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家校合作仿佛一夜之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全国两亿学生参与的居家学习,让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不得不接受一场没有准备的大考,我们的家校共育能力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月14日,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组委会、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组织的第42期教育创新孵化营线上公益活动中,邀请到一线校长和专家就“家校共育”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本期为大家整理了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全疆发校长的分享演讲。
全疆发,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南粤杰出地理教师什么叫后疫情时代?有什么特点及影响?全疆发校长认为是疫情消退、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其特点是社会、经济生活开始恢复,但又面临着疫情反弹的不确定性,学校教育有可能重归线上教学。这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互联网技术趁机改造了教育的形态,使学校教育突破了原有的时间与空间界限,包括传统意义的围墙、教室、作息时间等。同时,线上、线下教学的交替进行,未来的不确定性,让学生、家长、教师产生焦虑。而疫情后的复课中暴露的很多问题,也让大家对抗疫背景下的家校合作展开反思。一是学生在返校后的统测中成绩大面积下跌,而且两极分化严重。这说明网上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学生学习状态老师无法把握。除部分自觉性强的学生保持优秀,大部分学生表现为意志薄弱、退步快,假装学习、假装作业、玩网络游戏的现象比较严重。二是返校后学生的学习习惯严重退化。这说明了学校、教师和同伴的重要性。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指导与监管,学生的弱点就暴露了。三是家校协同问题突显,学生、家长、教师都焦虑。学生因为一直在家里,少了同学陪伴及老师的监管,对学习成绩、疫情反复等心中无数,会感到迷茫和烦躁。部分家长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再加上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压力增大,产生心理焦虑。而很多老师因为网络教学与学生隔空对话,见不到学生,导致线上教学时容易抓不住学生,新科技手段运用不熟练,教学压力也非常大,从而产生心理焦虑。共同乐观应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已经来了,躲避不了,消极悲观,无济于事。这时候只有靠学校、家长、教师齐心合力,共同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创造好的环境。首先是从更新观念做起,特殊的疫情时期“生命第一”,健康是第一重要的,学习成绩可以放一放。其次是“孩子成长第一”,请记住家长与学校发生冲突,吃亏的是孩子。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与教师必须做好协同工作,打好配合。家长要相信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教师也要从家长角度换位思考,了解和理解家长的难处,尽量避免家校矛盾。第三是“家庭教育第一”,后疫情时代,一定要重新认识家庭教育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育人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家庭是终身的教育主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而学校和教师,可能仅相当于火车和乘务员,只能管一段。在家校共育的具体方法上,总结为“三创新”,即创新家长学校、家长群、家委会的功能与作用。首先是创新家长学校功能与作用。包括请有经验的专家、家长、老师介绍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的处理,督促自主学习、心理调适的方法等,介绍传播典型经验。或者依托社会心理机构、聘请心理或教育专家,对学生、家长进行积极心理培训。组织家长培训,提升家长互联网技术能力,以便提高线上学习的指导、监督能力和同孩子、老师的沟通能力。其次是创新家长群的功能与作用。及时传播疫情或后疫情期间的防控政策、学校安排、家长配合的措施;及时实现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反馈,共同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举办互联网上的家务劳动、体育锻炼、书画或歌唱艺术、读书等活动,并通过过程、作品、成果的线上交流,分享成功与愉悦,缓解焦虑。再次是创新家委会的功能与作用。包括邀请有热情、有能力的家长参与、协助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疫情管理工作;邀请有兴趣、有能力的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规划、校本课程、学生管理等志愿服务;邀请家校共育中的优秀家长梳理、介绍典型家校共育经验,等等。以上做法,北京化工大学附中在疫情期或疫情后都有尝试过,并取得一定效果。譬如小学部累计请了9位家长,给小学生们上科学类、人文类的校本课程。课后学生家长说为小学生上课还是非常有压力的,备课更费功夫,因为要考虑他们是否有兴趣、听得懂、学得会。这点上,让学生家长体会到了中小学老师工作的特点与难处。注重“五育”并举,不要只看成绩。现在的家长、老师、学校过度关注学习成绩,这也是引发学生、家长和教师焦虑的原因之一。“五育”并举有可能从源头上、本质上缓解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一个爱劳动、爱运动、爱音乐,有生活情趣,有品质的人,将会更懂得如何排解自己的烦恼和焦虑。所以兴趣培养、成功激励等非常重要,家长、教师、学校在协同共育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编辑 | 赵振花
审定 | 郑琰
排版 | 陈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