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新房颤指南,从症状到治疗,3步带你读完!

▼本文作者▼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房颤约占心律失常的15%,我国目前已有超过1000万的房颤病人,而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房颤有哪些症状?

房颤发作时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多在120-180次/分,节律绝对不整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但有的患者可无症状,有的可有心慌、胸闷,严重可出现头晕、晕厥。

然而,房颤的危害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其可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血栓栓塞等)而威胁生命。

房颤的危害,可以表现为无症状或静息房颤,房颤的危害除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住院风险、降低生活质量外,2020年欧洲房颤新指南提出房颤可以恶化患者认知功能/血管性痴呆、增加抑郁的患病率,提示对房颤的危害需要更深入认识。

房颤的诊断标准

确诊房颤首先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初步确定患者有无心悸等症状,常规体格检查以发现心律失常证据。

房颤确诊需有心电图(ECG)的支持—体表心电图确定诊断:标准12导联心电图记录或≥30s单导联心电图描记,没有明显重复P波出现和不规则整齐的RR间期(当不损害房室传导时)可诊断为临床房颤。(Ⅰ,B)

房颤的筛查更新:

1、接受筛查的个体应被告知AF检测的重要性和对治疗措施的影响。

2、针对房颤筛查阳性患者,应依据流程化的转诊平台,进一步接受临床医师的评估,以确诊房颤,并对房颤确诊患者提供最佳管理。

3、当临床医师检查单导联心电图(≥30s)或12导联心电图记录、并确认具备AF特征后,筛查阳性患者才可被明确诊断为房颤。

房颤的治疗

在房颤评估方面,新指南提出了4S评估策略,即对卒中风险(stroke)、症状严重程度(symptom severity)、房颤负荷(severity of AF burden)和房颤基质(substrate severity)进行个体化评估,全面掌握房颤特征,帮助制定治疗决策,有助于房颤患者的优化管理。

  • 抗凝治疗

2020年房颤新指南在抗凝治疗适应证方面的推荐与2016年指南保持一致,着重强调除血栓栓塞低危患者外均需接受抗凝治疗。在抗凝药物选择方面也依然推荐NOAC作为首选药物(I,A)。

对于接受VKA治疗的房颤患者,若INR达标情况不佳,推荐更换为NOAC(I,B)。对于初始评估卒中风险为低危的患者,4~6个月后可能增加1个以上卒中危险因素,应在此时重新进行评估(IIa,B)。

若患者无抗凝禁忌,不能仅凭出血风险制定抗凝决策,即使患者HAS-BLED评分3分以上,也不是抗凝禁忌症(Ⅲ) 。

房颤的临床模式(即首次发现、阵发性、持续性、长期持续性、永久性),不影响预防血栓栓塞策略的制定(Ⅲ)。

  • 对于节律控制

关于中风风险管理心内复律的建议:

对于进行心脏复律的房颤患者,推荐使用NOAC至少具有与华法林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

关于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建议:

推荐将胺碘酮用于所有房颤患者(包括HFrEF患者)以长期控制心律,但若考虑到心外毒性,应优先选择其他AAD。

关于复律和导管消融前后卒中风险管理的建议:

对于进行了复律的房颤患者,认为NOACs至少具有与华法林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房颤导管消融后,推荐继续使用华法林或NOAC抗凝治疗2个月。
作者介绍

宋新
连云港市中医院
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简介:连云港市起搏电生理委员,有丰富的电生理手术经验,开展普通二维及三维射频消融手术,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等常见心律失常,擅长起搏器植入治疗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安装三腔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同时擅长规范化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常见疾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