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评】灾难舆情的情绪干扰如何解?

每当暴雨、地震这类天灾来临,总会在网上引发大量争吵,产生连锁反应,给舆情应对带来许多难题与困境。

网络与传统纸媒、电视不同,它的力量是自下而上汇聚,体现在平民阶层,有很强的传播感召力及广泛的群众基础;一个事件、一些状况在网上引发关注形成“舆情”,同时会受到来自情绪、真相、谣言、背景等大量因素影响而不断改变发展路径,最终会对现实产生影响和干扰。印象比较深的还是几年前的“余姚”水灾,一张与事实有大量出入的“照片”引来无数口水,最后只得以处理问责才得以平息,网络的现实干扰力令人唏嘘。

无论是之前的湖北、江苏,还是当下的河北邢台,又或是今后的各种灾难,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当网上各种声音纷繁交错,理性与偏激并存博弈,视频、图片真伪难辨,讨论逐步升级演变成情绪对骂时,如何排除干扰、化解戾气,让舆情往正常路径走,考验着许多舆情处置部门的智慧与能力。

作者认为,自然灾难的舆情曲线矫正可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实现:

一是认清舆情本质,抓住对冲先机。但凡遇到这类灾难,是一定会在民众心中产生大量消极、悲伤的负面情绪,这是前提,无法改变;也就是说,网上的情绪也像“洪水”需要“泄”,需要“疏”,一味地“堵”或许能避一时,但绝无可能避得了一世。观察发现,情绪要在网上对舆情发展曲线形成实质性影响,除了要有大量的情绪燃点外,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定向积累,这就要求这类舆情处置要把“争分夺秒”放在首位,此外还需在其中加入大量对冲、化解舆论情绪的语言与情感。以此次邢台为例,面对灾难形成的消极情绪大量累积,要在其还没形成“雪球效应”前,通过“及时播报灾情”、“释放哀悼信息”及“表明对可能存在‘渎职’‘失职’行为的追查态度”来对冲掉舆论中部分抵触情绪。

二是排除有害干扰,矫正舆情曲线。这类舆情中,谣言总是此起彼伏,在时间、空间上形成传播“串联”,非常顽固,很久以前的视频、图片会不断涌现,不是受灾地区的也会集中出现,具有很强的蛊惑性、煽动性,很容易形成恐慌、抵触等负面社会心理,不断干扰舆情正常路径发展走向。这时,网上辟谣、网下打击就显得极为重要,不仅网上发布要“及时”,网下打击更要“给力”,删帖在这时便可作为舆情处置的辅助手段,对谣言进行有效封堵,让舆情尽量循着其该有的发展路径走。

三是获得舆论认同,形成处置合力。在前期大量工作有效中和舆论的情绪抵触后,就需要搭建起一致的情感共识,逐步将舆论关注度、注意力转移到最需要关注的“救灾”上,毕竟公众都明白自然灾难避无可避的道理。通过“灾情实时播报”、“救灾线索提供”、“救援网上互动”等议题设置,不断凝聚网上共识,逐步与网民形成广泛的社会处置认同,形成合力,将舆情情绪逐步化解于对“救灾”、“救援”的认同上。

舆情是舆论的“潜伏期”,充满不确定性,极容易受到干扰,成为背离事实的“不良舆论”,造成许多现实困扰,需要用合适的方法、成功的应对来矫正,化解。


更多舆情文章尽在@墩墩看新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