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期征文019 | 艾瑛:土地情
土 地 情
艾瑛
自从我家在学校附近的村民那里要到一块土地种豆收获以后,老公更是对种地情有独钟。我曾开玩笑对他说:“难道你种了几十年地还不嫌累?现在简直成了种地的‘瘾君子’”。老公说“嘿嘿,那不一样哈!以前都是帮父母或者小妹家种地。现在是为自己种地,想种啥就种啥,多自由自在。”这不,现在我家居然比当地农民家的土地还多呢,差不多两亩。周末闲暇,我们几乎都在地里劳作,不仅收获了粮食蔬菜瓜果,更是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还对儿子有了深刻现实的教育。真是一举多得呀!
中午时分,儿子下班回来,看见桌上凉着的一碗黄中带绿的水,端起来就是一大口。“妈妈,这是什么水哦,喝起来又甜还带着清香。”
“哈哈,不是老鼠药哈!我把煮玉米的水舍不得倒掉,据说是降血压的良药呢。这是我们自己地里的玉米,没打药,当然好喝啦!”
接下来我们一家开心地吃着又软又香的玉米,香辣脆的土鸡烧斑竹笋。还有凉爽的拌黄瓜,又粉又甜的绿豆南瓜汤,这些天然的劳动成果吃起来真是一种享受,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儿子一边吃,一边说着这一阵随领导下乡登记贫困户的见闻:
“ 妈妈,你不知道,这次下乡,我才真正看到那些贫困的家庭是多么需要帮助。有位老爷爷七十多岁了,妻子瘫痪,儿子是精神痴呆,全靠他一个人跛着脚种地来维持生活,真不知道他是怎样熬过来的。以前我总是觉得怕苦怕累,这半个月下乡,走村窜户的,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也让我体会了更多。还有我看见到处都是荒地,家里尽是些老年人,我在担心:二十年后谁来种地?”
儿子的问题一下子打断了大家吃饭的雅兴,我的思绪也随着儿子的问题飘回到了童年时代……
我很庆幸没有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没有经历过“伙食团”的艰难生活。听父辈讲,那时他们饿了吃黄土,吃糠壳,馋了吃“猪儿虫”,结果许多人得怪病死去。然而我也曾亲眼目睹过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拮据日子。
那时我们家兄妹六人,加上父母就是八个人,刚好一大桌。队里人口多,土地贫瘠,山势陡峭,全队大小山头六七十个。要想管理好而不让社员饿肚子,身为队长的家父和会计一年四季都在忙着算计。队里分给每个人的土地很少,称为“菜园土”,父母总是想方设法在“菜园土”里多种一粒粮食,多栽一棵瓜果。然而,我们还是常常饿着肚子去上学。
“土地就是我们的命根子。”父亲常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只要我们勤劳苦做,不愁没有粮食吃。”于是父亲常年夜以继日带着大家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盼望着哪天地里能冒出个“金娃娃”。
1978年,苍天和热爱他的人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前一年冬天,父亲带着社员们满怀期望地播种春粮。愿以为到了春夏就能收获,不料一直没下雨,地里的庄稼渐渐枯萎了,到处一片尘土飞扬。接着井也渐渐干涸,全队的人都只能到“叫花岩”下面唯一的一处山泉接水。正当青黄不接时却是颗粒无收,全队300多号人咋过这样的日子?眼看着育在田里的秧苗一棵都没栽出去,块块田里都张着大嘴,期待着甘露的降临。有的社员甚至拿着“钢钎”在田里到处插孔,总想多栽一棵秧苗。
临近立秋,苍天也没曾洒下一颗同情的泪珠,善良的大地母亲也只能默默叹息。那时没有人工降雨,幸亏县文化馆的老师们不辞辛劳送文化下乡,给大伙送来了精神食粮,鼓舞了大家战天斗地的决心。那祝福的歌声“全大队社员明年努力搞好生产,大家喜洋哎高!”拖得长长的,至今还萦绕在我耳边。同时,父亲与队里的干部商量,及时调整了农业结构,在田间土坎栽种了蔬菜瓜果。秋后,盼望已久的一场大雨终于从天而降,这时大春玉米,稻谷已经过时,唯有可以栽红苕才能解决下半年的生活。然而春天一棵苕种都没栽下去,这时哪来苕藤呢?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乡里一位指导辣椒栽种的技术员是简阳市养马河的人,经常来我们队里指导工作。得知我们小队想买苕藤,马上给老家打电话询问。当天晚上,乡广播站就通知我们队第二天到养马河去挑苕藤。父亲带了几十个精壮劳动力,马不停蹄地从简阳挑回了救命的苕藤。
尽管那年秋天我们每人只分得了三斤稻谷,正是因为有了瓜果蔬菜,大家终于度过了难关。父亲还将前一年的存粮分给大家救济,适当地借一些粮食和蔬菜给邻村的社员。那一年,我们队里没有一个人饿死。乡里干部来视察工作,都夸父亲他们做得好。从而父亲也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许,多次当选为区县劳模,连任三届“资中县人民代表”。
也是从那年的干旱时节,父亲和队里的干部也明白了水利的重要。于是父亲带着大家新修大水库两座。四十年来,我们队里的水再没缺过,无论天干雨旱,秧苗都能满栽满插,临近的几个小队也跟着享受。庄稼一片葱绿,土地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她就像一位温情无私的母亲抚育着乡亲们,倾尽了她全部的爱……
今天,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随着改革开放,农民工进城搞建设带动了家乡的经济,然而也确实带了一定的问题。留在家中的都是些年老体弱和幼小的孩子们。我们的九零后,〇〇后早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二十年后,还会有像我们这一代热爱土地的人吗?二十年后,谁来种地呢?
作者简介
艾瑛,小学语文教师,内江市作协会员,内江市音协会员,《西南作家》签约作家,在全国各级刊物发表爱心系列文章200余篇。代表作《难忘的歌声,永恒的记忆》,微电影故事《缘结资中兔儿面》。
参赛或杂志征文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第三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启事
为发现文学新人,扶持文坛新秀,《文学百花苑》杂志社、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华夏文学网联合河南科技报、焦作市作家协会、修武县委宣传部共同举行第三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活动,此次大赛由微信平台《文学百花园》独家首发;参赛内容要积极向上,主题不限,题目自拟,即日起正式启动。
主办:《文学百花苑》杂志社
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
华夏文学网
协办: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
焦作市作家协会
修武县委宣传部
1.作品要求:每篇作品字数2000字内,每首诗在40行内,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可多篇文章参赛(只取最高奖)。
2.来稿需注明【参赛】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3.参赛唯一邮箱:1403384853@qq.com
4.本次大赛以点数取胜,打赏资金不返还(1元折合2个点击量)一个有效评论折合3、个点击量(有效评论一个ID只选一次)。
5.本大赛设大奖一名,奖金:2000元(现金);二等奖二名,每人奖金1000元;三等奖三名,每人奖金500元;优秀奖二十名,奖金50元。
6.收稿时间:即日起到2019年3月10日止,获奖信息在最后一贴推出后的第10日公布 。
7.一、二、三等奖作品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500点(折合)以上优秀作品皆有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资格,具体视个人意愿而定。
8.2019年4月上旬在河南焦作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举行颁奖典礼,届时将邀请文学界名流参与颁奖活动与互动。
2018年9月10日
《文学百花苑》编辑部公告
本刊从第十期起,与河南科技报联合办刊,杂志名称不变,刊号为:CN41-0019,具备全国发行和刊登广告的资质。刊出的作品可作为申请各级作协的依据,是在职公职人员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联系电话:13343811328 15926594970
《文学百花苑》纸刊杂志征稿正在进行时
投稿注意事项
1、来稿需注明【征文】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2、小说、散文、故事、随笔等作品2000字以下为宜,诗歌不超过30行。
关于赞赏返还新规定
即日起,每篇作品七日内打赏金额20元以内者不返还,20元之外全部返还。
1258873875@qq.com
作者必须主动索取打赏细目及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