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汉语词汇)
折叠 编辑本段 长门宫
折叠 相关历史
原来董偃和母亲靠卖珠维持生计,十三岁时便跟随母亲出入馆陶家。馆陶见了俊美的董偃,说:"我替你母亲抚养你吧。"于是就把他留在自己的府中,长到十八岁时,出去的时候坐的是高头大马,晚上与公主同寝。董偃相貌英俊,为人潇洒,性格温和。贵族、王公、大臣因为公主的原因,都愿意和他结交。称呼他为"董君"。
安陵人袁叔是董偃最要好的朋友,他对董偃说:"您暗地里侍奉公主,随时都有可能被皇上处罚,您打算就这样若无其事地过下去吗?"董偃惶恐地说:"其实我心里也很害怕,但一直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袁叔说:"城庙路远没有住宿的地方,再加上杂草丛生还要靠民力整治,您何不告诉窦太主让她把长门园献出来,这个地方皇上一直想要得到。要是这样做了,皇上知道了此计是您筹划的,那么您就可以安枕无忧,以后也就不用再担心了。要是您没有这样做,皇上就会提出请求,那时对您又会怎样看待呢?"(《汉书·东方朔传》:爰叔曰:"顾城庙远无宿宫,又有萩竹籍田,足下何不白主献长门园?此上所欲也。如是,上知计出于足下也,则安枕而卧,长无惨怛之忧。久之不然,上且请之,于足下何如?")
于是董偃去见窦太主,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窦太主马上奏报皇上,决定把长门园献出来。皇上非常高兴,把窦太主的长门园改名为长门宫,董偃也安然无恙。
折叠 陈氏被废
陈皇后自恃皇帝当初得以立为太子,自家有功,于是骄横无礼,并且没有子嗣。听说卫子夫大得宠幸时,"几死者数焉"。发展到最后,陈皇后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女巫楚服等人在宫内施行了巫蛊之术。事情败露后,楚服枭首于市,连诛者三百余人。
班固《汉书·外戚传》:初,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取主女为妃。及帝即位,立为皇后,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闻卫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上愈怒。后又挟妇人媚道,颇觉。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折叠 诗篇宫怨
废后陈氏的父亲堂邑侯陈午、母亲窦太主后来相继亡故,兄弟陈须陈融在窦太主死后争财,并且"坐母丧未除服奸",自杀。数年后陈氏在长门宫郁郁而亡。
后世文人常用"长门"为题,创作诗篇,明写"宫怨",实为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之意。
折叠 编辑本段 长门赋
折叠 相关评价
《长门赋》,开斌体宫怨题材之先河,是受到历代文学称赞的成功之作。作品以一个受到冷遇的嫔妃口吻写成。君主许诺朝往而暮来,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幸临。她独自徘徊,对爱的企盼与失落充满心中。她登上兰台遥望其行踪,唯见浮云四塞,天日窈冥。雷声震响,她以为是君主的车辇,却只见风卷帷幄。作品将离宫内外的景物同人物的情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景写情,在赋中已是别创。
折叠 创作作者
《长门赋》相传为司马相如所著。此赋被收录至《文选》序中道:"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陈皇后的结局是郁郁而死,并没有序里面说的那么好。而其时,司马相如是否还在成都鬻酒,这也有待商榷。《长门赋》的风格迥异于司马之前的作品《子虚赋》《上林赋》。前两者洋洋洒洒,规模宏大,铺张扬厉,生动体现了司马赋的特点,以及当时汉赋所具备"劝百风一"的主要手法。而且,这两者创作的时间跨度相当大,可以说是司马赋的一而贯之的风格。所以,对于这篇异军突起似的幽咽细腻的《长门赋》来讲,有这样的怀疑也是情有可原。在"托名"这方面,汉代文人的名声不是很好,托名作之盛行,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多了一篇《长门赋》不多,少了一篇也不少。何悼《义门读书记》卷四十五云:"此文乃后人所拟,非相如作。其此细丽,盖平子之流也。"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假设之辞"中亦有此意。
折叠 编辑本段 长门怨
自汉以来古典诗歌中,常以"长门怨"为题发抒失宠宫妃的哀怨之情。
折叠 李白版本
天回北斗挂西楼,
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
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
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
独照长门宫里人。
折叠 刘皂版本
折叠 陆游版本
寒风号有声, 寒日惨无晖,
空房不敢恨, 但怀岁暮悲。
今年选后宫, 连娟千蛾眉;
早知获谴速, 悔不承恩迟。
声当彻九天, 泪当达九泉,
死犹复见思, 生当长弃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