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古镇有“四湾”,你知道几个?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本篇图片大多来自于网络,如有不规,请予指出并删除

 
新市古镇在实行“拆乡并镇”以前,地域也仅两平方公里左右,方寸之地,街巷纵横,水陆环绕,人口密布,店坊林立。由于新市地域位于江南湿地,河流成了新市的主要交通要道,时光沧桑,人工治理与淤泥掩塞的原因,在四栅范围内的古代新市,有一些河流就逐步形成了向市内延伸而水道阻断的“湾”,相似于“港口”情形。
这些“湾”在日常水路往来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可以方便城乡人与物的交流,例如:入市采购、农产品交易、祭祀烧香等活动;船只往返集散,在这里可以方便停泊、进退,载人、运货等。久而久之,船家会赋予“湾”名,约定俗成,名字就叫响了,“湾”名便由此固定下来。
历史上留下来的地名,一般都有人文意义,同样,新市历史上的“湾”名,也承载了当年新市河流变化和集市特征信息,承载着本地习俗的历史文化,反映出当年繁华景象的变迁。那么,当年古新市究竟有过多少“湾”名,目前新市人又能记得起哪几个“湾”的地名呢?
根据史料记载,古新市原来有“四湾”,它们分别座落在新市的不同方位。它们与相对方位的贸易、文化、人居方面的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城乡交流的契合点。由于这些“湾”,伸入到新市镇的腹地,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往来贸易、与精神生活需求的便利,承担着船舶交通聚散的重大任务。每天晨暮之间,这里一片繁闹景象,而临到传统节日,更是熙熙攘攘,看得出这些“湾”的位置,是当年水上交通人流与物流的重点集散要地。

一是“通仙湾”(又称“仙潭湾”),应该成形于明朝以前,这里可以通过后弄,直抵北街闹市。考其源,是因陆仙楼而被命名为“通仙湾”,这里应该是当年百姓为纪念陆修静先生而建“陆仙楼”,因祭祀活动兴盛而形成了集市形式的活动中心。另外,通过“通仙湾”上岸,去“东庙”也方便。

二是“杨祠湾”(又称“杨树湾”),应该成形于元朝。考其源,这里有一座杨家祠堂,是新市杨家宗族祭祀的地方。这里上岸就是横街(或称南街),到陈家潭一带商市也非常方便。靠近这里有一座“宣教祠”,元代时,这里发生过一位为救济百姓而不惜耗尽钱财、之后投河自尽的米商,朝廷为他追封谥号,并建祠纪念。当年这座祠的祭祀香火特别旺盛,随之,这里也有了相当规模的集市形式。

三是“岳庙湾”,应该成形于宋朝。《仙潭文献》卷上(地理志)街巷:“寺前街”。

寺前街:“迎圣桥”(俗称“寺前桥”)南,至岳祠,又名“岳庙湾”。

这段文字是说,寺前街(现称“寺前弄”)就是寺前桥南堍,到刘王堂的“岳祠”这一段。又叫“岳庙湾”。

根据这一文字信息,考其源,这里是因“东岳行宫”而被命名为“岳庙湾”,当年这一带地形的原状,应该与现在的实貌有所不同:

这里上岸就是“东岳行宫”“三元宫”和“刘王庙”,既方便去北街,也方便去“觉海寺”和“西庙”。其中“觉海寺”和“西庙”是新市最早、也是最大的寺院与庙宇,祭祀人众特别多,香火特别兴旺。

四是“缸甏湾”,这里就是“陈家潭”附近,根据分析,它的形成也应该在明朝以前。考其源,这里有农家百杂商品比较多,特别是缸甏之类的商品都集中于此,故名。这里上岸就是“管家堂”,与“宣教祠”也近,去西河口一带的米市、桑市、猪市和羊市也方便。从商市意义看,“缸甏湾”是新市“四湾”中集市贸易的意义最大。这里集中了新市周邻地区百姓日常所需的大部分交易活动,几乎每天都非常繁闹,从清晨的五更时分到暮晚,都应该比较拥挤,水口也特别便利。

新市的“四湾”,成形时点不一样,各自的商务功能也有所侧重,大小不一样,客流与物流的性质也有所不同。随着朝代更替,这些“湾”的作用也在发生着各自的变化。而时代的进步,特别是新市河流的沧桑变化,以及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的新市建设速度逐步加快,这些“湾”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原有城乡人流与物流集散点作用,依次褪化,先是“通仙湾”“岳庙湾”和“杨祠湾”,最后是“缸甏湾”,“四湾”全部载入了历史。目前,新市四通八达的地面道路网和崭新宽大的航运码头,完全让新市的交通面貌有了实质性改变,真正完成了一次重大的历史性蜕变。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