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万佛之国,领略泰式佛雕技艺
泰国鎏金铜佛坐像
随着佛教在东南亚的发展与兴盛,佛像艺术也兴旺发达起来。东南亚的佛像艺术深受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泰国也不例外。除了印度的影响外,泰国还受到相邻的缅甸、柬埔寨及爪哇的影响。但是,泰国的佛教艺术毕竟是在本土发展起来的,在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泰国本土的艺术家或者工匠逐渐融入了本地区和本民族的审美观念以及他们对佛教理念的认识,从而创造出具有不同时代精神面貌,富有本民族特点的泰国佛像艺术。
泰国卧佛
根据佛教史的记载,制造佛像的概念,当在印度阿育王(佛历270-311年,公元前273-232年)时代开始。不过当年的思想啊,是强调不将佛陀造成“人相”的,于是只造了一些象征佛陀说法的“fa轮”和“伏鹿”等物;一直到了第六佛纪,才有跟人一般的佛像出现。据说,第一个制造佛像的人物是“康达乐”和“摩涂啦”两城的工匠,前者在今之巴基斯坦,后者在今之阿富汗。继后,印度南方又有造像工匠出现。
犹如以上所述,制造佛像全凭想象,其目的在于让教徒站在佛像之前,信心倍增,对佛陀的教化,做到信受奉行。造像的目的,并无意将佛像造得如佛陀本来相貌一般。造佛像之风盛行以后,造像者复再根据佛陀应话故事,各个威仪,制造了各式各样的佛像。
泰国财佛
泰国地区,于托罗瓦底时(6-11世纪)开始制造佛像,已发现的共数十种;洛武里时代七种,昌盛时代十种,素可泰时代八种,大城时代七种,曼谷乐达纳歌信时代共有四十种。
泰国人民相信,各个时代的佛像造型,均隐含反映该时代的民情风俗和国运之兴衰。兹略介绍泰国各时代佛像其具有一定代表性者的某些特点给大家参考。
一、托罗瓦底佛像:佛面方、佛鼻扁、佛唇厚、佛眉弯似翅膀状、螺状佛发大,佛顶光呈圆状,佛下巴有一道横线。
二、洛武里时代佛像:佛面方、佛眉直、下巴平、胸前袈裟作横截式。
三、昌盛时代前期佛像:佛面圆,佛鼻弯、佛眉高、佛嘴小、螺状佛发较大、佛光似含苞莲花、佛下巴作“结子”状,佛身壮硕,佛胸圆大,袈裟前端作蜈蚣齿状,常作双盘式结跏跌。
四、昌盛时代后期佛像:佛面鹅蛋形、佛口微开、螺状佛发小、佛光作火焰状、佛身壮硕、佛胸圆大、袈裟前端作蜈蚣齿状。
五、素可泰佛像:佛面作鹅蛋形,佛眉弯、佛口微开、螺状佛发小、佛光作火焰状、佛腰细、袈裟长至佛脐、作单盘式结跏跌。
六、乌通王和大城时代佛像:佛面方、佛鼻扁、佛口阔、下巴平、螺状佛发小、佛光作火焰状、额发间有一条表示细发的线状、佛身壮硕、佛腰细、袈裟作横截状、常作单盘式结跏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