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穿刺病理与免疫组化
盆腔肿物病理:少量短梭形细胞肿瘤组织,局部可见菊心团样和腺腔样结构,伴坏死。考虑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免疫组化:AE1/AE3(3+),CK7(少量+),ER(3+),PR(3+),WT1(1+),CD10(3+),SMA(少量+间质),alnhibin(少量+),PAX8(-),Ki-67X2(+1%包括重复一次染色)
概述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来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间质组织,是一组有分泌性激素功能,较少见的卵巢肿瘤,占全部卵巢肿瘤的5%—7%。
根据肿瘤成分的不同,又可分为卵泡膜细胞瘤、颗粒细胞瘤、纤维瘤、颗粒-卵泡膜细胞瘤、支持细胞瘤、间质细胞瘤等。
腹腔积液产生机制腹腔积液产生的机制:可能是肿瘤表面的渗漏超过 腹膜的吸收能力; 或为腹膜的炎症、肿瘤压迫对腹膜 的刺激、淋巴管阻塞和通透性增加及腹膜间质水肿所致。
鉴别诊断1
卵巢上皮来源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卵巢纤维上皮肿瘤如Brenner瘤、透明细胞癌等。
影像特点以囊性成分为主,伴有实性成分,囊内壁不规则增厚,可为双侧性,其边界模糊,增强扫描不规则强化,恶性者常发生淋巴结、腹腔脏器转移和大网膜转移以及腹腔种植转移,常见大量腹水。
鉴别诊断 2
卵巢生殖细胞来源肿瘤
卵巢畸胎瘤、无性细胞瘤、胚胎性癌、内胚窦瘤、绒毛膜癌等,发病年龄相对较轻,多伴有激素分泌异常,如HCG、AFP增高。影像呈囊实性改变,畸胎瘤可见钙化、脂肪、软骨等多种成分。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3
卵巢转移瘤,如Krukenberg 瘤,多由胃癌、结肠癌等转移而来,病变一般有原发病史,病变可呈囊性、实性或囊实性,依据原发肿瘤特点而有所不同,多发实性结节或肿块改变相对常见,伴多量腹腔积液,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病变多双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