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体”作品入选第七届兰亭奖?原来是审读委员王强的作品
在第七届兰亭奖的展览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启功体”作品,作品内容为“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很多朋友第一眼看到这样的“启功体”作品,还以为是“启功体”作品入选第七届兰亭奖呢?仔细才发现,这幅作品,不是第七届兰亭奖入展作品,而是审读委员会委员王强的作品,很多人也是感到非常失望,“启功体”作为当下流行的书体形式之一,奈何没有凭借“启功体”入选兰亭奖的作者出现呢?让人很多网友开始怀疑,甚至很多人认为“启功体”虽然是一种很好的书体形式,独步书坛,但是能够真正写出“启功体”神韵的书法家很少,基于此,也就很少见到入选兰亭奖的“启功体”了,分享你的见解。
而这位审读委员的“启功体”看起来还是有点意思的,只不过在“启功体”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了个人见解和看法,以“启功体”为基,写出了一番清新之气象,在用笔上虽然也是非常瘦劲,但是却以粗笔为主,线条流畅,自然清新,给人的第一感觉也是非常硬挺,尤其是横笔上,相对来说比较纤细,尤其长横笔,虽然也很到位,但是给人的感觉总是缺少了东西,也是就是那种对“启功体”的理解吧,而转折之笔,也非常有特色,斩钉截铁,尽显干净利落,没有一丝拖沓,在字形上也是以“瘦长”为主,但是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浓重的,简短的语句,却也能够反映出其精准的笔法。
看到这样的“启功体”作品,也让很多网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虽然在当今书坛学习“启功体”的朋友也不少,却很难出精品,出大家,究竟是什么环节出现了问题呢?无论是在兰亭奖中,还是在国展中,我们是几乎看不到“启功体”作品,对于很多朋友来说,这绝对就是一种缺憾,不知道,好书的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叹,对此,请分享你的看法和见解,一起交流提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