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22.1|炊者不立的解释难倒了无数人!

0. 帛甲老子和通行本比较

——《帛甲老子》第六十六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道德经》通行本第二十四

这一章,通行本在内容的顺序上和帛书有重大不同。结合前后内容的联系,通行本顺序有误
这一章通行本对帛书老子,做了两处修改:
第一处修改,把“炊者不立”改成了“企者不立”,又加了个“跨者不行”。
第二处修改,把“有欲者弗居”,改成了“有道者不处”。
这样的修改直接扭曲了老子对道的解释。
后人必须努力还原老子的原貌。
这一章的焦点也是围绕这两句话的原意展开讨论。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做一个评判,看看是历代名家们解释的对,还是我解释的对!

1.  炊者不立

【炊者不立】

炊者不立,大家都猜测,这句话可能是老子时期的“古谚语”,老子拿过来作为比喻。这个猜测,比较合理,应该都无异议。

而且,这正好接着上一章的“吾何以知众父之然”,能够流传下来的“道理”就应该是“众父”,而“古谚语”就是一种“众父”。

那这句话为啥又失传了呢?

因为“炊者不立”被其他意义相同的谚语所代替,被接力传播了,这是“薪火相传”,也是“众父”得以延续。就像许多古代汉字被现代汉字取代一样。

究竟被哪个新的谚语代替了呢?

我们可以通过探讨“炊者不立”的意思来寻找答案。


关于“炊者不立”的意思,大致有两个方向的解释。

一个方向是通行本。

通行本直接把“炊者不立”改成了“企者不立”。

企者不立,就是踮着脚尖不可能永久站立的意思。不是靠着脚踏实地去站立,虽然一时能够站得高,却不能长久。

这样一改,和后面的“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在意思上好像一致起来了,都是通过“拔苗助长”的方式,让自己暂时很突出,但最终会失败。

 另一个方向是帛本老子。

本着“炊者不立”去解释。

这又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直接解释“炊者不立”。古代做饭只有蒸煮,所以炊者主要是控制火候,拉风箱,鼓风囊,这种活一般不能站着,得坐着,所以“炊者不立”。

一种是把“炊”改成“吹”,按照“吹者不立”解释,这种解释占据主流。

炊者主要是用风囊风箱吹风,所以“炊者”就是“吹者”。古代军中掌管炊事的人就叫“吹家子”。

“(自)吹者不立”,自我吹嘘者不能立命。

这种解释和后面四句的契合度也非常高,看着也是很靠谱的解释。


如今,我在第二个方向上,提出第三种解释。

我不改“炊”,而是改“立”。

“立”在古代也通“粒”,有进食,吃饭的意思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周颂·思文《诗经》

五种天不宜,其立后而手实。——《管子·地员》

《周颂》和《管子》都是老子时期的著作。

所以,“立”通“粒”是可以解释通的。

这样,炊者不立,直译就是“做饭的人不吃饭”。

厨子都是给别人做饭的人,做的饭都是给别人吃的,不是给自己吃的。

“炊者不立”可以解释为:

只给自己做饭吃的人,不是炊者。——立者不炊。

炊者,不是只给自己做饭吃的人。——炊者不立。

这种解释究竟对不对,还要放在帛书老子的前后文中去检验。

如果把这个解释,安放在帛书老子里,严丝合缝,那就有道理。

毕竟,现在的各种解释,还没有一个能做到严丝合缝的!

2. 自视,自见,自伐,自矜

自视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注释:
【视】瞻也。——《说文》。自视,自己瞻仰自己。

【章】古同“彰”,彰明,显著。

【见】表现,显现出来。自见,自我表现。

【明】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为他人指点迷津。【伐】夸耀。

【矜】矜,大也。——《广雅》。骄满。

不伐己功,不矜己能。——《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

名声被别人瞻仰的人,是声名显著的人!自己瞻仰自己的人,名声不会显著。

智慧让别人觉悟的人,才能做他人的明灯!自以为有智慧而自我表现的人,不是真明白。

功劳被别人歌颂的人,是有功的人!自己夸耀自己的人,是没功劳的人。

才能令别人折服的人,是有能力的人!被自己折服的人,才能不会超长。


详细解释

【自视不章】

自我感觉良好,而得不到他人认同的人,成不了“网红”。

这是大多数人都有过的通病,总会有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总会有点小自恋。

比如,自己觉得自己唱得很好,唱得很陶醉。可是别人听了,那叫一个要命啊!

比如,自己写的文章,自己觉得很了不起。别人一看,啥玩意啊!都是胡说八道!

【自见者不明】

自己觉得自己明白的人,不是真明白人。

你的智慧就像一盏明灯,只有照耀了别人,为别人指引了正确方向,你才是真正的明白人。

那些夸夸其谈的所谓专家,在电视上滔滔不绝,未必都是“明白人”。

明白人在哪里?在经典的书里,当你困惑时,在那里总能找到照耀自己的明灯!

这些真正的明白人,不会四处表现自己,就像老子,写下一部《老子》,飘然而去,《老子》却成了指引了无数人前进的明灯。

老子才是真正的明白人。

3. 炊者不立和后面四句的关联

自视不章,从逻辑上分析可以写成:

自视,则,不章;

这句话的等价命题就是它的逆否命题。

章,则,不自视。也就是,章者不自视。

章者,能产生让人敬仰的名声。章者的名声,不是用来被自己敬仰的。如果自己的名声只是被自己敬仰,那成不了“章者”。

就像做饭只做给自己吃的人,也成不了炊者。

同理,章者不自视。明者不自见,有功者不自伐,长者不自矜。

章者,能产生让人敬仰的名声。

明者,能提供让人觉悟的智慧。

有功者,能建立让人歌颂的功劳。

长者,能拥有让人折服的才能。

你做的饭被别人享用,这才是炊者。而你做的饭只被自己吃掉,就不是炊者。

你的名声被别人敬仰,这才是章者。而你的名声只被自己敬仰,就不是章者。

你的智慧让别人觉悟,这才是明者。而你的智慧只让自己兴奋,就不是明者。

你的功劳被别人歌颂,这才是有功者。而你的功劳只被自己夸耀,就是无功。

你的才能被别人折服,这才是长者。而你的才能只让自己骄满,就不是长者。

所以,“自视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四句话的内涵,是和“炊者不立”相通的,它们具有相同的基因。
炊者不立,早于另四句,它们是父子关系。炊者不立是另四句的“众父”。
慢慢地,“炊者不立”没有流传下去,而后四句却流传下去了。“父亲”死去了,但是基因通过“儿子”传承下去了,这也符合了“道乃久”。
上一章最后是“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这一章开头就是“炊者不立”。“炊者不立”又是“众父”。
所以,可以看成是老子,用“炊者不立”这个古谚语,作为“众父”,对上一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解释。

我对“炊者不立”的解释究竟靠不靠谱!
仅仅上面的解释和关联还不够,还要继续向下看,
其实“吹着不立”和“企者不立”都能和后面这四句关联得很好。但是,它们和之后的“余食赘行,故有欲者弗居”,就关联不好了!
而我的解释却能关联得很好!
究竟如何解释,下一节分晓。

郭宗林号旅行专线

(0)

相关推荐

  • 你知道为什么说“老子天下第一”吗?陈公南一席话让我彻夜难眠

    幼时的玩伴陈公南,经商灵虚道长介绍,在成都老君山做义工,陈公南质朴无华,平时少言寡语,但是好酒好道,遇到同道者,可以废寝忘食,只要你不打断,他会一直讲下去,有点类似"被褐怀玉"的感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二四章 炊者不立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炊者,不立. 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亡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

  • 《道德经》问答24章

    本章有两大疑惑,一是世传本将本章排于二十四章,帛书本将本章排于二十一章之后,到底排在哪个章节为准,依据是什么?二是本章的第一个字通行本"企者不立"的"企",帛书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二十四章

    大家好,现在是我们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五到十分钟,我们一起来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我们学习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下面一起把原文读一下. [原文]吹者不立,自视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 ...

  • 神秀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相当于老子讲“为道日损”

    东方既白 著 由上一节的论述我们知道,如果执着于"万物有别"的分离妄念,我们的"心"就会惹尘埃,当我们动念,识心分辨的时候,就会执着一面,而失去另一面.这时的事 ...

  • 道经第22,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

    22.炊者不立. 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稌(tú)食赘行,物或恶之. 故有欲者弗居. 理解点: 这一章像是尹喜问老子,自我和自我意识对于进入道境的过程会有什么影响和 ...

  • 道德经读书笔记22.3|有欲者不甘于奉献

    6. 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物或恶之]     物,指"余食赘行"这样的事物.     或,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 物或恶之,指"余食赘行"这样的事物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7|道经大结局—道恒无名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7章 道恒无名, 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 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       这是<道经>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6|柔弱胜强是怎么做到的?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6章 将欲拾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去之,必固与之: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是胃微明. 柔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 邦利器不可以视人.     这一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5|执大象天下往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5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大. 乐与饵,过格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 谈呵,其无味也. 视之,不足见也, 听之,不足闻也, 用之,不可既也.     接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3|两种不同的人生路线图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3章 知人者,知也: 自知者,明也. 胜人者,有力也: 自胜者,强也. 知足者,富也: 强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也: 死不忘者,寿也.       这一章,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2.2|人脑子和狗脑子的区别

    <帛甲老子>第三十二章简体版 道,恒无名,朴唯小, 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雨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2.1|为什么道大而朴小呢?

    <帛甲老子>第三十二章简体版 道,恒无名,朴唯小, 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雨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1|用戒尺打了,再安慰一下

    <帛书老子>第三十一章简体版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不祥之器也, 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 勿美也,若 ...

  • 道德经读书笔记28.4|立心立功立言立德

    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则为官长.     这一章最后两句话的思想有点震撼,我想了一周才想通顺.     第一句"朴散则为器"就让人深思,然后拍案叫绝.     先来解析这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