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明《升学机》
升学机
丰子恺先生有幅漫画,题为《升学机》。我在网上找到一段释文,“从小学升中学,从中学升大学,原本是靠自己的学问,而不是靠钱所能买到的。可是以前却只要有钱,就能升学……”这是不是先生的本意,我不去考证。我以为,在今天,它依然反映了一种现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从小学升到大学,是用钱堆出来的。
遑论胎教早教、贵族学校,那是有钱人烧的,就说时下风行的补课培训,也相当的烧钱了。我敢肯定,多数人是厌恶补课的,无论孩子还是家长。可如今,有几个孩子不补课,又有几个家长没让孩子补课?成绩差的补,成绩好的也在补;家庭条件好的补,经济状况欠佳的也在补;城市的孩子补,农村的孩子也在补;学期间补,寒暑假里更要补。社会上培训机构多如牛毛,大课、小课、一对一,五花八门,形式多样。
人家都在补,不能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女儿的培训班是从幼儿园开始的,珠心算、舞蹈、绘画、钢琴等,为的是培养兴趣、启发智力。有没有效果,我说不清楚。小学高年级以后,兴趣爱好让位,补课就入了正轨。语数外,物理化学,大凡升学要考的,或多或少都补过。有没有效果,我说不清楚。“小升初”那年暑假,女儿没上衔接班,玩得挺开心的。入学后第一次月考,竟考了班上“倒五”。所幸,在我的鼓励下,女儿未失信心,期中考试进步31名,并一直保持中上,偶尔也能进到前列。
中考,女儿虽没考上理想的“名校”,却也考入了 “名校”办的“民校”。我们吸取小升初的教训,赶紧给她报了衔接班。有没有效果,我说不清楚。
进入高中,我主张自学为主,所以起初没让孩子补课。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过后,女儿主动要求补数学,说是有的大题目不会做,而且好多孩子,甚至好的孩子,都在外面补课。这让我想起一位老师的话——课堂教的是“白米饭”,试卷考的是“参鲍翅”,吃惯了“白米饭”,岂能适应“参鲍翅”?你想适应,就到校外“加餐”去吧!此话很有道理,事实正是如此。不敢丝毫懈怠,立马联系培训机构。女儿不肯上大课,选择了“一对一”。每周上一次,一次两课时,一个课时45分钟收费160元,暑期增加到每周三次课。后来女儿又要补英语语法,便再次增加了一些课时。孩子有积极性,我们自然很高兴。她妈妈趁热打铁,说高二将学习议论文写作,是不是趁暑假提前学一学。征求女儿意见,她也欣然同意。十次课,每次两小时,每小时两百元。小孩子乐意补,我还能心疼钱吗?
费用倒还好说,别处省省就是了,可接送是个麻烦事。家住城东,上课在城西,单程十多公里,快的话二十分钟,慢则要半小时。我把女儿送到那,就得去打发自己的时光,通常她上课一个半小时,我在明月湖散步九十分钟。偶尔也有意外。一个礼拜天,老师将晚上的课调到白天。下午一点半,烈日炎炎,我送过孩子,就把车停到国展中心,坐在车里吹空调。有辆车路过,突然停下来,打开车窗朝我望。良久,我有意动了动身子,他才继续开车离开。说不定,他以为我在车上睡着了,担心我一氧化碳中毒呢!
试想,今儿个再作一幅《升学机》漫画,是不是该在牵引砝码上添点儿什么元素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