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症的中医治疗
尿路结石症是泌尿系常见疾病,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其中上尿路(肾、输尿管)结石占绝大多数。主要临床表现为腰應疼痛,小便艰涩,或见尿中有沙石、尿血、里急后重、尿频、尿急等。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在体检时发现,中医学称尿石症为石淋或砂淋。认为病位在肾与膀胱,基本病机是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气滞血瘀或肾气不足、气化不利、 浊邪结滞。治疗以淸热利湿、排石通淋、行气化瘀为大法。
中医对本病的症状观察细致周到,病机认识较为全面,拟定的治疗大法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在临床治疗中对行气化瘀这一原则体现不足,组方药时常常忽略,影响疗效湿热蕴结或肾气不足导致气化不利,进而形成气滞血瘀是本病的病理归结。因而在治疗中必须重视理气与活血两方面。
所谓理气,就是疏利气机,可以促进相关脏腑的功能活动。就尿石症而言,能够加强淸热化湿、利尿排石作用。由于中医学认为尿石症的病位在宵与膀胱,所以治疔中当调畅肾与膀胱的气机。然而在传统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表现的观察中不难发现,尿石症与肝经密切相关,肝经沿大腿内側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抵少腹,上行至章门穴,循行至期门穴人腹,与尿道一膀胱一输尿管一肾的通路相一致。尿石症少腹挛急疼痛向股内放射、小便不利等也属肝经病候,龙胆泻肝汤、天台乌药散等古方均提示了泌尿生 殖器官与肝经的联系在中医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着眼于病变所在的解剖器官,要从传统理论所提示的脏腑功能范围来全面考虑。
活血与理气相关联,重在推动肝、肾、應胱三经 的血运,化解瘀结,畅通经络,从现代医学角度出发,活血可以减轻结石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促使结石松动,加速溶石与排石。
基于上述认识,拟定尿石症的基本方:金钱草30g,冬葵子15g,海金沙15g,鸡内金15g, 王不留行15g,怀牛膝12g,石韦15g,乌药10g,方中鸡内金软坚化石,而且又消食导滞,顾护脾胃,以防寒凉之品伤胃碍食使患者中断脤药:金钱萆、冬葵 子、海金沙、石韦潸热通淋利水,促进排石,并治结石合并感染,且冬葵子滑利下行,于排石尤为得力乌药入肾、肝、膀胱经,顺气开郁,《本草通玄》言:“理七情部结、气血凝停”又有开宜肺气之功,兼具启上开下,提壶揭盖之妙王不留行理气行血通经,消肿敛疮,《本草述》言:“此味应人肝,肝固血脏,更司小水,故治淋不可少,且风脏即血脏,绎甄权治风毒、通血脉二语,乃见此味与肝经尤切。”怀牛膝入肝肾活血化瘀,与王不留行合用,共逐瘀结,且引诸药下行直达病所。全方集软坚化石、利水排石、清热通淋、理气活血于一体,临床再与辨证相结合,酌悄加减,每收佳效。
典型病案:
王某,男,34岁,农民。
初诊,右上腹阵发性疼痛5日,并沿菔側向下腹部、会阴部和股内侧放散,伴腰部不适,3日前在某医院就诊,B超右糇尿管上端结石,约0.8 cm×l.0 cm,右肾积水。现患者腰部隐痛、肾区叩击疼,排尿时或见右下腹剌痈,无其他不适,舌黯红,苔黄腻,脉弦滑。证属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治宜淸热利水,理气活血,缓急止痛,软坚排石。用基本方加乌梅12 g,白芍药15 g, 延胡素12 g,川楝子12 g,甘草10 g?水煎脤,日1 剂,嘱其腋药后多饮水,多走动,服药至18剂,小便时剧烈疼痛,结石排出。此后症状消失,B超复査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