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上联:拨开草丛泉眼现,流水汩汩不断,寡妇霸气回复才子羞愧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又叫作楹联或者对子,是写在纸上,或者刻在木头上的一种对偶语句。对联多是用来悬挂或粘在墙壁或者楹柱上,表达一种思想感情。
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跟书法巧妙结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一种创作。
对联要具备以下特点,首先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而且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同时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讲究实对实,虚对虚,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并且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将《诗经》对偶规范,诸子百家学说,辞赋修辞文采,骈文对仗声律,唐诗风范格韵融为一体,对联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雅俗共赏,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我国文艺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是一种生动的表现形式,也是优秀的文化遗产。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人也将春联称为桃符,最初它这只是为了祈福灭祸的,没有独立对仗句子的意识,这还不属于广义上的对联。
直到后蜀国君孟昶的一个突发奇想,他命令大臣们在桃符上写上对句,比试才华。
群臣写得孟昶都不满意,最后他自己提笔写了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对联。
后来这种在桃符上写对句的形式就慢慢流传到民间,受到百姓喜爱,流传甚广,至今仍然存在。
每个朝代的人都讲究吟诗作对,人们在见面时,都喜欢做对对子的游戏,这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对联是我国从古至今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语言艺术,非常讲究文采,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文会友。”
因为对对联出现过很多名对,还有人喜欢用对子“互怼”,比如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更有人会用对联来损人,文化人骂人都不带脏字。
明朝就有这样一个男人,仗着自己读了几年书,就想调戏寡妇,结果被当场打脸,羞愧难当。
这名秀才姓李,从小读圣贤书,自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目中无人。他性格乖张,虽然是读书人,却半点儒雅都没有,总是喜欢流连于烟花柳巷,调戏那些漂亮的女人。
有一天,李秀才在街上看到了一位寡妇,只见那女人长得年轻貌美,婀娜多姿,李秀才就起了色心,故意出了一个对联,想要调戏她一番。
他说:“今天谁能对得上我的对子,我就赏他纹银百两。”秀才说出上联:“拨开草丛眼泉现,流水汩汩不断。”
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能听出来他口中的轻薄之意,这个寡妇更是气得涨红了脸。
不过寡妇也是非常有才华的,她仔细一想,对出一个下联:揽去树叶青峰出,山峰绵绵不绝。
“拨开草丛”对“揽去树叶”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山峰绵绵不绝”对“流水汩汩不断”也很完整,这个下联不得不说,非常精妙,对仗工整,找不出问题。
看热闹的人们听了拍手叫好,寡妇面对书生的调戏,也用自己的文化素养精准回击,本来书生想调戏一番寡妇,没想到却反被羞辱,灰溜溜的赶紧走开了。
对联在古代是人们互相交流切磋的重要艺术形式,随着历史变迁,对联文学已经越来越没落,这非常可惜。
对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积极学习研究,将对联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研究历史,就是对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尊重历史,才能让我们的文明更加进步。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