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种跨界能力,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掌握它们你会更容易成事
现今时代,越来越多的行业,涌现出大量T型的人才。
所谓“T”型人才,就是自身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有跨行业运作的相应技能。而这一类人才,已经慢慢有一种成为当今时代的“标配”的趋势了。
例如你是一个实体店的老板,你认为专注实体店的买卖就足够,还是懂得结合互联网思维,多渠道去拓展自己的生意更好呢?
答案不言自明。如果你无法具备某些跨界的能力,你就很难让自身的专业能力发挥得更加厉害。
所以,学习一些跨领域的能力,对我们的发展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那有哪些跨领域合作的通用能力呢?
第一: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就不用多说了。
想要更好地跨界运作,学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明知道今天互联网对于企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你偏偏死守传统买卖方式,你还怎么能够跟得上时代呢?
我们必须用掌握一种“学习思维”。而所谓的“学习思维”,首先要做到两点:
1,根据实际需要,及时为自己“充电”;
2,敢于接触自己未曾了解的知识领域。
当你意识到自己缺乏某种知识的时候,结合实际情况主动去学习,不管这些知识对你来说是不是陌生,也要敢于接触、了解。
而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先对于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建立一个综合而基本的认知,就是先花时间去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构成,从中把你想学和要学的内容,筛选出来,最后才再去“埋头苦学”。
这是一种针对性的学习,也是比较聪明的学习方法。
当你通过广泛筛选相关的信息和书籍,了解到相应领域的基本架构,哪些地方可以先去学习,哪些地方以后再去学习,哪些部分对自己要达到的结果有帮助,哪些部分只需要稍微了解一下就行,那么这对于你设定学习目标,会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我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作“组装机学习法”。
设想一下你想去买一台电脑,自己组装,那你要怎么做,才能够组装出一台自己满意的电脑呢?
第一步,了解电脑硬件的基本架构。
组装一台电脑,你会发现主板,CPU,内存,显卡,硬盘,显示器这些东西必不可少。那么针对你想学习的领域,有哪些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呢?
第二步,深入了解不同硬件的作用。
有了第一步后,我们就会知道各个硬件会有不同的级数,例如显卡有核显和独显,而独显有1050到2080ti这种不同级别的分类,我们会根据需要和能力去购买。
那当你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时,是不是也要弄懂某个知识的用处以及用在什么地方呢?
第三步,根据自己的需求搭配硬件。
你要知道,你这台电脑,主要是用来办公还是用来玩游戏。根据需求搭配硬件,这样就不会乱花冤枉钱了。
那么我们学习跨界领域的知识时,又如何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学习相应的知识呢?
第四步,测试电脑的运行的效果。
搭配好电脑后,就要试着运行相关的软件或游戏,来检测电脑的效果了。如果检验的结果满足,自然就正式投入工作,反之就会更换硬件或者调试软件。
同理,检验学到的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去检验成果,如果不行,就进行反馈和调整。
最后一步,当你做足上述的步骤,这台电脑,就可以在你能力的范围内,做到你想做的事了。如果对结果不满意,那就继续努力挣钱,以后用同样的方式去更新电脑。
所以,针对你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每天用固定的时间广泛去搜集和了解相关的信息,筛选出自己想要的学习内容。
当你做到这样,你就完成了入门级的学习,在这个领域积累到逐渐成熟的知识体系。
第二: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任何领域都需要用到的重要技能。
而在工作和职场上,用到最重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发现和推断出两件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A说:这个月公司的销售额比上个月增加了10%左右,客单价就增加了20%。
这个结果,看上去好像很好,但如果你具备逻辑思维,就会懂得去分析:客单价的计算方式是销售额÷顾客人数。而现在客单价增加了20%,销售额却仅仅增加10%,那就说明,新增的顾客数量,有下降的趋势。
当你发现这个因果关系,那么你自然就懂得去思考问题原因,找到对策,例如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还是用各种手段吸纳顾客等。
这就是逻辑思维的运用了。
那怎么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呢?首先要学会因果论证。
所谓“因果论证”,指的是两起事件或两类事情之间的一种关联——有规律的联系。原因在前,结果在后。这两种是有关联的。
因果论证的形式是这样的:
事件或条件A1与事件或条件A2之间存在有规律的联系;
因此,事件或条件A1,导致了事件或条件A2的出现。
换言之,因为A1(顾客数量)与A2(客单价)有某种规律性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得出A1(顾客数量)导致A2(客单价)变动的原因。
研究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提升我们逻辑思考的能力。当然,这个世界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有如此明显的因果关系的。因果论证的复杂之处在于。因为任何关联,都可能有不止一种解释。
好比有人退学创业成功,未必都是因为退学而导致,更有可能是退学后,某些因素的出现,才让他们的创业成功了。说不定就算不退学,他们遇到这种因素,然后去创业,依然会获得成功。
单从两件事之间的关联,我们很难完全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许有些关联或许只是巧合,例如你出门就下雨,这件事未必都因果关系。
再者,就算彼此确实存在关联,但这种关联本身也无法证明因果方向;例如有些人退学和创业成功尽管存在关联,但到底是退学导致他们创业成功,还是因为他们心里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创业计划,然后才去退学呢?这点要弄清楚。
第三,一种结果的出现,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因为一个原因,可能导致很多种结果,同样,一个结果,也可以由多种原因造成。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这点。
对于如何解决这个复杂点,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寻求最有可能的解释。
由于一种关联通常可能有多种解释,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寻找可能性最大的那种解释。怎么寻找呢?其方法是:
- 补全导致结果的其他可能的原因
- 尽可能多获得相关的信息进行判定
- 梳理每种关联与结果之间的合理性
- 采取复盘的方式寻找忽略的因素
只有通过这些方式去弄清楚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以这种方式进行因果论证,我们思考出来的答案,就会更加合理。
第三,表达能力
在工作中,只要涉及到合作和与人协调,就必须会存在沟通。
而你和别人沟通得好不好,有没有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表达能力是怎样。当你无法把应该要表达的事情说出来,其结果轻则影响合作,重则可能会影响到事情的运作。
如果说,逻辑思维是从材料到结论,那么表达能力就正好相反,是从结论到语言材料。你所思所想,对于事情的分析、看法和判断,就是一种结论。至于你怎么把这种结论,通过语言材料传达给别人,就要求你有很好的表达能力。
从结论到语言材料,这种表达过程一般会涉及到三个要素:结论,证据,论证过程。正如上文所说,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找出因果关系,有了自己的推断,那么你怎么把这个推断告知别人,让别人清楚明白呢?
如果你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把你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而且别人秒懂,那么说明你就具备很高的表达能力。然而,很少人会注重训练自己这种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在这里,我分享一个不错的训练方法给大家,就是一分钟训练法。
一分钟训练法,指的是在一分钟之内,清晰表达一件完整的事情或观点。
为什么是“一分钟”呢?因为沟通专家研究发现,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人们能够自我控制的最佳表达时间差不多是一分钟。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我们就容易会失去时间概念,开始说一些有的没的的话。
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表达逻辑,就要训练自己用一分钟的时间,聚焦一个点去组织语言材料,构建表达。
在正常语速下,一分钟大概可以说200个字,如果你希望用这200个字完成表达一件事,没有停顿,没有多余的语气助词,没有沉默思考,就需要好好怎么说了。
组织语言材料的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1,用一句话提炼你要表达的中心观点,也就是你思考的结论。
例如当你通过逻辑思维发现,这个月的顾客人数减少了,你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我认为要制定一些吸引顾客的措施。
2,开始论述你的观点,大概100字左右。
制定什么样的措施吸引顾客呢?为什么这些措施会有用呢?列出一到两个的证据或例子,形成论证的理由。
3,结果,包括你要怎么做,希望对方怎么做。
到了这一步,就是告知对方,希望接下来可以怎么实施你这个观点了,否则你说完,都不知道要怎么做。
通过这种方式去训练自己,就可以训练到你的表达能力,这样即便以后表达的时间拉长,你也懂得怎么控制讲话,补充哪个部分的内容。
第四,决策判断能力
当我们具备学习能力,掌握逻辑思维,懂得运用表达能力,那么剩下的事,就是要学会如何做决策了。
想要做出一个好的决策,我们一定要建立在掌握充足信息的前提下。
我们每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都不尽相同,从而造成局限,对事物的了解肯定也会千差万别,这也是我们很多时候咨询专家的原因。
例如我们想买一辆小车,销售员对这辆车的优缺点肯定会了如指掌,倘若我们无法掌握车辆相关的信息,我们很可能就会被销售员牵着鼻子走。
他刻意掩藏车辆的缺点,避重就轻只说优点,我们就会蒙在鼓里买下一辆不怎么适合的车辆,从而吃了“信息不对称”的亏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决策前尽量要掌握充分的相关信息,把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减到最低,我们才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
说走就走的旅行虽然很潇洒,但面临的风险也会相对较大。如果出行前能够对目的地做做功课,了解一下当地的景点、交通、住宿、饮食等信息,我相信在这个基础上再说走就走,你的人身安全和游玩趣味会得到更多收益。
一个人掌握的信息越多,他做出的决策就会越对自己有利。设定一个目标,可以帮助你筛选有用的信息;围绕着这个目标搜集信息,你的效率会更高。
也就是说,想要做出一个好的决策,你不但要掌握充分多的信息,还需要懂得如何甄别信息。那要怎么做呢?
有四个步骤:
第一,判断信息来源的途径,如果是第一手资料,亲眼亲身接触,可信度会较高,如果是道听途说,那就要小心了。
第二,不要盲目相信自己已有的信息。有时我们对自己的直觉有种认知偏差,不管真假,觉得是就认为是,这很容易出错的。
第三,透过各种渠道去核实和获取信息,通过对比,通过分析,来思考哪个渠道的信息更为准确。
第四,向权威或者官方机构核实。别人告诉你地震要来,跟地震局告诉你地震要来,你会相信谁?当然,你也要懂得避免“权威效应”。
以上,就是四类职场发展上的通用能力。
不管做什么事,掌握这四种能力,我们在跨界工作的时候,也就更加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