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署杂记》背后的沈氏 2024-06-22 02:58:10 沈廷璲,字国瑞,号月湖。湖南图书馆《解读湖南家谱·沈》说“沈廷璲,明末藏书家”,虽然没有注明凭什么给他贴了个藏书家的标签,但应该是有来历的。在清同治七年世德堂木活字本湖南临湘《沈氏宗谱》中,发现了一篇《国瑞先生列传》,因才一百余字,不妨录一下全文:“国瑞先生即月湖公,邑庠增广生,寻以例入太学,节侠好义,耻以矫矫自名,趋人之急,则甚其私。明嘉靖己丑岁大饥,前后赈饥不次。创修族谱,著有《答或及原始》等篇。男德妇顺,诸传赞性至孝,为母吮疡,养父出妾。藏书万卷,属纩时,命献之学宫。以子榜封文林郎,直隶、东明县知县,年七十二卒。雍正六年旌祀忠义,七世孙士瑗等呈请入祠。”这段文字中,说他赈灾、修谱、孝顺父母,都不是重点,我认为“藏书万卷,属纩时,命献之学宫”才是藏书史上最有意义的一句话。在明代晚期,能藏书万卷的人,肯定能算得上是历史上也排得上号的藏书家了。而“属纩”的意思,就是指临终。他在临终之时,命令家人把自己的藏书献给学宫,也就是说,他要把自己的藏书献给公家单位而普惠于更多的学子。不知道历史是不是还有明确记载类似的例子,也没有考证过,他是不是中国藏书史上第一个要求把自己藏书捐献出去的人。但不管怎么,他都是藏书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一般来说,家谱中记载的真实性,跟修谱时间相关。如果这件事情跟修谱的时间相差过久,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为了考证这件事情的真实程度,就罗列了一下这个家族历次修谱的时间。第一次,不用说了,这里已提到沈廷璲“创修族谱”,就是说他们家族自沈廷璲自己开始,就有了家谱。然后又有康熙庚辰、道光辛卯、同治七年等续修,很显然是一直在绵绵不断的修谱。正因为传承有序,所以这段话是很具真实性的。关于沈廷璲,还想说说他儿子沈榜的《宛署杂记》。沈榜(1540—1597),字二山,今湖南湘临市羊楼司人。明万历十八年,沈榜上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这宛平县和其他的县城可不一样,处于京畿重地,制所在皇城后门的地安门附近,管辖范围广,涉及到今北京市的西城区、丰台区、海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上任之后的沈榜事无巨细,勤政为民,很快就把全县的政务打理的井井有条。不过,当他要查阅宛平城的历史资料时,往往会陷入困惑之中,因为宛平没有县志。自己以前在地方上做官时,查阅历史资料也没这么费劲。于是,他就开始留心收集历史资料,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把宛平县城的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等情况,一一记录下来。由于他写的不是官方志书,所以文字相对活泼一些,因此命名为“杂记”。《宛署杂记》成于1593年,即万历二十一年,是一部记述明代北京地区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文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也代表着史学编撰的最高水平,但在当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以后的几百年里,虽有《顺天府志》《帝京景物》《春明梦余录》等书转载了《宛署杂记》中的一些文字,却无人能出示其原著,此后三百年间,《宛署杂记》在中国似乎彻底消失了,直到1940年傅芸子在日本东京尊经阁发现了此书的副本,这可能是当时存世的唯一版本。1961年,北京出版社根据日本尊经阁文库的摄影胶片对该书进行标点断句,重新出版,受到了当时学界的极大关注。沈廷璲的父亲沈锦,字仲华,号同硚,好读古秦汉文,但对于功名,却看得很淡。有人就跟他开玩笑,你不求荣华富贵,读书又有什么用?他就认真的回答道:“下士晚闻道将以自修耳,学岂专为青紫设哉。”就是说读书闻道是为自己修身养性,哪里是为了做官而读书的。沈锦的妻子姓周,给他生下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第三个儿子取名叫八孙,是他们夫妇两个最为爱惜的,只是可惜,到了八孙四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当然是痛彻心肺。然后过了十几年,他的大儿子沈廷玘娶了老婆刘氏。沈锦的老婆周氏夫人,家谱中叫他“太婆”,这个周太婆有一天晚上做梦,梦到一个神仙抱着八孙,自云端下至黄家庄屋脊上,大呼曰:“善视之。”太婆吃了一惊,就醒了,然即就听到外面来报儿媳刘氏生了一个儿子。正因为如此,沈仲华和妻子周太婆对这个孩子特别疼爱,因为是他的三儿子八孙重新投胎到他们家里,做了他们的孙子。每次对别人说,此孙生下来的时候就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徵状,以后肯定会光大我们的家门。这个孩子就是沈植,《宛署杂记》作者沈榜的堂哥哥,沈家的长子长孙。沈植后来官做到广东按察司佥事,是正五品的官员,任内廉政秉公,对自己和下属要求严格,在他的努力下,他的辖区全境肃然,盗贼屏息,老百姓安居乐业。万历十六年(1588)当地发生了大饥荒,他跟堂弟沈榜、沈栻(沈榜的亲弟弟),三个人各捐了一千石的谷子赈灾。当时的巡抚上报朝庭,然后万历皇帝赐给他们家“佐国济民,世德之家”八个大字,在乡下建立石坊,把这八个字刻在上面,荣耀一时。思绥草堂所藏的《沈氏宗谱》,为同治七年世德堂木活字本,不分卷四十一册,应该有所残缺。很显然,这个堂号,来源于万历皇帝的御笔“佐国济民世德之家”中获取。上海图书馆有此谱递修的民国十八年《沈氏六续宗谱》,不分卷五十一册,此谱封面上有毛笔书“共计全本大成伍拾柒本,又支谱五册”字样,知亦为残本。据《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载:“始迁祖志仁,明前期自吴兴迁湘。传衍三分,即爬关、县关、尖关。此谱为三支统谱。谱存明代沈植年谱、契约、世宦录、列传、墓志、坟图、寿序及世系。”但《提要》作谱籍为“湘乡”,则误矣。 赞 (0) 相关推荐 汉阳柏泉张三异家族渊源及发展 禺草号汉阳 东西湖区地处江汉平原东端,上承涢汉,下接长江,素称古云梦泽东境,境内大部分地区原隶属汉阳县(府).境内既饶有水域,又不乏山岭,山明水丽,极宜人居.东部.北部丘岗连绵,是本地远古文明的发祥地.唐宋以降① ... “只见梅花不见人”——陆游、唐婉两首《钗头凤》背后的陆唐虐恋(该文内还有陆游《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沈园二首》《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春游》) 分手多年后,与昔日爱人重逢,会是怎样一个情景? 陈奕迅那首<十年>唱出了多少人的心酸:"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十年 ... 沈氏世系代次分歧探析 ---由宗族世系代次“乱象”所想到的 沈氏世系代次分歧探析 ---由宗族世系代次"乱象"所想到的 近三十年来,国风重谱,修谱盛行.姓氏百家风动,东打听.西寻觅,将束之深藏的传家宝翻了出来,将早已破损不堪.缺 ... 沈氏女科600年:女人肾好不衰老 在女性的一生中;比男人多出了"经.带.胎.产"等大量的"超支环节";肾精过度消耗.现代女性所面对的社会竞争.工作压力;其激烈程度又与男性无异;甚至更严酷.所以; ... 沈绍功教授补虚六要(内含沈氏女科600年祖传特效补肾方) 沈绍功教授补虚六要(内含沈氏女科600年祖传特效补肾方) 沈绍功教授,是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起于明初,历经20代,至今已绵延 ... 沈氏调经 沈绍功治疗月经病icon的经验--分期调经 一.经前期(调气):经前出现烦.胀.痛.肿四个症状(不是全有)到月经见红. 1.肝郁--丹栀逍遥散 2.宫寒icon--温经汤<金匮要略> 二. ... 这群“湘西船妓”的背后,沈从文看到底层人民不堪启齿的人性挣扎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 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坟>鲁迅 七天春雨落下,河水涨了起来. 平时泊在河滩上的烟船妓船,被系在吊脚楼下. ... 云山街道化里村:化里沈氏由义乌徙居兰溪 云山街道化里村:化里沈氏由义乌徙居兰溪 云山街道化里行政村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500米.村民委员会驻外庄自然村,村以所辖自然村原名称化里.地处丘陵,区域面积1.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5亩.山地 ... 沈氏女科12味家传效药妙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导 语 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悬壶济世于明初,传承20代,业经600余载.所谓女科者只是治疗女子疾病,但自18世传人沈祥之先生起,扩大了诊治范围,男女均治,以妇.内科为主 ... 走进诸葛镇银塘村:花厅沈珍藏沈氏宗谱书画长卷 走进诸葛镇银塘村:花厅沈珍藏沈氏宗谱书画长卷 诸葛镇银塘行政村位于诸葛镇政府东北2000米.村民委员会驻仁塘自然村.行政村本名仁塘,因与马涧仁塘行政村同名,由谐音改称银塘,村由此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