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路55号东正教堂
新乐路55号东正教堂建筑是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它建造于民国21年(1932年),由东正教上海教区主教维克托尔(白俄)向东正教徒和白俄侨民集资建造的,也称圣母大堂。建筑是典型的俄罗斯东正教堂风格,中间顶部为大的半圆穹顶,四角有四个。南侧一幢两层楼房,为神职人员住宅,建筑面积为538平方米。该堂自1988年修复以来,已近20年没整修。 上海东正教的圣母大堂位于襄阳北路、新乐路口,徐汇区新乐路55号,新乐路历史上曾叫亨利路。
民国年间,1927年春,闸北主显堂被军队占用,当时由于大部分俄侨已迁居法租界,因此,主显堂堂长西蒙准备在法租界兴建一座大教堂来作为主教座堂。
圣母大堂外形类似莫斯科救世主教堂,属于拜占庭式建筑,体现了俄罗斯民族形式的建筑特征。教堂的穹顶是以木构架支起的一层金属外壳包裹,浑圆而又饱满,底部略为收缩,状似洋葱头,外表包以铜皮。主穹顶高达35米,另由4个小穹顶拱卫,装饰孔雀蓝色的穹顶群和蔚蓝色的天空融成一体,显得端庄、肃穆。教堂呈十字形布局,它的外形线条简洁,主体部分已接近简单的多面体,正墙顶头露出拱顶尽端,这些半圆的尽端,使轮廓充满活力而又有变化,令人感到活泼舒展。教堂内部宽敞,挂有许多油画。前台可容纳300人的大型合唱队,大堂可供2500名信徒做礼拜。
1936年2月圣母大堂落成。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2月圣母大堂做了最后一次宗教仪式后停止了宗教活动。1988年7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教堂进行了维修。1994年3月18日,新乐路东正教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民国37年境内东正教堂和传道所有4处:新乐路圣母大堂,常熟路113弄6号俄国餐厅传道所,衡山路宛平路俄国学校传道所,复兴中路1233号东正教传道所。
民国21年(1932年),东正教上海教区主教维克托尔(白俄)向东正教徒和白俄侨民集资,在亨利路(今新乐路55号)建造东正教堂,也称圣母大堂。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顶部为半圆穹顶,中间是大穹顶,四角4个小穹顶。南侧有一幢3层楼房,为神职人员住宅,建筑面积538平方米。这是上海最大的东正教堂。民国37年境内东正教堂和传道所有4处:新乐路圣母大堂,常熟路113弄6号俄国餐厅传道所,衡山路宛平路俄国学校传道所,复兴中路1233号东正教传道所。
上海解放初,有教徒2000多人,以俄国侨民为主,还有瑞士、南斯拉夫等侨民,中国教徒极少。宗教活动有:圣诞节、举荣圣架节、复活节、耶稣升天节、圣母安息节、领洗节。1950年11月26日第一位中国籍主教杜润臣带领王泉升、卢亚夫等从北京来到新乐路圣母大堂,接管上海教区工作。随着外籍侨民纷纷离沪,东正教3所传道所相继关闭。1958年只存新乐路圣母大堂,教徒67人,其中外侨21人,中国籍成年人28人,儿童18人。
1956年中苏两国达成协议,随着中国东正教会的建立,圣母大堂的从属关系,由苏联东正教会转为中国东正教会,总会也由莫斯科改设北京。同年,在圣母大堂成立的自主中华东正教会,杜润臣被推选为市政协特邀委员。1958年只存新乐路圣母大堂,教徒67人,其中外侨21人,中国籍成年人28人,儿童18人。
1965年,杜润臣去世,在圣母大堂举行最后一次宗教仪式,东正教宗教活动就此结束。1988年,该堂修复一新,这栋典型的俄罗斯东正教堂风格的建筑列为市级“五十九幢优秀建筑物”之一。
教堂室内四壁简朴,但在拱顶部位及拱顶与之相邻的墙壁处却藏有在历次修缮过程中被涂料所覆盖埋没的9幅精美的油彩壁画。市房科院组织各专业的科研人员成立了专门的科技攻关小组,精心研制出壁画的专用修复及保护材料,采用特殊的修复工艺,在不破坏原壁画及原来基层的基础上,2007年9月底成功地揭开了笼罩在壁画面上的层层面纱对其进行了修复保护,使被多层涂料湮没了近半个世纪的9幅精美的壁画重放异彩。
-
(2016-08-17 15:57:46)
-
(2015-12-19 18:23:52)
-
(2015-12-18 17:25:23)
-
(2015-12-16 12:59:19)
-
(2015-12-15 15:15:58)
-
(2015-12-12 18:30:33)
-
(2015-12-11 16:17:06)
-
(2015-04-10 17:42:03)
-
(2015-04-01 15:46:47)
-
(2015-03-31 16: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