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生猪市场的变数
作者丨布瑞克农业数据 徐洪志
采编 | 花生
图片来源 | KARTHAO
下半年生猪市场将呈现供需两弱的局面?
生猪产能回升中的变数:在乐观的存栏数据后面,隐藏着几个负面因素,这些因素或曰变数分别是:母猪繁育能力的下降、非瘟疫情的干扰、外购育肥养殖成本偏高等,将对下半年的生猪出栏能力形成较强的约束。
消费恢复中的变数: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逐步好转,我们预期消费形势将有进一步回升。但能在多大程度上助推猪肉价格反弹,仍待观察。这是由于餐饮业恢复较为困难,而就业形势短期内也难有好转,猪肉消费增长的动能仍略显不足。
猪肉进口将因国外疫情减少:为防控疫情输入,6月以来,中国已经暂停受理来自德国、美国、英国、爱尔兰和巴西5国肉制品企业的进口申报。下半年因疫情和中美关系变数较大的影响,预期进口量将低于150万吨,其中冻猪肉进口不低于100万吨。外部市场对国内猪价的压力将有显著减弱。
下半年生猪市场展望: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预计下半年生猪市场在在较长时间内将呈现供需两弱的局面。三季度将呈现震荡上行走势,猪价的阶段性高点或将在36-38元/公斤,之后随着供应放量,今年第四季度猪价将进入下行通道。
点击图片 获取布瑞克最新生猪年报
2020年上半年的生猪市场,可以简单概括为:生产持续恢复、消费持续恢复、进口持续增长,价格大幅波动。下半年能否延续这一走势,取决于供需双方的恢复动能和节奏,而后者又面临诸多变数。现在从生产、消费和进口等各方面做一分析:
生猪产能回升中的变数
上半年生猪产能在不断恢复,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已经恢复了多少,能否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先来看一下官方公布的5月份数据:
从上表可知,虽然相比去年同期仍明显下降,但环比增长的势头十分稳健。分地区看,29个省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前期降幅较大的南方主产省份加快恢复,安徽、江苏、江西、湖南、福建、重庆、四川等地生猪存栏环比增幅继续保持在5%以上,其中安徽、江苏和江西环比增幅超过10%。
不过另一方面,在乐观的存栏数据后面,隐藏着几个负面因素,这些因素或曰变数将对下半年的生猪出栏形成较强的约束:
(1)母猪繁育能力的下降:当前的母猪存栏恢复是以牺牲母猪繁育能力为代价取得的,具体方式就是通过三元留种来快速恢复和扩大母猪种群。下半年的出栏生猪对应的是上半年的补栏仔猪,也即去年9月以后的能繁母猪。按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能繁母猪存栏正是在去年9月份达到谷底,之后开始了缓慢但稳定的恢复。但是,生猪出栏不但取决于母猪数量,还取决于母猪的繁育能力,而后者却处于历史最差水平。因为当前三元母猪占比是历史最高水平。根据今年以来的历次调研结果,一般估计三元占比在40-50%,部分散户甚至达到100%。按三元母猪MSY为普通二元母猪七成推算,母猪平均MSY要比正常年份至少要低10-20%。而母猪存栏自去年9月至今也不过增长了23%。两者相抵,当前节节攀升的母猪存栏实际上能提供的健康仔猪和育肥猪数量要明显低于预期。自去年9月至今年3月,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回升,累计增加了13%左右,但相应的2020年下半年生猪出栏量肯定无法复制这样的趋势。我们预计三季度的月出栏量仍在3000万头左右,相比二季度基本持平;到四季度才有希望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
(2)非瘟疫情的干扰:近期非瘟疫情仍在不断发生,对于疫情下幸存的养殖场户而言,带毒生产已经成为常态。从已经报告的疫情来 看,多数是在运输环节被检出,或者是违规采购仔猪的养殖户;位于感染源头的种猪场和扩繁场自今年以来始终未见报告病例,后续追溯结果也没有公布。由此可见官方公布的病例不过是冰山一角。从发生时间看,春节过后疫情已经有至少两次集中爆发。从发病猪的情况看,90公斤以下的低体重猪为发病猪群主体,一般估计市场上的阳性猪占出栏总量的比重不低于10%。
根据能繁母猪存栏的恢复情况推算,2020年生猪出栏要到第四季度才能有明显回升,但这个预期是建立在疫情稳定可控的基础上。部分大型养殖企业已经表示,在前期大规模留种扩繁的推动下,预期本年度第四季度出栏量将有明显增长(增幅20-30%);但因非瘟疫情的不确定性,出栏目标能否完成存在较大变数。非瘟病毒至今尚无可用疫苗或特效药上市,其防控主要依赖于从业者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以及各地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在下半年,疫情在各地陆续发生是必然的,问题仅仅在于造成的损失能够被控制在何种程度。如果疫情大范围蔓延甚至失控,则猪群伤亡和抛售行为可能扩大化,对产能恢复的打击将超出预期,抛售行为结束后,届时猪价将迎来报复性反弹。
(3)育肥成本大增,影响补栏:由于防疫费用和仔猪死亡率偏高,生猪养殖成本较往年大幅增加,尤其是外购育肥部分。今年初以来仔猪价格暴涨,涨幅远超育肥猪,头均2000元一度成为市场主流;相应外购育肥成本上升至26-28元/公斤的高位。参考历史的经验,外购育肥成本都是猪价的有效支撑线。在预期成本超出现行猪价后,专业育肥的补栏积极性将被打压,更不用说二次育肥的养殖场户了。今年仔猪价格的最高峰在4-5月份,将对8-9月份的生猪出栏构成严重负面影响。
消费恢复中的变数
国家统计局公布,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73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3.5%。1-2月、3月、4月和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降幅分别为20.5%、15.8%、7.5%和2.8%。这表明消费形势在迅速回升。但是与猪肉消费密切相关的餐饮收入则恢复较慢。1-5月份餐饮收入11,346亿元,同比降幅仍高达36.5%。1-2月、3月、4月和5月同比降幅分别为43.1%、46.8%、31.1%和18.9%。在餐饮业收入减少三四成的情况下,外出消费、集团消费、加工消费都遭受重创,无论其他什么样的利好也不可能支撑起猪肉价格了。因此春节过后的猪价回落的主要原因与其说是生产恢复,不如说是消费未能恢复所致。而5月之后的猪价反弹,正与消费形势逐渐好转密切相关。
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逐步好转,我们预期消费形势将有进一步回升。但能在多大程度上助推猪肉价格反弹,仍待观察。这是由于餐饮业恢复较为困难,而就业形势短期内也难有好转,猪肉消费增长的动能仍略显不足。
一方面,餐饮业恢复难度仍然较大。由于前5个月降幅过大,即便后期出现报复性消费,全年餐饮业收入也难出现正增长;何况餐饮消费的特性,决定了其报复性消费的规模不可能太高,其提振作用严重受限。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虽然基本稳定,但北京新发地市场的案例表明,部分地区复发的可能性无法排除;防控常态化已经成为事实,不利于餐饮业的恢复。
另一方面,受国内外多种负面因素影响,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将继续抑制居民对猪肉产品的消费支出。从经济活动主体看,主要承担吸纳就业任务的中小微企业、生活服务业和出口行业的运营最为困难。从企业类型看,民营企业吸纳了城镇就业的80%。而一季度中小微企业营收同比下降51%,招聘需求下降超30%,4月上旬仅25%的民营企业产能利用率超80%。从行业看,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生活服务业是表现最差的行业,收入降幅为各行业之首。从需求来源看,出口行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8亿,因全球经济深度衰退也将面临持久压力。
国外疫情对猪肉进口的干扰:
5月冻猪肉进口量为37万吨,环比减少5.1%;1-5月累计进口169万吨,同比增幅高达156%。但是随着全球复产复工持续推进,肉类加工厂成为疫情高发地。据彭博社统计,截至5月,欧洲肉类加工厂有超过1000名工人确诊感染。美国食品与商业工人国际联盟报告称,截至5月底,美国肉类加工产业工人中有3000多人感染,44人死亡。进入6月以后,国外肉企更是接连爆发聚集性疫情,并有多家肉类企业自主暂停对华出口牛肉和猪肉,涉及德国、英国、巴西等多个猪肉出口国。
为防控疫情输入,6月以来,中国已经暂停受理来自德国、美国、英国、爱尔兰和巴西5国肉制品企业的进口申报。同时,北京新增疫情的病毒首先是在新发地市场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被检测出,进口水产品的销售因此被重创。无论病毒溯源结果如何,都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冻品进口渠道输入国内。为此中国海关会同有关部门对进口肉类产品进行了大规模检测。这意味着后期中国对猪肉进口的防疫检测和管制措施大概率会进一步升级,不仅要限制人员入境,也要对输入商品进行更严格的检测和溯源。
我们预计2020年上半年猪肉产品进口量暴增已成定局,估计进口总量将在250万吨左右,其中冻猪肉进口接近200万吨,均创历史新高。下半年因疫情和中美关系变数较大的影响,预期进口量将低于150万吨,其中冻猪肉进口不低于100万吨。全年进口总量仍在400万吨左右,其中冻猪肉进口300万吨。这意味着相比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相比上半年则明显下降。外部市场对国内猪价的压力将有显著减弱。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预计下半年生猪市场在在较长时间内将呈现供需两弱的局面。三季度将呈现震荡上行走势,猪价的阶段性高点或将在36-38元/公斤,之后随着供应放量,今年第四季度猪价将进入下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