高琳:一个 70 后对 80、90、00 后说的掏心窝的话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267 篇文章

作者:高琳,“有意思教练”平台 CEO,曾任摩托罗拉亚太区高管,著有畅销书《职得》。本文来自:有意思教练(ID:MessageCoach)。

我 5 岁上的小学,不是神童,主要是我妈寻思着上学比上幼儿园便宜,所以早早的就送我上学了。

五年级的时候,我又跳了一级,不是因为学习好,是因为正好赶上了实验班。

总之,16 岁我就上了大学,20 岁大学毕业。

一直以来,我都是班上最小的,同学都快入团了,我都还没入队。

进入职场后从新人一路做起,就算后来成了企业高管,但总有比我更高的管,更老的人。

直到创业之后,我才猛的发现,自己竟然成了公司里最老的!

有一次春节前我做了个头发,一进办公室,90 后的客服小哥亲切问候说:“老师烫头啦?嗯,我妈每年春节前都烫头!”

我¥%&@!!!

好吧,今天是我 48 岁生日,就容我倚老卖老,跟 70 后、80 后、90 后和 00 后,说几句掏心窝的话吧!

终究我年轻过,你没老过。

▲ 我也曾经 24 岁过。

01

70 后的同龄人

有一次我去一家外企做培训,走进教室,不知道怎么感觉不对劲,过了一会儿,我终于琢磨出来了。

房间里 70 后的浓度是我最近几年见过最高的。换句话说,我已经很久没见过这么多同龄人了,以至于不适应了。

曾经有人问过我:职场里的 70 后都哪儿去了?很简单,要么成了高管,要么还在原地,要么出圈了。很多人惦记着退休之后天天喝茶、会友、打高尔夫,周游世界……

这事儿,我尝试过,其实,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浪漫。

我建议 70 后开始好好思考自己未来退休以后要做什么?这个问题背后的实质是,你想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什么样的意义。

事实上,这是一个“昨天”就应该开始思考的问题了!因为当你不知道自己下一步是什么的时候,就会在原地死守。

我曾经给一家公司做教练,60 后的总经理口口声声要找接班人。但他的行为,却处处流露出他对目前位子的恋恋不舍。搞得下面的人无所适从,团队哪里来的战斗力?千万别把自己活成自己讨厌的领导的样子!

如果到现在你对未来还没有思路,那么,我建议你多和 90 后/00 后年轻人混混。因为无论你将来做什么,你服务的对象都不大可能是同龄人了,而是年轻人。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导师(Mentor)”的概念。

但你听说过“Reverse Mentoring”吗?你需要找一个年轻人做你的“后浪导师”。

《哈佛商业评论》有一篇文章讲到,GE 的前 CEO 杰克·韦尔奇早在 90 年代就在公司内,让年轻人教老的上网知识。他认为这样不但增加了不同代际之间的了解,对建立开放多元的企业文化也有好处。

我的代际领导力老师 Leo 叔叔则更狠,他让我们下载 300 个表情包,再和 90 后沟通。

的确,我们需要多和年轻人混混,否则会活的越来越封闭,说不定到最后都不及广场舞大妈。

人家最起码能拉得下脸来跳广场舞,你行吗?

我特别庆幸现在身边都是 90 后,他们天天教育我,让我越活越年轻。

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但终将是他们的。

02

80 后的接班人

都说 80 后是被 70 后骂大的,但其实,我们公司就只有两个 80 后。

一个是 10 多年前,从实习生就跟着我到现在。我从来不记得我有骂过她,都是马不扬鞭自奋蹄。

另一个就是经常扬着鞭子催我干活的 Tina。她不骂我就不错了,我哪里敢骂她?

80 后可能是我最熟悉,沟通起来最舒服的一个群体了。

所谓“舒服”,其实就是知己知彼,我能摸得到他们的脉。

80 后脉搏跳动时,就只会发出一个声音:“钱”,“钱”,“更多的钱”。

开玩笑啦!

每个 80 后肯定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总的来说,他们当中很多人给我的感觉都是“累”。经济压力大,心理压力更大!

大部分 80 后都已经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但眼瞅着 90 后在后面追着,所以一点儿也不敢松劲儿。

而自己呢,又进入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

所以,很多 80 后朋友都会来问我:“怎么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对自己当下最好的安排,就是着眼于未来的投资。

不用往远了看,就往 70 后看就行,10 年后的你,就是现在的 70 后。到那时候,你不一定非要做上高管,但必须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能立得住脚才行。

因为你们的职场中要经历的转型、迭代要比 70 后来的更早,来的更多。而转型的前提是你一定要有一只脚是深深的扎在土里的。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腾出另一只脚去探索。

我的一个 80 后朋友最近被裁员了,我问他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他说:“我想去西藏走走,看看能不能找到自我。”

我没忍心告诉他:“自我不是找到的,而是创造出来的。”主动的创造叫做“迭代”、“转型”,被动的创造叫“裁员”。

所以,对于 80 后来讲,积累金钱这些有形资本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积累转型资本。

这就包括任何能够帮你实现不断迭代,转型的可迁移技能(比如沟通、领导力)、跨界的经验、人脉等等。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资本就是:身体。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 你 10 年后的身体状况是你现在时间安排的结果。

到最后,拼的不是能力,是耐力。

03

90 后的自由人

有一次我去一家互联网公司培训向上汇报,讲到给领导作汇报的挑战。

几个 95 后学员说:“嗯,专业能力不强,理解力不行……”我一开始还以为他们说的是自己,后来才明白,原来说的都是老板!一句话总结就是:“老板不乖,不听话!”

以前在外企工作的时候,可能因为是传统行业,又身居高位,我压根儿就没有接触过 90 后。创业后,我当时的实习生是我第一个近距离接触的 90 后。

我才知道,哇!领导的话听完,是要先手机验证一下的。而且,是可以当面反对的!而且的而且,反对的有理有据,让我连连称赞!跟这样优秀的 90 后工作,我经常会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总在想,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还跟个傻子一样,而他们已经对自己的定位,有了清晰的认知。

我跟很多高管都聊过这事儿,大家一致认为 90 后非常两级分化。优秀的简直不要太优秀,差的则让人一言难尽……

但其实仔细一想,真的没有中间层吗?不是,是根本没有关注到这些人。

正因为此,我对优秀的 90 后几乎没什么可建议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

如果一定要给一些建议,我倒是想给那些相对没那么自信的年轻人。你知道吗?我们的自信,就像我们的影子一样,随着太阳的下落,它就会拉长。

所以,你不是没有自信,是还没有自信。

就像《演员请就位》里的黄梦莹,被人评价“长得不是主角脸”,因此演不了主角。陈凯歌导演反对说:“没有什么主角脸配角脸,只有还没有为扮演主角做好准备的演员。”每一位热爱表演的人都有极大的可塑性。

所以,只要你不放弃自己,没人能放弃你!

04

00 后的外星人

如果说 90 后这个群体,对我来说曾经像“迷”一样存在,那 00 后这个群体就像是“梦”一样的存在了。

“迷”最起码还能解得开,我认为我已经基本找到了解谜的钥匙了。

而“梦”,则是怎么琢磨都不明白的。

如果你认为 90 后难激励,那等着 00 后进入职场,你就知道什么是真“难”了。

我儿子今年 16 岁,妥妥的“佛系” 00 后。

我问他: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他说:“我周一到周五做警察,周六做私人大厨,周日休息。”

啧啧啧,不仅有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连斜杠职业都安排好了!

他在学校写的论文是:

“《悲惨世界》读后感:论女性为贫穷付出的代价”;

“为什么同性恋群体中,变性人的自杀率最高?”;
……

他和他爸对美国的政见不一致,两个人在饭桌上吵完,分别去做了“政治频谱测试”,发现俩人的政治倾向是完全不一样的。

连吵架都吵得这么科学,我也是醉了!

我发现,我和他的世界根本不是在同一个维度。传统 70 后的维度是“成功”,90 后是“成功且幸福”。虽然我还没看出来 00 是什么维度,但我知道那一定是一个超越我现有认知的维度。就像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之外的钱,你也永远无法给你认知之外的人建议。

但我倒是可以给 00 后的父母一个建议。在和 00 后沟通的时候,你要时刻提醒自己是在跟一个有你血缘的外星人在对话。不要指望你都能理解他说的,更不要指望他都能理解你说的。

但最重要的是“试图理解”这个动作。

我儿子经常说:“妈妈,当你心平气和跟我讨论的时候,我才想跟你说话。”

只有沟通了,你才能更加理解他的世界,提升自己的认知。

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最后

我知道,把不同的人按照几零后来分非常简单粗暴。就像每一代人都是被那一代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所定义。

每一个人,也是被他所经历的重要事件所塑造。

所谓的智慧,就是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的反思。

这也是为什么,人老了,什么都开始往下走,就只有智慧是可以往上走的。

智慧,才是一个女人最美的口红。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