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真的是中立的吗?

© medium

经常听到某些人说,技术从来都是中立的。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在表明,由该技术所产生的道德/伦理问题是事后的,与技术无关。这听起来颇有几分道理,但如果你再细琢磨一下,技术发明的目的是什么?比如枪。很少听说有人买把枪的主要用途是当锤子使用——枪的发明者自然也知道发明其的主要目的与用途。由此,再来审视那句“枪不杀人,人杀人”时,你就会对“枪不杀人”的意涵有了新的质疑:发明枪支的人,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杀人,即便枪在无人使用时的确不会对人造成物理伤害,但这也不能掩盖设计该技术的用途以及发明者的价值观。
The Trek Primus - The Desaturating Seven

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它既无处不在,如空气一样自然,但又在其他领域引人注目,吸引着世界的注意力。
从陶瓷杯到核武器,从床垫的弹簧到沉浸式的虚拟世界,从纸和铅笔到智能算法,技术的范围是如此宽广,从最基础的东西到近似魔法的东西,无所不容。
但即使是最基础的技术,它们也曾经像魔法一样。杯子和弹簧在今天可能不会引起太多的讨论,但如果没有它们,生活将会完全不同。也许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其它发展中的技术也会走上类似的道路。
技术的发展引出了一个哲学难题——道德价值:我们能说一项技术是好,是坏,是中性的吗?我们的价值观是根植于我们所创造的技术中,还是直到有人决定如何使用该技术之前,它都没有价值观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它将影响到我们监管技术的方式,以及谁应该为使用技术的后果负责。随着我们向智能计算机、大脑接口和生物黑客等领域开拓前进,这些道德问题的意义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来看看一些观点。
枪不杀人,杀人的是人。
赞成技术中立的一个重要论点是“价值中立论”:一项技术本身并不具有任何道德价值,只有当人使用它时,才具有价值。
(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94-007-7914-3_6)
以下是主要观点:
1、价值难以识别
约瑟夫·皮特(Joseph Pitt)在他的文章《枪不杀人,杀人的是人》中指出,为了让技术包含或体现价值,这些价值应该是可识别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他以一个大学足球场为例。它可以是威望或自豪感的来源,是大学一切美好的象征,它也可以代表着学生的梦想和愿望。但所有这些价值都是人所赋予的,而不是体育场本身的价值。
想象一下,外星人在太空中发现了一把刀。它们会如何看待这把刀?它们会从中识别出和我们一样的价值吗?它们会发现任何价值吗?退一步说,它们应该如何开始寻找这种价值呢?
再想象一下,亚马逊丛林的一个小部落的土著偶然发现了一台iPad,他们会怎么看待它呢?他们眼中的iPad,会和硅谷的程序员眼中的一样吗?
《上帝也疯狂》(The Gods Must Be Crazy)剧照。© Revolve
2、不同的人,不同的价值
工具只有被一个有价值的生物所拥有时才有价值,所以这取决于这个人的价值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如果人或环境发生变化,价值也会发生变化。
如果一个在球场踢球的学生腿折了,他的未来也因此毁于一旦,那么他看待球场的方式将可能急转直下。尽管球场没有任何物理变化,其他学生眼中的球场的价值也没有任何变化。
当一项新技术被介绍一个新的群体时,尽管技术可能是为特定目的而开发的,但它的价值取决于每个人使用时的功能和目的。
如果我们的工具的价值取决于它们所处的系统和解读它们的头脑,那么我们怎么能说工具中蕴含着任何价值呢?这些价值难道不应该保持一致吗?
3、用途决定价值
我们行动的后果和结果,这些是具有价值的,但我们使用的工具没有。
刀就是刀,是一个中性的物品。直到有人用它来削水果皮或在背后捅人,它才会有道德价值。
© Rebloggy
这个观点重点关注终端用户。他们的欲望、需求和目标决定了技术的使用方式,而使用方式又决定了技术的价值。
这种观点也表明,终端用户要对技术的道德使用负责。我们不能责怪枪支射杀了人,即使枪支让凶手更方便。枪是中性的,人不是。
总结:
技术是工具。我们使用工具,工具不会使用我们。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加到技术身上,而不管其本身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掌控着一切,我们可以自由地使用我们想要的工具,这是我们的选择。对于那些做出错误选择的人,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现在是反方论点:
当你只有一把锤子时,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像钉子
“我称它为工具的法则:给一个小男孩一把锤子,他会发现他遇到的一切东西都需要敲打。”
——亚伯拉罕·卡普兰(Abraham Kaplan)
反对价值中立论的人认为,我们的价值观已经融入到我们设计和建造的一切中。
这个观点并不关注人们在如何诠释和使用工具,而是更仔细地审视发明者和发明,这些技术的特点如何影响人们,以及为什么我们识别价值的能力并不是必须的。
论点如下:
1、技术是有目的的
与随机杂乱、物竞天择的进化过程不同,技术是发明者意志的产物,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形成的。它在诞生前就已经被概念化,被谨慎思考过了。每一个新的创造都是为了满足需求,实现目的,成为有用的东西。
我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技术,也决定了发明者所期望的,未来用户所持有的价值观。虽然用户的实际价值将决定技术的使用方式。但事实上,基于我们的价值观所以技术才存在,两者不可分割。
2、决策揭示价值
每一个决策和选择过程都会揭示我们的价值观。每当我们把某个选项设成默认,或选择性地显示或隐藏一些信息时,我们就已经做出了价值判断。把所有的东西都平等地展示出来,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总会有偏差。(看看这篇文章先举出哪一方的观点呢?)
让“立即购买”按钮占满屏幕,用晦涩的语言写下条款和条件,在品牌识别中使用红色而不是蓝色,这些都是反映价值观的决策。但仅仅因为它们反映了价值观,并不意味着人们会认同或分享这些价值观。
3、不是所有价值都是可见的
有时,价值是非常明确的,比如在产品上贴上“绿色环保”或“需家长指导”的标签。无论你是否使用手机上的密码功能,它显然是为安全而设计的。为什么你的遥控器上有一个EPG按钮,你可能不明白,但它的存在肯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反映了设计师的价值观(或者设计师预期中的用户的价值观)。
© eCRATER
无论人们是否能识别出这些价值,并不意味着这些价值不存在。反过来想一想外星人在太空中发现一把刀的这个情景:假设我们发现了一个漂浮在太空中的外星装置,这个东西显然是经过设计的,而不是自然产生的陨石。除了想知道是谁建造的,我们肯定会对它是什么以及它的用途非常感兴趣。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设计它的外星大脑,那么要找到它的目的将非常困难。但技术的发明一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暗示了价值。
4、有限的使用范围
技术是有方向的。它增加了我们的选择,或者让我们更靠近某个特定的方向。
枪支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用途。我们甚至可以将其用作镇纸或门挡。但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不是我们发明枪的原因。枪支是为特定的目的而开发的,我们一般也是按照这个目的来使用的。
© Imgur
枪的用途并不是无限的。我们不能用枪来开车或看电影。某些用途虽说是可以实现的,但却不理想。也许你可以用枪来切洋葱,但刀会更好。
有限的理想用途范围表明了发明者的价值观所在。枪擅长杀人或在某些东西上打洞。如果你需要从远处刺穿东西,你会先选枪,而不是门挡,除非你的挡板是一把枪。
5、最终技术框定了现实
"我们成为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我们塑造工具,此后工具又塑造我们。"
——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一项技术出现的时间越长,传播的范围越广,人们对它的关注就越少,它就越有可能融入我们生活的背景,变得不足为奇,进而成为我们谈论现状时的常态。
当我们太习惯于现状时,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看到其他可能性。当我们太习惯于某事时,就需要更有创造力的头脑才能从别的角度来看待它。
以下是与此论点相关的两条研究方向:
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功能固着是指人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用途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译者注),这凸显了人们在另辟蹊径时遇到的困难。此外,定势效应(Einstellung effect)描述了当我们已经学会用一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将很难意识到其实有更好的方法。
上述两种理论都表明,我们都会陷入一种特定的思维框架。我们经过努力学习,然后我们所学的东西就变成了自动的、僵化的。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打破常规,但随着工具及其用途变得越来越常见和熟悉,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它们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总结:
技术由人创造,为人服务。我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创造的东西以及其用途。即使用途不完全和最初的设计意图相吻合,也不会相差太远。虽然人可以创造性地使用科技,超越其设计意图,但总有那么一些功能,表明了这项技术最初的目的,因此也表明了其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它越来越了解,这项技术及其功能也就变得愈发根深蒂固,以至于人们几乎不会去思考,更不用说质疑了。
责任的负担
我们不是无助的技术奴隶,我们是决策者,我们珍视自己的选择自由。然而,人们往往做出了糟糕的决定,却不知道有某些因素在影响自己。
虽然每个人都可以决定如何使用某些技术,但在集体层面上,技术将我们推向了非价值中立的方向。
如果我们认为技术是中性的,那么当技术改变世界时,我们就不能去指责技术的发明者。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公司或个人因为他们的发明而受到了赞扬呢?为什么发明者只能接受赞美,而不能接受批评呢?如果我们认同这个观点,技术发明者既不需要赞美,也不需要批评。那么,他们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1986年,罗伯特·J·希勒(Robert J. Welchel)在《IEEE技术与社会》(IEEE一般指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简称IEEE。——译者注)杂志上写道:
“这种道德中立的基础是将技术纯粹视为一种手段(提供工具供社会使用),其目的(技术的实际用途)则在工程领域之外;这一立场还假设,可用的手段对所做出的结果没有因果影响。如果技术真的只是一种手段,那么工程就是一个二等职业,因为我们只是力量手中的一枚棋子。我们的清白索价斐然:要想无辜,我们就必须无能为力。
(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5010049)
认定创造者难辞其罪,技术有相应的价值观,这并不会让我们更容易弄清哪些技术体现了良好的价值。为此,我们必须就什么价值观是好的达成一致,并为违反这些价值观的行为设定一个标准,然后我们才能决定如何应对这些违反行为。
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如果没有设计师、发明者或公司,能够预测他们所建造的东西的所有未来收益和成本,他们怎么可能确保他们把良好的价值观设计进了技术里呢?
但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果我们永远无法预知自己行为所有的后果,那么我们又如何分辨好坏呢?既然这个问题并不能阻止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做出道德选择,那凭什么在谈到技术的时候可以呢? 
我们必须利用现有的信息,找到最好的解释或预测。如果我们关注不同的技术是如何发展的,尤其是它们的后果,我们就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做出更好的决定。
© Pinterest
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与技术紧密交织在一起,它们可以被认为是一体的。如果我们觉得可以倒退回去,并解开我们的生活与技术的联系,这似乎过于荒谬了。但我们可以更加小心地将未来的技术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未来的技术可能比今天的技术更强大,影响更深远。当人工智能做出自己的道德选择时,继续坚持技术中立将毫无意义,而且这也将使我们的价值观变得更加重要。
(0)

相关推荐

  • 热评丨别让“商业水军”在社交群组兴风作浪

    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网络黑灰产也成为互联网世界的一股暗流,侵蚀着数字经济的根基.网络黑灰产主要是指通过网络利用非法手段获取利益的产业链,它的表现形态多种多样,小到暗扣费用,大到恶意营销,而现在这股暗黑 ...

  • 胡泳|技术并不中立,而有特定目的——重新思考数字化之五

    技 术绝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中立,因为它是有方向性的,它通过增加选择或者改变过程而指向某种特定的方向. 文章导览 技术的方向性与中立性 一类人认为技术具有方向性--它会改变它所触及的文化:另一类人认为 ...

  • 心理咨询师要保持价值观中立?不存在的

    毫无疑问, 保持价值观中立,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之一. 比如,一位咨询师,自己在性的方面是保守传统的:如果一位来访者向他咨询性的不同于寻常的癖好时,咨询师若不能保持价值观中立,或许就没有办法撇开偏见, ...

  • 《追梦赤子心》

    <论语>有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又言:"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 ...

  • 胡泳:技术并不中立,而有特定目的

    2021-07-16 21:27 胡泳:技术并不中立,而有特定目的 底层设计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底层设计师(ID:Bottom-upDesigner),作者: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 网络赌博类犯罪研究系列(二十四)公检法认定捕鱼/棋牌类APP或程序为赌博软件的思路

    作者:车冲律师 网络赌博类犯罪研究系列(二十四) 公检法认定捕鱼/棋牌类APP或程序为赌博软件的思路 实务中,认定构成开设赌场罪的逻辑基础往往是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建立赌博网站/程序的行为,如果现有证据 ...

  • 技术派屈指可数既能逃顶,又能抄底的万能技术形态,发明者太聪明

    技术派屈指可数既能逃顶,又能抄底的万能技术形态,发明者太聪明

  • 陈根:技术为什么不中立?

    文/陈根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勃兴,把社会推进了第三轮科技革命.技术带来的效率进步毋庸置疑,这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似乎正毫无疑虑地全面拥抱科技,希望它能够给人 ...

  • 这个时代,还需要思想吗?

    段永朝 原创 | 2021-01-20 17:33 面对思想这个词,我想起朋友圈里的一个表情包,"你说得太对了,我竟无言以对".思想这个词或许就是这样的:思想太"对&qu ...

  • 当AI有了“自由意志”

    在人工智能呈现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之时,这项技术的问题和潜在威胁也正在显现.是时候认真探讨一下AI技术的"价值观"问题了. 很多人最近一定注意到,有关AI的负面新闻频频上头条,而且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