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完长见识了!【一点资讯】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有国学经典、唐诗宋词、梨园戏曲,而俗语文化,是一颗闪耀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指引着我们正确的方向。俗语,又称老话或者民间谚语,老祖宗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目的是告诉我们一些人生道理,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俗语所涉及的题材很多,有天文地理、医学养生、为人处世、生活常识等等。如今的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也愈发的关注中国的养生文化。但是究竟什么是养生,却是各说各的道理,有人认为养生就是早睡早起,注意饮食规律,有人认为养生就是按摩跑步和锻炼,闲来无事喝点茶,其实这些养生的方式,都是在养形态。

古语有言“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这样来看,我们平时的锻炼和按摩,其实都是在养筋骨和皮囊,而稍微高级的养生方式,比如作息规律、饮食协调,其实是一种形态上的东西,最顶级的养生方式,其实是养心智和心神。

古人对养生看得尤为重要,民间也流传出很多跟养生和生命有关的俗语,其中有一句俗语是“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那么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里面所涉及的“精气神”是我国养生文化的根基。

自古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皇帝内经》认为,精其实就是人体内的精元和精气,精藏在肾脏之中,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形态,和道家所说的道,太极所说的阴阳有着相近的意思。

身体健康之人,每一天都感觉精力充沛,整天斗志昂扬,储备的精气自然是丰富的。精足的条件的不要思淫欲,不要总想着男女之事,如果纵欲无度,整日沉醉在灯红酒绿之中,就会感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实际上就是内耗导致的。我们应该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存在杂念,这样才会精足。

气足不思食的气,其实就是身体内部的动力,是阴阳二气相互调和后的产物。道教的修身养性,其实就是在修炼气,武侠高手闭关修炼,也是用真气打通各处穴道。气,在人体内循环,将营养带到全身各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我们才有力量。

气足之人,往往都是不思食,因为气足之人少有饥饿感,也不会感到困乏。传闻张三丰就是修道之人,他可以一天吃上好几天的饭,也可以好几天不进食,这就是气足的一种表现。

神足不思眠里面的神,其实就是从精气发源得,我们常说的“精神”二字,就是把精和神统一在了一起。人的思维意识需要有足够的精气运行,然后用神来思考,如果整天昏昏沉沉,就是没有精神的表现,这样人的心智也会下降,而且特别容易嗜睡。

神不足之人,常常感觉到困顿,尤其年轻人喜欢熬夜,这其实就是在耗神。白天上学或者工作总是感觉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容易打瞌睡,所以还是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睡眠规律,尽量少熬夜才对。

人的三宝“精气神”是我国传统中医文化的最重视的理念,也是我们延年益寿的根基,只有拥有宽广的胸怀,调理好自身的精气神,才能达到“上养神智”的高明养生境界,静心而为,不乱想、不纵欲,保持体内精气神的充足,才会更加的健康长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