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价值已经翻几千倍,现在还不断的增值,还等什么呢
邢窑白瓷在唐代非常盛行的瓷器釉色,到了唐代白瓷达到了真正的白度,改变了白中泛青的现象,出现了奶白色的瓷器,跟我们今天用的白瓷釉色差不多。邢窑白瓷流行大唐邢窑的中 心窑场位于今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因这一地域在唐代隶属邢州管辖,故名。唐代邢窑白瓷曾一度被朝廷纳为贡品。邢窑始烧于隋代,唐代为繁荣期。盛产白瓷,胎质细腻,釉色洁白。唐代邢窑以烧白瓷最为知名,但是邢窑也有黄釉、黑釉、三彩等釉色品种,只是没有白瓷这么多而已。邢窑白瓷至唐代已自成一个系统,可与青瓷分庭抗礼,邢窑白瓷它不以纹饰取胜,而注重造型与釉色的相互衬托,唐代李肇撰《唐国史补》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说明邢窑白瓷在当时深受人们喜爱,而且非常普及了,而且邢窑白瓷不仅供国内使用,而且远销世界各地。
德化白瓷最早是由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外传欧洲,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极大热忱。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如此写道:“刺桐城附近有一别城,名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
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中国第 一批国 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备受保护与重视的国 家 级工艺瑰宝。现在国内的博物馆藏有大量德化瓷。由于历史上德化瓷外销远远大于内需,所以留存在国内的藏品其实没有海外丰富。
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其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民窑的典型代表。德化瓷以“白”见长,法国人将德化白瓷命名为“中国白”,认为是“中国瓷器之上品”,标志着白瓷制作工艺达到颠峰,代表了世界白瓷生产的最 高水平。史料记载,德化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商品,比黄金还名贵。从北宋开始,德化窑一直以外销为主,从东亚、东南亚到东北非、中东,再到欧洲、美洲,直至今天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在普遍意义上说,白瓷应该是在白胎上施以透明釉后高温烧成的瓷器。白瓷的白色,是胎土的颜色,而并不是施以白色釉。在白色胎土上施的透明釉,如果并不太纯净,或含的氧化铁略微多了一点,釉的颜色就会稍稍偏青或偏黄。据说只是稍稍的偏青、偏黄,那仍然应该属于白瓷。景德镇宋、元时代的青白瓷,其胎土是洁白的,但釉色已并不只是稍稍的偏青,而是明显的泛青。似乎已不视其为白瓷,而称其为青白瓷。但新安海底沉船发现的元代青白瓷碗上却有当时人的墨书,称其为“上色白瓯”,说明元代人视青白瓷为白瓷。
德化窑历史悠久,历经了千年的风霜,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史书上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德化白瓷更是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
白色,有纯洁、无暇的寓意,但是又太过简单和朴素了。在中国文化里,白色有时会被定义为不吉利的颜色。白并非越白越好。绝 对的白度,外露而刺眼,给人带来的观感,是冰冷的惨白和死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