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中嬴政和燕丹演绎的朋友:患难之交变仇敌,杀之而后快

作者:胡秀红

(嬴政)

一、继先王遗志,成统一大业

自立国以来,历代秦王都把富国强兵开疆拓土当成头等大事,从未放弃吞并东方六国。秦穆公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国力强大,盛极一时。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国内建立法度,鼓励耕织,打造兵器;外交上实行连横对抗六国的合纵盟约,使诸侯国互相猜忌争斗,削弱它们的国力。君臣一心,一抬手就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惠文、武、昭襄沿袭前代的策略,“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嬴政继承先王的遗志,国力达到最强盛之时,抓住时机,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历时十年统一天下,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嬴政自称始皇帝,成了千古一帝。

(右一位太子丹)

二、先国家利益,后个人恩怨

秦王嬴政是他的父亲在赵国做质子时与赵女生下的孩子,秦赵邯郸大战时,他父亲为了躲避赵王的追杀,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回秦国,仓促间难以带上妻儿,把嬴政母子舍在邯郸。直到11岁嬴政才被送回秦国。质赵期间,赵王的儿子经常欺负在赵国做质子的嬴政和燕丹。嬴政和燕丹同病相怜,互相救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少年嬴政立下永远不打燕国的誓言。

赵平原君把嬴政母子送回秦国,嬴政做了秦王。秦国国力日盛,浩大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建成使用,灌溉了关中千里沃野,粮食储备充足,为东出做好了准备。秦国灭了韩国,然后借故攻打赵国。

此时燕太子丹来咸阳做质子,他担心做了秦王的嬴政早已把他忘了。见面后,嬴政热情地招呼姬丹,丹悬着的心终于放到肚子里。他趁机追问嬴政是否还记得当初在赵国许下的诺言!嬴政告诉燕丹,他们二人应该担负起国家赋予的责任,暗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要以国家利益为先。

后来赵国派李牧攻打燕国,一直深入攻打到燕都蓟城。丹为了燕国的存亡,到秦国向嬴政求救。嬴政自有计划,他认为时机不到,但是不方便把国家机密告诉燕丹,只是胸有成竹地安慰说赵国攻不下蓟城。姬丹心里对嬴政隐隐不满,责怪嬴政不帮助燕国,忘了当初的患难与共。他们的友谊的小船已经开始倾斜。

三、朋友变仇敌,杀之而后快

秦灭魏国之后,东方五国隐隐不安。魏国亡了,哪一国将是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呢?无论是哪一国,燕丹都会有唇亡齿寒的感觉,合纵抗秦,帮助他国就是帮助自己。甚至于让他幼时受尽欺凌的赵国,此时也成了他联合抗秦的对象。丹与韩非极力倡导合纵,然而由于各有私心,合纵之事总是不能如意。

燕王与众臣不想触怒秦王,秦国不打燕国,燕国也不会主动招惹秦国。只有太子丹一意孤行,坚持合纵抗秦,合纵不成,又不顾燕王和众臣的反对,决定铤而走险,雇佣杀手刺杀秦王。也许是立场各不同吧,也可能忘记了当初的患难友谊与誓言,嬴政成了他的心头最大的敌人。燕丹想杀之而后快,他以为杀了嬴政,燕国就永远安全了。

他雇佣杀手荆轲和秦舞阳,假意奉上土地,借机刺杀嬴政。可惜秦舞阳吓得临阵慌了手脚,刺杀重任落到荆轲一人肩上。荆轲并不像丹想象的那般勇猛,秦王君臣也不是坐以待毙的等闲之辈!荆轲未能一剑刺秦,反而被秦国君臣杀死。功亏一篑,壮士无功而亡,令人唏嘘。

丹与嬴政,从过去共患难的好友,彻底决裂,反目成仇。

四、遇刺得借口,秦国终灭燕

荆轲刺秦王,是燕丹导演的一出不成功的大戏。 

更为遗憾的是,本来秦王攻打燕国师出无名,不敢贸然对燕用兵。荆轲刺秦正好给秦王攻打燕国最好的借口,这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刺杀不成反而招来了亡国的横祸。计划失败,丹被父亲狠狠责罚。

荆轲刺杀彻底激怒了嬴政。既然燕丹不顾友情道义,多次出卖友善待他的秦国,这次居然派人刺杀视他为好友的嬴政,那么嬴政也就无需顾忌过去的友情了。既然你不仁,那么别怪我不义。嬴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挥师东去,灭了燕国。

虽然秦国灭燕是早晚的事,但是才做秦王的时候,嬴政还是非常重视和丹的友情的,即使丹做了对不起秦国的事,嬴政也不计较,他记得自己的誓言不好意思先灭燕国。当刺杀事件发生后,嬴政才彻底与丹翻脸,也不认丹是朋友了。他毫不手软,而且比丹更狠,灭了丹的国家。

丹本以为杀了秦王就能改变燕国被吞噬的命运,他想不到这个秦王死了,下一个秦王,甚至是下下个秦王,还是要消灭六国的。他也不可能想到,列国纷争,不是秦灭燕国,就是赵灭燕国。落后就要挨打,自立自强、富民强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