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一个中国文人灵魂的丰盈 2024-06-08 06:25:57 ——袁丽萍在茶叙会上的发言 主持人王琴珍:下面,我想请一位年轻的新人来讲一讲,解放军报的袁丽萍。我说的新人,不是说她搞副刊是新人,而是说她今年春天才第一次参加我们副刊研究会的活动,就是嘉兴那次吧,对我来说,她是新人。下面就请她发言—— 刚刚一来,我就跟中华民族报的雪娥老师,先在楼下把《诗艺盈门》的展览过了一遍,有几幅画极富感染力,我都拍了照片,刚刚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在朋友圈里说的是“感受到一个中国文人灵魂的丰盈与有趣”——这是今天我的一个特别大的感受。刚才听侯军老师致辞的时候,我还在那儿说,这个侯老师,真是个特别可爱的人。刚才宏君老师也说,我们的确对艺术不是那么专业,也不是艺术评论家。但是,看这个展览,你能感受到那种灵魂的共振,你能感受到这种由内而外发散出来的中国文人的气质,能感受到这种品格、这种艺术的美。这一点,特别难得。来看展之前,我还在车上用手机处理那些特别繁琐的事情,疫情排查啦、人员统计啦,然后又是那个奥运会特刊的消息啦……满脑子全是这些杂事。但是一进这个展厅,一看到那些书画,整个人就一下子静下来了,脑袋就一下子排空了,眼前和内心就全是这些艺术的东西了。尤其是有一幅《打坐》的诗配画,我一看就被打动了。这对我来说,真是非常难得的一种享受啊!由此,我就感觉到了这种中国文人的气质,这种灵魂的丰盈,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第二点,刚刚所说的“偏题的问题”,也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文化需要传承,我们古代的文化是怎么传承下来的?当然有老师教学生这样的师承关系,还有一个很重要,就是家庭的传承——从祖传父、从父传子、从子传孙,一代代传承下来。文化必须要通过这样一代代传下来,才能永久流传。同时,它又需要创新,以古为新。就是侯老师在《前言》里边写的那句话,我觉得特别好。文化如果不创新,如果不跟我们当下人的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它就没有生命力。而这个展览,我觉得,就是把这些传统的成果与当下的生活完全结合起来了,所以它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就像刚才宏君老师说的,它是家常的东西,它是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同时它又是艺术的东西,美的东西,它还是不断在创新的。我真的还是头一次看见篆刻跟诗词结合在一起,这可能真的是前无古人啊——在您后边也可能会有很多追随者,但是在前边应该是没有,前无古人。这就是创新的一个非常好的体现。我们常说,文化不能守旧,总要有一些新的东西出来。您这个展览里边,好多都是新鲜的东西。除了真正的专家能看懂,艺术家能看懂,同时又能“雅俗共赏”——我看到您展品里就有这四个字。(侯军插话:那是方成先生写的,不是我写的。)对,就是这个“雅俗共赏”,太好了。无论什么艺术,能做到“雅俗共赏”,它就能发展,就有生命力,必须要走这一条路。“阳春白雪”固然好,但是民众看不懂,必定不会流传久长。毕竟艺术还是要走进我们平民,走进当下生活,走进年轻人,走进这个时代,这样的艺术才有生命力。这是我所要说的第二点。第三点,就是刚才宏君老师说到的,人必须要有一个兴趣,要有一个会玩儿的东西,更要有一个玩儿的心态。一个人的生命很短暂,尤其是当你看到周边的世界,各种天灾人祸不断,你甚至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对吧?你会发现人的生命确实很短暂,也很脆弱。我们老是在问:决定你的人生是否成功,或者说,让你觉得人生是否有幸福感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这可能就要回归到哲学层面去了:人何以为人?人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今天这个展览,给我一个很大的启迪,使我想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是,人要活在当下;二是,人要真正为自己内心所热爱的东西去付出、去坚持。名也好,利也好,那只是我们生存的一些条件。但是你总要选择一个活法儿,需要有一些属于你灵魂上的追求,或者说,我觉得这辈子干了这件事儿,我就死而无憾了……我也不知怎么说了,总之,就是要为我所热爱的这个东西去付出、去坚持。我觉得,侯老师他们家为了所喜爱的东西,能坚持这么多年,能够办这么多次展览,凭的就是这种追求这种韧性。当然,侯老师也有很多资源和机遇,但更重要的是这种为了热爱、为了兴趣去坚持,去付出。这种坚韧、这种毅力,真的,让我觉得特别受启发——有的时候,人就是要敢于坚持一些东西。我就在想,你们一家人就做这些东西,我们不妨用个俗一点的说法,你的收益在哪儿?你费尽心血搞创作,作品出来了要办展览、又要出书……做完之后呢,你的收益在哪儿?用世俗的眼光看,你能算得出来么?而换一种眼光就会发现,这些坚持和付出的收益就在于,往小了说,可能是为这个家庭留下一些成果,留下一个有文化的家风;往大了说,对中国的艺术史、特别是传统文化走进当下现实生活,变成活的艺术这一块,是不是一种填补呢?是不是一种充实呢?所以,今天我来看这个展,真是想到了一些平时很少思考的问题。本来单位还有一堆事儿,我刚才还跟秘书长说,我要先走。她说还有一个茶叙活动,最好参加一下。当我看过了展览,真的产生了很多感受,就不想走了,就想跟侯老师、跟各位同行当面交流一下了。非常有幸,遇到这个展览;也非常有幸,能够把你们一家人的这些成果、这些启迪,还有这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带回去慢慢消化——对我们年轻人来说,真的是有钱也买不着的课啊!谢谢各位!(根据录音整理,并经作者审定。) 赞 (0) 相关推荐 菜市场里的策展人,原来是她 " 五一期间的一场艺术展 不仅将我们的朋友圈疯狂刷屏 直至展览结束近一个月 依然不断地引起讨论 " 五一期间的一场艺术展,不仅将我们的朋友圈疯狂刷屏,甚至直至展览结束近一个月了,依 ... 收藏,最好的纪念——读巫鸿《物尽其用》 爱过的人 读过的书 经历过的事 成就了当下的你 收藏,最好的纪念 --读巫鸿<物尽其用> 2020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巫鸿老师的<物尽其用:老百姓的当代艺术>,真 ... 刘昌玉:齐白石花鸟画里的童心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齐白石,20世纪一位伟大的中国画家,以擅长画虾名世,但实际上他的艺术成就远不止于那一只只晶莹剔透.活灵活现的虾.齐白石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有人曾做过统计,他的花鸟题材超过270种.当 ... 受董其昌影响,明以后500年的艺术发生重大变化,八大更是佼佼者 自明末董其昌南北宗论问世以来,中国绘画出现了很大变化,而其借助于社会地位,文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开派立宗,树立一家之言,给中国画注入了新的生命. 自古以来文人,特别是在文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更具有话语权 ... 山东这个县被誉为“中国好汉之乡”,因一个失意文人闻名全国 1.中国肥城桃之乡 - 山东泰安肥城市 "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肥城的佛桃甜如蜜",位于泰山西侧的佛桃之乡--山东省肥城市,在桃花盛开的季节,以花为媒唱发展旅游招商引资大戏,吸引了 ... 丹麦童子 || 中国文人的一个好传统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一个融合和中国文人气质和西方自由气息的人(林语堂经典作品选)书评 一向不爱读散文,总是有长篇抒情或写景的,我心气浮躁,总是读不下去. 这些天,在等待答辩的日子,一直在读林语堂的<论读书.论幽默>,很是有意思. 林语堂是个一半有中国文人气质,一 ... 李渔:一个富有情趣的中国文人 先秦史暨毛氏文化 观中外时事写吉光片羽窥见 研古今历史发一鳞半爪见解 李渔:一个富有情趣的中国文人 文/毛天哲 在中国古代文人当中,唯有两个人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一个是苏轼,一个是我的敬乡前辈李渔.我 ... 雅集是一个传统,中国文人借此以文会友,是朋友、熟人或师生之间的诗歌吟诵、酬唱和评鉴活动。当这样的“传统”与现代报纸发生对接,并通过版面运作出现时,原有的传统就发生了变化 [学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报纸"雅集":中国传统文人的城市化之始--以创刊初期的<申报>为例2021年10月19日 07: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 ... 4分钟,带你感受121年中国商业的飞跃! 从1900年到2021年,中国商业经历了不断变化.循新.飞跃的121年,并在这过程中积攒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过去,中国购物中心用了20年便完成了海外50-100年的进程.中国消费升级在短短10年内进 ... 世界上另一个“中国”:学汉语用人民币,甚至新闻节目都用中文 相信大家对我国的疆域都有所了解,从古到今,每个朝代的疆域面积都会有所变化,也正是因为这种变化,才会使得我们的文化习俗,渐渐的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有些地区学习着我们 ... 1949: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中国丨来自法国摄影师的历史影像 Henri Cartier-Bresson 布列松 法国摄影师 1908-2004 .................................................. 1949正是中 ... 得了抑郁症的人,到底有一个怎样的灵魂? 这些年,经常会看到一些明星因为抑郁而自杀的新闻,由于公众人物自带光环,因此他们的故事自然会被社会无限放大,也将抑郁症这种疾病带入到人们的视线里. 其实,抑郁症不是矫情不是想不开,而是真的生病了. 每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