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读083|东汉之时两个学霸的牛叉人生

东汉的时候,人们都很爱学习,产生了很多有名的学问家。今天老衲说说两个人,分别生活在东汉的开始和结束之时:生于头的,是一个叫桓荣的;生于尾的,是一个叫郑玄的。
其实在正史上他们也没啥故事好讲,做学问嘛,讲的就是一个宁静淡泊。桓荣通晓“五经”,特别擅长《欧阳尚书》,而郑玄的主要成绩,一是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融合统一,二是整理修编纷繁复杂的儒学经典。
老衲这里不谈学术,因为想谈也谈不来。只讲讲他们的牛叉人生吧,中心思想就是:读书还是有用的!所谓“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种封建糟粕思想,老衲要狠狠地批判批判。

桓荣:六十之后始出头
桓荣在他六十岁之前,一直在潜心治学,因为家道衰败了,又遭逢王莽时期的乱世,他先后在九江和江淮一带教书授徒。那时候的九江和江淮一带,虽然不是蛮荒之地,但也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以,桓荣就像现在的扎根山区的乡村教师一样,显得特别崇高伟大。话说,现如今,江西和安徽的教育水平很高,这其中的缘由,看来可以上溯到2000年前桓荣的贡献。
所以,在偏远地区带着几百个学生的教书先生桓荣,日子过得那是一个穷困潦倒,这样一直潦倒到他六十多岁。
公元44年,这一年,刘秀废了前太子刘强,立刘庄做新太子。刘秀要给刘庄找一些老师,分别教刘庄学习不同的经书,先是找了虎贲中郎将何汤来教《尚书》。试讲了一下,刘秀觉得何汤还不错,就随口问:“你的老师是谁咧?”何汤答:“是沛国的桓荣。”
刘秀就把桓荣叫来,让这个做老师的也来讲一讲《尚书》,一听之后,刘秀惊为天人,马上授任桓荣为议郎,赐钱十万,让他入宫教太子。
老衲以前说过,刘秀也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在他闹革命前,专门跑到长安去读了几年书的,后来当了皇帝,白天处理政事,晚上还把大臣们留下来一起开学术圆桌会议,探讨学术问题。总之,刘秀的学术素养不会输给当时颇有名望的读书人。
桓荣对《尚书》的研究能让刘秀折服,说明桓荣的学问真的是高,不仅高,肯定还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刘秀后来曾在一次朝会上当着众文武大臣的面夸奖桓荣:“唉呀,我得到先生差点晚了。”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得到桓荣太晚太可惜了;二是说,幸好得到了,要不然桓荣就老死了,更可惜。
关于桓荣,后面也就没什么特别的故事了,无非是刘秀、刘秀的儿子刘庄如何如何尊敬桓荣,给他高官厚禄,向他讨教学问。在公元55年,桓荣被拜为太常,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
桓荣年轻时穷得日子都没法过,当时他有一个族人叫桓元卿,跟他在一起饿肚子。桓元卿看到桓荣天天抱着书本啃,就嘲笑他:“读个么事书沙,人都快饿死了还读读读,读书能填饱肚子么?我看你只是白费力气,没有屁用。”桓荣笑笑,不理桓元卿,继续读书。
等到桓荣做了太常,桓元卿就心理不平衡了,他说:“唉,谁叫我只是个农家子弟呢,没有眼光啊,鬼晓得学问有这么大的好处?”
若干年后,桓荣以八十多岁的高龄去世,当时的皇帝刘庄着素服亲自送葬,并赐了半座山给他做墓地。
桓荣桃李满天下,其中有个学生叫丁鸿,最为著名,以后老衲可能会提到他。
郑玄:马融一见天下惊
郑玄的故事稍稍多一点,老衲这里要讲的,有一些出自野史,有点神神怪怪。
话说郑玄出身贫寒,但人穷志不短,从小聪明好学。他蛮小的时候,大概八九岁就把《九章算术》学完了。《九章算术》知道不?每年的湖北高考数学卷都会弄一两题出来闹眼子的,2015年的“鳖臑”闻名全国,难倒了不少湖北伢。
在郑玄十来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着他妈到外祖父家里玩,当时客人蛮多,中国人就是这样,人一多,就喜欢显摆喜欢卖弄,让别人看到自己多么有能耐有地位有学问有见识。当时在座的十多个人,都穿着名贵的衣服,天南海北地吹牛,唯独郑玄像个土包子,默默地坐在一旁昏昏欲睡。郑玄他妈一看不干了,心想,俺的娃是天下最聪明的啊,这个时候怎么能落在别人后面呢?于是朝郑玄喊道:“睡你个头啊,起来嗨。”郑玄白了他妈一眼,回道:“这种无聊的事情,俺才懒得干咧。”然后继续掺瞌睡。
反正吧,郑玄在他老家学啊学啊,抓紧一切时间地学各种知识,名气不小,据说,他还能掐会算。话说在他十七岁花季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半仙了,某天,他正宅在家里读书,忽然一阵大风刮来,他就根据学的《九章算术》一类的知识掐指一算,算出某日某时某地将要发生火灾。于是,他就跑到县政府去报告,让政府早做准备。到了某日某时,某地果然发生了火灾。(鬼晓得是不是郑玄去放的火哦。)
郑玄家里穷,他没有办法“脱产”读书,搞得他很郁闷。后来,当地郡守觉得不让他进修太可惜了,就资助他离开家乡外出游学,在若干名师的指点下,他读了很多很多很多书,在他30岁的时候,已经成了(函谷)关东的一派宗师。
学问越大,就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对于这一点,郑玄深深赞同古希腊先哲芝诺的观点。他在殽山边画了一个圈,跳出圈外,千里迢迢西入关中,去拜马融为师。马融在当时的经学家里,是招牌最响的大师,学问深不见底,他的事迹容老衲以后再讲。
马融虽然学问高,但脾气臭,比较傲气,看不起别人。他虽然有很多门徒,但能得到他亲自面授的却没有几个,除了少数几个他看得上眼,其他的都由他的亲授弟子再转授。郑玄拜马融为师后,三年时间里都见不到马融的人,只好跟着马融的亲传弟子学。但郑玄心里憋着一口气,不得真传不肯罢休。
有一次,马融和他的一些亲传弟子在一起做湖北高考数学题,算了半天算不出来。有学生就说了,说那个郑玄数学不错,还知道“鳖臑”,马融就把郑玄叫了去——这是马融第一次见郑玄。郑玄三下五除二,很快就算出了答案,在场的人都惊叹不已。自此以后,马融对郑玄刮目相看,郑玄也有了机会向马融当面讨教,而马融也倾囊相授。
聪明人就是这样,一点就透,聪明的郑玄和马融几问几答,解开了前面几个疙瘩,后面的无须多说,自然而然地就全解开了。郑玄觉得没必要再在马融门下长呆了,马上向马融告辞。关于郑玄辞别马融的这个事情,正史上说:马融知道郑玄要走了,深有感慨地对弟子们说:“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意思是说,由他承传的儒家学术思想,一定会由于郑玄的传播而在关东发扬光大。
但这个故事在野史里面,就有点玄乎了。虽然荒诞,且为一说:
《世说新语》中,说郑玄辞别马融回老家时,马融觉得郑玄超过了自己,心怀嫉恨,想杀了他。郑玄也怀疑有人追杀他,于是坐在一座桥的下面,将穿着木屐的脚放在水面上。马融带人追到郑玄附近,用他的法术一算,对手下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而依靠着木(意思是在棺材里),已经死了。”于是转身离去,郑玄方免一死。
郑玄回到老家时已经40多岁了,这时他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精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了,真是天上地下古今中外无所不知无所不通。远近有上千人投到他的门下,拜他为师。
大师归大师,但他还是穷。弟子虽多,他还是要去租别人的田种地谋生?(这些学生怎么不交学费?一人交一百块钱,就有十万块了啊。)
当时发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以前资助郑玄游学的太守也成了党人,郑玄等人因此被牵扯进去。后果是,朝廷下命令,不许郑玄做官!
郑玄被官府雪藏了,这一藏,就是十四年。也好,不做官,刚好静下心来做学问。郑玄关起门来,跳出当时的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激烈争斗,把它们融合起来,遍注群经,独创了一个新的学派——郑学。
郑学的出现,打倒了此前的种种反动学术权威,天下的读书人开始崇尚郑学,使之逐渐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经学进入了一个“统一时代”。
然后,黄巾起义爆发了。黄巾起义是什么,就不用老衲多说了吧。这时候党禁解除,年近六十的郑玄这时候成了抢手货,各路名流纷纷邀请他去成为座上宾。来来来,让老衲列举一下有哪些名流:
何进——当时的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何进要请郑玄出来做官,下面的地方官听说了,赶紧跑去“请”,刀架在脖子上,郑玄不得不去。去的第一天,和何进打个照面,好酒好肉被招待,第二天,郑玄就逃走了。
袁隗——当时的后将军,后来做了太尉和太傅。四世三公的袁家是东汉后期的第一大家族,袁隗是袁绍的叔叔,当时也是跺一下脚天下要震三震的人物。袁隗请郑玄出山,郑玄说,不行,我爹死了,我要守孝。拒绝了。
孔融——让梨的那个,知道吧?孔夫子的后人。当时是北海相,属于地方上的实力派。孔融知道郑玄不愿意出来做官,就让县令给郑玄单独设立一个乡的行政区划,要人们称郑玄为“郑公”,派人给郑家扩建大门,还修了一条可通四驾马车并行的大马路,通到郑家门口。
董卓——这个人也不用多说。董卓把皇帝逼着迁都到长安后,也想送个地方上的大官给郑玄,郑玄正在想要编一个拒绝理由的时候,黄巾军打过来了,正好,路不通了,不用去了。
陶谦——就是那个要把徐州让给刘备的糟老头子,徐州牧,相当于现在江苏省委书记。郑玄在徐州避战乱的时候,陶谦以师友之礼待他。
袁绍——反董卓十八路诸侯的首领,当时统兵冀州。袁绍请郑玄去赴宴,老郑大摇大摆地最后一个到,马上被袁绍请到上座,丝毫不敢马虎。
刘备——刘玄德刘皇叔,专心种菜三分天下的那个,刘备投军之前,据说也是郑玄的学生。三国演义里也提到过这事,不过正史上可考证的,只看到说刘备是卢植的学生,且刘备不爱学习,卢植也不太喜欢他。卢植和郑玄师出同门,郑玄即使不是刘备的老师,那也是师伯了。后来刘备从陶谦手里得到徐州后,也经常上门向郑玄“请教学问”,非常尊敬,非常懂礼貌。
最后说一点,郑玄这么个有大学问的人,不当点大官也着实说不过去。话说最后,汉献帝征召郑玄去朝廷做官,任命为大司农(九卿之一,主管全国农林牧渔水利防汛抗旱等等业务的副总理),皇帝叫你去,总得给点面子,尽管这个皇帝是个傀儡。郑玄在家里接受了任命,坐上了四个圈圈的奥迪A8,像模像样地朝长安出发。车子没开出多远,郑玄说,唉哟,我身体不舒服,高血压又犯了,不能再往前走了,郑玄再一次“病遁”了。
建安五年春天的某一天,郑玄从梦中惊醒,他梦见孔子对他说,你活不长了,要死了,准备到我这里来报到吧。当年六月,在被袁绍儿子袁谭挟持着去往官渡战场的路上,郑玄病死,享年七十四岁。
张楷:住到哪里哪里旺
从杀猪佬那里买块瘦肉,总得加一点“搭头”,这个张楷的小故事,是老衲送的“搭头”。
张楷是张霸的二儿子,父子俩都是东汉中期时的知名学者,张霸做过一些不大不小的官,而张楷一辈子都不肯做官,即使是汉顺帝下诏请他,他也不去。
张楷学问不错,经常有上百的学生跟着他。起先他住在河南梁县家里的时候,他老爸的朋友、学术圈里的仰慕者成群结队地往他家里跑,去结交或者请教。这样一来,他门口的路被车马挤得水泄不通,无立锥之地。
梁县离都城洛阳也就三四十公里。一些头脑灵活的京城官宦听说了这个事,纷纷跑到梁县投资搞房地产开发,在去张楷家的必经之路上修房子,搞餐饮住宿的生意,赚那些去张楷家的外地人的钱,狠狠地拉动了当地的GDP。
张楷为此头疼不已,后来一狠心,不住家里了,他跑进弘农山里去隐居。可是名声在外,张楷哪里躲得了,有人打听到了他的下落,向他求学的人又纷至沓来,张楷隐居的地方,竟然形成了一个城镇,人们称之为“公超市”(张楷,字公超)。
这个张楷也有一点道法,据说能兴云起雾,所起的雾能笼罩方圆五里。当时关西有一个叫裴优的,也有这种法术,但道行比不上张楷,只能起三里雾。裴优觉得比不上张楷,就跑来向张楷学习,张楷不愿意见他,躲了起来,裴优因此怀恨在心。后来裴优仗着这个起雾的妖法做坏事,被官府抓住了,裴优就说,他这个法术是向张楷学来的。对于这些歪门邪道,我国历朝历代都是严厉打击的,张楷也就因为裴优的诬陷被关进监狱两年,后来因为没有证据,官府才把他放回了家。
老衲曰:good good study , day day up !
(0)

相关推荐

  • 谁人知是郑公乡

    很久很久以前,齐鲁之地,孔孟之乡,有过这么一个人...我来讲给你听,他家的后人或许你认识... 近几年里,我大约写了十几篇这样的文字,陆续在当地的报纸刊发,也有些公众号推送过,如像风一样自由,如万物草 ...

  • 《真·三国志 138:郑玄传》

    这是<真·三国志>第 138 篇文章 今天来讲 郑玄 (原162曹冲)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郑玄,字康 ...

  • 【歪读《古文观止》】史上牛叉一战——曹刿论战

    读罢<曹刿论战>,叹为观止! 区区二百来字就把这场史上著名的战役描绘得如此生动,仅通过曹刿与鲁庄公间简洁的对话及几个动词将人物刻画入木三分,跃然纸上.通过"论战"将思想 ...

  • 衲读073|那些猪一样的对手们④:三国故事差点提前两百年上演

    今天这一篇,是"猪系列"的最后一篇,要说的是刘秀的两个重量级对手:隗嚣和公孙述.说他们之前先要声明,这两个人其实并不"猪",但谁要他们成为刘秀的对手呢?在杰出青 ...

  • 衲读093|凉州三明: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抹亮色

    有三个人,他们都出生在那荒远苦寒的凉州,在桓.灵二帝的乱世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用他们枪尖的羌人之血,将奄奄一息的东汉王朝又延续了若干年月.他们是: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和段颎(字 ...

  • 衲读099|东汉兴衰:成也世家,亡也世家

    在讲述东汉的历史故事时,老衲不止一次地说过,东汉之所以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坚持了两百年,是因为有一大批有风骨的读书人,支撑起了东汉的社会体系. 不过,同样还是东汉的读书人,最后抛弃了这个王朝,导致了东汉 ...

  • 命理知识:两头挂与月时两见

    有朋友留言问:七杀两头挂,到老无后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属于一句常见的断语,不用管旺衰喜忌,也不用管调候通关,只要看到八字年干.时干也就是八字的两头挂着七杀,基本上可以断定此人一生灾祸不断,难有儿子.如果 ...

  • 0503摩洛哥新闻速读:卡萨确诊两例发现自印度的新冠变种毒株感染病例

    根据官方时间,今日摩洛哥国内官方时区为GMT,与我们国内亲人所在时区GMT+8相比,晚8小时. COVID-19: DEUX CAS CONFIRMÉS DE PERSONNES ATTEINTES ...

  • 读诗词钩沉历史 ——由两首词引发的对历史的探索

    文为心声,诗为心话. 不管凡夫俗子,还是领袖伟人,文字直接或间接地都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心. 我们先读一首主席的词<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

  • 当男人追求女人时:两个男人同时追求一个女...

    当男人追求女人时: 两个男人同时追求一个女人,女人说你们游遍世界回来,我再选择. 第一个男人开着车去了欧洲,美洲; 第二个男人呢,回到女人身边绕着女人走了一圈说,你就是我的全世界, 女人非常感动,含泪 ...

  • ​四柱预测十神两头挂及月时两见,批断心得!

    有朋友留言问:七杀两头挂,到老无后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属于一句常见的断语,不用管旺衰喜忌,也不用管调候通关,只要看到八字年时干也就是八字的两头挂着七杀,基本上可以断定此人一生灾祸不断,难有儿子.如果命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