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体寒反而还「上火」?
很多女孩子都会体寒,但也不耽误反反复复地长痘痘,还总是口腔溃疡、嗓子痛。
体寒怎么会那么容易上火呢?
1.枸杞苁蓉板栗粥
食材配料
枸杞、肉苁蓉各15克,板栗30克,大米100克。
功效
枸杞性平,味甘,能养肝,滋肾,润肺,有补肾填精的作用。
此粥具有滋阴壮骨、补益肝肾之功效,适合于骨质疏松症、肝肾阴虚证、潮热、心烦、盗汗、虚烦不寐、咽干口燥、腰骨痛等患者食用。
制作方法
将肉苁蓉洗净切成细丝后置于砂锅中,煎煮取汁,去渣;
板栗去壳洗净、枸杞洗净浸泡。将炒锅烧热放入植物油,待油烧至八成热时放入板栗煸炒;
加入葱、姜末炒出香味,再放入料酒、盐、味精炒透出锅待用;
将粳米淘洗干净后置于锅中,加入煎煮好的肉苁蓉药汁、板栗和枸杞,适量清水;
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熬煮至米烂成稀粥即可。
2.茯苓鹰嘴豆核桃汤
食材配料
茯苓30克,鹰嘴豆、核桃仁各50克,盐少许。
功效
此汤可温肾健脾。
鹰嘴豆中富含多种植物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粗纤维等,其所含的膳食纤维素可以帮助肠道蠕动,起到润肠通便的功效。
而其中的异黄酮不仅能美颜,还可以平衡激素,有效防治激素类癌症。
茯苓味甘、淡,性平。
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等症。
用于脾虚泄泻时,白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有标本兼顾之效,白茯苓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
白茯苓又可用做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
核桃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是大脑良好的营养物质。盐入肾,引效下行。
共起温下之功,下得温,中得运,上之火热可下行。
制作方法
枸杞、鹰嘴豆洗净,用清水浸泡4~6小时;
汤锅置火上,放入枸杞、茯苓、黑豆、核桃仁,加800毫升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离火,凉至温热,加盐调味即可。
3.麦冬茯苓姜枣茶
食材配料
麦冬20克,茯苓、红枣、生姜各15克,桂圆5枚,红茶5克,适量红糖。
功效
麦冬润肺燥,肺降津生,咽痛得缓,肺主皮毛,得润则痘消肤安。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生姜具有温中止呕、散寒的作用。
红茶温胃寒散,中气得运,四维得行。
土为金母,以上几味补土以生金,共同促进气血的流通,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手脚当然也就随之温暖起来。
制作方法
把大枣洗净,去核以后成小粒,把生姜切成小细丝,桂圆也去壳留下果肉;
把除红糖以外的所有材料都放在壶里,加入大半壶的水在火上煮一刻钟;
然后在自己的杯子里加入红糖,再倒上茶,就可以饮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