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英雄下夕烟,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朝廷与藩镇
安史之乱之前,藩镇势力过于强大,有尾大不掉之势,就已经成为很多人都关注的问题,并且不断上奏朝廷,希望玄宗能够加以注意,及早预防。但玄宗认为,有朔方节度使在,安禄山不至于造反,即便造反,朝廷也可以依靠自己强大的实力完全碾压。结果是安禄山真造反了,朔方军确实也去镇压了,但初期作战不利,朔方军据城自守,不肯出战,玄宗催促出战,结果反而是朔方军被安禄山击败了。
其实朔方军的作战方案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玄宗认为自己被打脸了,面子上挂不住,所以才坚持要求朔方军作为朝廷军队,要以堂堂之阵,正面完全彻底的碾压安禄山,以此来证明他事前的判断是没有问题的,安禄山根本就不足挂齿。这就犯了平叛的大忌。叛军初起时一般都气势甚锐,利在速战,如果朝廷军队只是进行封锁和压迫,但不正面野战,叛军的气势慢慢就衰竭了。
朔方军战败后,玄宗也慌了,就开始准备出逃。然后从各地调集援军,想在洛阳以东组织防御力量,把安禄山阻止在洛阳以东。按照这个方案组织军队之后才发现,虽然朝廷调集的军队数量和规模确实已经很大了,对叛军是有优势的,但战斗力实际上并不如叛军,而且也前线将领下属部队太多,也有可能形成尾大不掉的结果,所以很快朝廷就进行了战区划分,分为不同的规模小一点的藩镇,以此来组织防御体系。
此后,随着战争的进展,朝廷不断调整关东地区的防御体系,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划分了很多藩镇,其中一些是安禄山、史思明叛军中又反正投降朝廷的,朝廷也都划分了防区,形成为藩镇,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河北和山东一带的几个藩镇,叛服无常。
朝廷起初试图通过军事行动来消灭这些倔强不服的藩镇,但连续出现了几次派到前线的藩镇军队也跟着一起叛乱的情况,叛乱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扩大了。尤其是在德宗到宪宗的时期,朝廷和藩镇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拉锯,但朝廷自己掌握的禁军不足以完全压倒藩镇,平叛也只能依赖其它藩镇的军队。朝廷无可奈何,只能承认现实,划分更多的藩镇,缩小每个藩镇的实力,避免单个藩镇势力过大,危及朝廷权威。
朝廷与藩镇之间的这个博弈持续了差不多四五十年,最后形成的均势就是这个。除了宪宗时期朝廷一度处于上风之外,其它时间朝廷拿藩镇都没有太多办法。最典型的则是德宗时期,朝廷调动其它藩镇去围攻公然背叛朝廷的藩镇,结果被派去的藩镇也跟着一起造反了。朝廷从关中调派的泾原兵在路过长安时,因为朝廷赏赐不到位,就发动了叛乱,德宗不得不出逃奉天,这也就是所谓的泾原之乱。
不过,朝廷和藩镇经过一番折腾之后,最后达成的均势就是像春秋时期的各个小国和周天子的关系一样,虽然在自己的辖区内实际上就是土皇帝,完全掌握军事、行政、人事和财政权力,朝廷无力干涉,但表面上还是对朝廷表示服从,尽量避免和朝廷发生正面冲突。而朝廷试图通过扩大禁军规模来消灭藩镇的努力在宪宗死后也基本上就结束了,也接受了现实,不再强硬要求藩镇完全服从朝廷,只要不公开挑战朝廷就行。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黄巢起义,才被完全打破。黄巢起义打破了原来的藩镇势力的均衡格局,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比较强大的势力,其中最著名的比如朱温和李克用,他们通过征服和消灭自己周边的藩镇,不断增强自己的势力,最终是在兼并战争中强大起来的朱温给了唐朝朝廷最后一击,彻底消灭了唐朝。
《大路朝天:中国道路与中国革命》
作者:萧武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京东、天猫、当当、亚马逊等各主要平台均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