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乡人物丨大道至简——徐永水和宁海白木小件

大道至简

徐永水和宁海白木小件

图/文:周益

二十多年前,从我家的二楼后窗,可以望见后面一户人家的院子,院子里经常会出现一个体型壮硕的大伯,偶尔在院子做一些木工活。直到近些年接触非遗工作,才把他和宁海工艺美术界的大师对上号,他就是非遗项目宁海白木小件的传承人徐永水。和他一起聊天,看上去年近八旬的老人家比以前消瘦了许多,但乐观、健谈,一说起他的雕刻生涯和白木小件,便神情炯炯。

徐永水介绍,早在清嘉庆年间,宁海的白木小件便在十里洋场上海滩行销,尤其是洋人特别喜欢这些中国的小玩意。当时宁海的雕花匠的技艺在全国来说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雕这些小件,由于也讲究精益求精,耗了功夫却赚不到钱,他们便寻思对工艺品进行改良,逐渐形成了简洁不上漆的风格,并有了一个固定的名称——白木小件。白木,从广义上来说就是除去红木之外的木材,白木小件的白木是特指白茶树、椴木、银杏木等木质洁白细腻的木材。

清末民国期间,是宁海白木小件生产的一个黄金时代。清代时县城内春浪桥有一叫“华氏兄弟”的作坊雕制的小白件曾一度远销南洋;民国时,有位叫葛贤文的匠人就也被人们誉为“雕花状元”;据已故传人徐锡土师傅介绍,他的父亲、祖父都是世代从事小白件雕刻的艺人。宁海城内的古建筑顾宅,就是主人顾鸿章将宁海的白木小件运至南洋销售,赚钱后置办的。远在美国的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至今仍珍藏着那个时候制作的40多件宁海白木小件。

1956年,宁海组建了白木小件生产合作社,汇集了华荣寿、华仲科、王福进、王大外等一批雕刻高手。18岁的徐永水进了宁海县城关镇白木小件生产合作社,开始了他的雕刻人生。进社之后,先是要经历6个月的学徒生活,在雕刻方面的独特天赋,让他从众多学徒中脱颖而出,得到师傅王大外的青睐有加。在合作社里一个月能赚多少最能体现工匠们的水准,徐永水当时的工资已经达到了45元一个月。到了1959年,工资已经90元一月的徐永水才22岁,就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白木小件精品走进了故宫博物院。那一年,合作社也被改制为工艺美术厂,徐永水走上了管理岗位,当时厂里有40多人从业人员,全宁海工艺行业最高产量,一个月出口量达到一万多件,成为宁海出口创汇的明星企业,可以说这是白木小件又一个黄金时代。

进厂八年后,徐永水作为厂里的重点培养对象,被送到当时中国美术最高学府之一浙江美院进修。虽然在美院里的进修时间不长,但经过学院里系统的理论、技法的学习,让他今后的雕刻创作影响深远。徐永水着手对白木小件的产品进行改革创新。他说,白木小件最大的特点就是造型简洁洗练,神形高度概括,刀法运用上是一刀到底,省去一切细节,几乎都是走直线,人物的衣着简洁,只用三两刀。人物无发无耳无指,不油漆,只染眉点睛,嘴上一点红,纽扣一点绿。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如何删繁就简,这对雕刻匠人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有着巨大的挑战。他让白木小件向简洁风格更迈进了一步,却又不失真实、生动,不夸张的说达到“增一刀嫌多,减一刀不得”的程度。

在表现题材上,也体现了白木小件的一大特色。和建筑雕刻、家具雕刻喜欢雕刻帝王将相、戏剧人物不同,徐永水也摒弃了一些早期白木小件采用的迷信、暴力的题材,例如珍藏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的白木小件作品就是表现民间信仰、行刑等内容,他更乐于反映平民习俗和生活见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接地气,丝毫不带矫揉造作的贵气,工农商学兵、三百六十行都有出现在他的白木小件作品中。白木小件在制作方法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一套理论。先是要进行选材,需上等无节的白茶、银杏、白杨木作为材料,人物的厚薄根据板的厚度取料;接着是画图稿,立足于日常生活场景和人物为题材,再用铜丝锯锯

型,即按创意构思用钢丝锯锯出轮廓,锯好后用开水冲一遍,使木性变软,易于施刀。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雕刻,先铲平底脚,使人物可以站立,再分锯手脚,以平刀、圆刀、三角刀代笔,逐一雕刻至成型;然后用炭火烘,使木材更白且不发霉、不开裂、易保存,接着再略微打下砂纸,使之光滑,再是点眼睛画纽扣,将刻好的作品画上人物或动物的眼睛、纽扣。最后就是做杂件、工具,进行搭配组装。至此,一件“小白件”才大功告成。纵观徐永水的白木小件作品,犹如欣赏丰子恺笔下的漫画,只不过他是以刀代笔,无论是经典的牧牛,还是精巧的牛盘车水,无论是僧人、书生,还是船夫、渔翁,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搭配组合,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田园牧歌般展现,而这些无不体现了他心灵手巧,追求质朴的精神特质。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木材价格上涨,兴盛了一个世纪的白木小件被大批塑料玩具制品替代而逐渐停产,从此淡出了人们的视线。90年代初徐永水从工艺美术厂调到林特局园林处,尽管放下了刻刀,但白木小件在徐永水心里从未曾放下,直到2010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徐永水再次拿起了刻刀,创作出了一大批精品。他说,白木小件虽小虽简,但是它又小中见大不简单,它是宁海独有的雕刻工艺品种,它曾经有过那么辉煌的日子,不能就此再我们手里失传,这样太可惜了。2015年白木小件入选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说起白木小件的传承,徐永水说,他希望有机会和专门的学校合作开课,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这门传统手艺。现在,已有一两个比较优秀的宁海青年雕花师傅跟他学做白木小件,虽然普通的雕花技法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但恰恰对熟练的雕花手艺人来说,如果要做白木小件,还得重新好好学过,必须要克服技法的习惯问题。有画论说,画者由生至熟易,由熟而反入生难。同样用在雕刻上应该也适合,雕者由简至繁难,由繁而转入简更难。大道至简,这也是徐永水雕刻人生对我们生活上的一点启示。

编辑:白溪钓翁

审核:桑洲梧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