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拐点是什么意思?秒懂!
“刘易斯拐点”,就是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
指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瓶颈状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在论文中提出“二元经济”概念。他认为,在一个国家发展初期,有两个重要的生产部门,一个是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生产部门,一个以现代生产方式生产的工业部门。农业部门人口多,增长快,容易出现大量劳动力剩余。此时,只要工业部门可以提供稍大于维持农村人口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大量劳动力就会蜂拥而至。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部门的富余劳动力会逐渐减少,直至被现代工业部门完全吸收。此时若要继续吸纳剩余劳动力,就必须提高工资水平。而这个临界点,正是刘易斯拐点。
与刘易斯拐点相对应,是“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适龄人口占人口比重较大,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则预示着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出现刘易斯拐点后,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企业用工成本增加,过于依赖大量劳动力的企业,可能面临淘汰,或被迫寻求转型升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