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曲阳(2)·修德寺塔历代记,修旧如旧是不可能的
北岳庙碑刻中的历史密码
曲阳北岳庙的看点有三个,建筑、壁画和碑刻,这三样儿都是国内现存顶尖水准,前面我们介绍了德宁之殿和元代壁画,下面说说碑刻。
北岳庙碑碣林立,现存北魏、北齐、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直到民国碑刻经幢137通,是河北省最大的碑刻群,分为故有碑刻和收集碑刻两类,汇集了地方史料、书法、测绘、雕刻工艺多种门类。北岳庙碑刻大都分布于中轴线两侧的东西碑廊,其中最早一方是北魏和平三年(462年)刻制的《邸府君之碑》,位于西碑廊内,碑是圆头砂砾岩制。
《邸府君碑》拓片,经典的魏碑书法。
碑文记录了曲阳本地人邸元明的生平,是一方墓碑,镌刻年代早于北岳庙,不知何年何月被移至此处。碑身文字清晰,书法是北魏时期经典的魏碑体,具有极高的史料和书法价值。
《大唐北岳恒山灵庙之碑》,唐玄宗时期所立。
《大唐北岳恒山灵庙之碑》刻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是庙中现存最早的祭祀北岳山神的碑刻。碑文歌颂了北岳恒山“旁匿千岭,下扩众壑”的雄伟气势,写明它雄踞北方的重要地位,对于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性。碑刻文字为唐行书,字体飘逸雄健,为唐代书法精品,碑身两侧和空白处刻满了唐人的题诗和签名,这是唐朝低素质游客留下的涂鸦。
《大唐北岳恒山灵庙之碑》碑文。
《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碑铭》刻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由北宋著名文学家王禹偁撰文。文中提出了使人民安居乐业,五谷丰登,应由神祇与统治者共同完成,是“人神共志”。碑文书法为北宋偏爱的行书,挺拔流丽,极富动感。《大宋重修北岳庙记》刻于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年),由北宋重臣,大学士韩琦撰文并书写。碑文历述北岳庙各代的封迁状况,北岳恒山之神有最初的公,变成安天王,到最后封帝的过程。文中将恒山写作常山,是因为避宋仁宗赵恒名讳,历史上的恒山和常山就是一座山。
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碑铭。
除去纪文和书法碑刻外,北岳庙还存有两方地图碑刻。其中《北岳庙图》刻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由曲阳知县周寅制作,图上绘制了北岳庙的范围和建筑布局。想来这位知县应该是个特别细心的人,不仅在空白处写上了每一方土地的尺寸几亩几分,水沟和土坡也标记出来,甚至大殿前有几个香炉、几个花瓶、几个香盒都不厌其烦的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建筑资料。
《北岳庙图》刻于明嘉靖二十六年,保存完好,是研究北岳庙变迁的一手资料。
《大元封加北岳帝号碑》,碑文为蒙汉两种文字,其蒙文为元代八思巴文,如今已消失。
北岳庙的碑刻实在太多,这里只列举了几块有名的而已,希望您有机会去旅行的时候,千万多抽出时间来仔细瞧瞧。
修德寺塔,千年历史造就的混搭风格
修德寺塔位于北岳庙南300米处,是曲阳县另外一处灵魂建筑,从前这里地处城外,中间隔着一座临漪门。修德寺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原名已不可考。北宋元祐年间在塔北创建了镇岳修德寺,寺庙年代晚于此塔。如今寺院已毁,又剩下塔了,孤零零矗立在民房中间一座土台子上。
河蚌绘·康熙年间的曲阳县城。
修德寺塔呈平面八角、共六层、高32米,塔的奇特处在于融合了三种不同造型,建年代也不一样。在每次维修时,工匠们都选用了当时最流行样式,从下往上层层叠加。修旧如旧?不可能修旧如旧的,那样多没创意。历经千年修缮后的修德寺塔,变成了今天的样子,这有点类似于“乾隆各种釉彩大瓶”。最下面的塔基和一层是阁楼式,阁楼正面有门,内部中空有塔心室,保留有隋唐风格,当时的人们喜爱登高眺望,顺着阁楼可以爬上去俯瞰北岳庙全景,可能此塔最初用途就是供人登临的景点。
修缮中的修德寺塔,拍摄于2015年。
中间的二层是实心花塔样式,周身砌满小型塔龛,上下五层,每层24个,共120座。华塔是北宋年间出现的新款,塔身如同一层层绽开的莲花瓣,寓意《华严经》中“一多相即,大小互融,重重无尽,事事无碍”的境界,故称花塔或华塔。现存的正定广惠塔就是华塔的标准造型,塔身装饰着巨大的彩色壁塑,华丽而生动,是宋代的标准款。
河蚌绘·修德寺塔建筑年代图。
再往上看,塔的三至六层是密檐式楼阁样式,向上层层收分,南向辟有券门,上施砖雕。密檐式塔辽金以后开始在北方盛行,塔檐紧密重叠着,越往顶端高度越矮,屋檐越密集,所以叫密檐。一般宝塔的层数都是单数,通常是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所以推断这个塔可能也是七层,后来顶层坍塌,修缮时为省工少修了一层,仔细观察塔顶就能发现,塔刹比例似乎小了一圈。
今日的修德寺塔。
修德寺塔中间塔身嵌着一块石碑,上书“大宋天禧三年四月八日,水斗岩等村邑众共修舍利塔一级。”可知此塔始建年代应早于北宋,下部残留的塔基和一层阁楼是隋唐年间遗物,顶部的缩水维修是清代后加上去的,一座塔在历次翻修时被打上如此丰富的时代烙印是不多见的。1954年,当地在清理塔基时出了一批北魏至唐代的汉白玉石雕佛教造像,多达2200余件,其中有纪年的247件。如今造像大部分被收藏在河北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下一期我们将走进河北博物馆,感受一下曲阳石雕的巅峰时代。
修德寺他佛教造像,如今大都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曲阳名吃,传承七代的黑闺女饺子
我们在曲阳的最后一站,去吃个饺子。河北省内的特色名吃不少,但除去誉满全球的驴肉火烧,剩下的大都在本地周围售卖,出不了城,而且大都是主食。
黑闺女饺子馆。
黑闺女饺子在曲阳当地很有名气,有三百多年历史了,传说是皇帝吃过的御膳。店里的介绍展板上是这样说的:黑闺女的创始人是明朝崇祯的宫廷御膳大师苏乔生,后来苏乔生娶了前门外摆摊卖饺子的黑闺女一代。结婚后夫妇浪迹天涯,几经辗转来到曲阳扎根,后来就有了黑闺女二代、三代,一直到现在的七代传人杜阿红。从明朝崇祯皇帝开始,到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慈禧太后均品尝过。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同样吃过黑闺女饺子,都是特地由曲阳送馅儿到保定再包成饺子。
八代黑闺女源流图。
我们进店门时候,这位七代传人杜大妈正坐板凳上剥蒜,前面已经满满包了两大盆。大妈的孙女儿坐在对面一张桌子上写作业,因为不是饭点儿,店内空空。我们点了一盘猪肉大葱、一盘猪肉茴香的。好嘞,大妈答应着费劲的从小板凳站起身,双手在围裙上抹抹,就进里屋厨房去了。等的时间很长,通常在饺子馆几分钟就得,于是过去撩帘儿一看,是现包的。煮出来的饺子圆滚滚、热腾腾,卖相不错,咬一口发现,馅儿不是太大,但是软而不散。饺子馅儿是茴香加肥瘦各半的猪肉加水打成的,这种水打馅儿是老派做法。饺子味道不重,混合了香油和食材的本味儿,其中加的中草药大都是丁香、肉桂、枸杞等调味用的。
端上来的饺子,茴香馅儿的。
这是当地书法家赠送的匾,闺女虽黑技艺巧,饺子味道实在好。
咱们自己家里包饺子,为了健康油一般不放太多,再加上肉馅儿老爱买瘦的,做出来肯定不香,醋碟里都流不出油。现吃现包的良心操作和传统和馅儿方法,如今城里的饺子馆不太多见了。虽然展板上的历史故事不大靠谱,店面也和普通饺子馆无异,但是黑闺女饺子值得给个好评,是个很接地气的老字号。2013年,黑闺女饺子馅儿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