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prepared for everything(从波士顿马拉松到巴黎圣母院)
昨晚熬夜看完了波士顿马拉松,本来是想期待川内优辉的再次发力,却被一群残障人士刷屏。他们就是通过三轮助力车完赛的选手们。通过上图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比赛的场面,波士顿马拉松历经100多年历史,采取差异化开赛模式:残障人士先开始,然后是女子选手,最后才是男子选手。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大规模的残障人士参与顶级马拉松赛事,当然他们的车子也是特质的,估计价格不菲,在比赛中,他们顽强拼搏的毅力,让我动容。在我看来,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工作中的艰辛,和他们挑战命运的勇气相比较,小巫见大巫。
《在路上》的作者,杰克凯鲁亚克,曾经借助主人公说了这样一段话:
在我心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些平凡的东西,而是像奇妙的黄色罗马烟花筒那样不停地喷发火球、火花,在星空下像蜘蛛那样拖着八条腿,中心点蓝光砰的一声爆裂,人们都发出“啊”的惊叹声。
是的,这些残障跑者的生命之火璀璨如烟花,我作为一个四肢健全的人,还从没有跑过一个像样的半程马拉松,遇到一点困哪总是喜欢退缩,和这些只有上肢、意志坚定的人比较,已经相形见绌。
当这个叫做丹尼尔罗曼楚克的小伙子,一马当先,力压群雄,率先冲线后,被采访问及心路历程,他说着一段话,我只记得一句,他说: BE prepared for everything(为一切做好准备)。
说的多好,为一切做好准备。后来我并没有关注健全的男女选手谁夺得了冠军,因为那是天赋与刻苦的结果,那种冠军经常换人,加上非洲人冗长的名字不好记,但是这些特殊选手我却印象深刻。
这个瑞士的女孩子获得了残障组第一名,满脸的微笑,完全看不到曾经的阴霾,以及训练中的泪水。
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艰辛,这种42.195公里的漫长赛道,完全靠双手+助力工具,来驱动金属的齿轮,这给双臂肌肉,带来多少磨难,以及为了练就这种铁臂,所付出的N倍异于常人的事情,我们可以脑补。
看到这里,我就在想,自己有没有为任何事情做准备?至少是为工作和生活的应急情况寻找备份方案呢?完全没有。生活不是买彩票,心想买了肯定中,一意孤行,肯定要出问题。要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的可能出现。
波士顿的云层,遮蔽了天空巡视的无人机,冷雨吹在这些选手人上,他们几万次的俯身、撑臂、发力、前行、刹车.......我在想,这种运动要对他们的腰部产生巨大的损伤,不知道是怎么克服的。
生活中,我们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比如为一切做好准备。显然,巴黎圣母院装修改造过程,就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这种黑天鹅事件,符合海恩法则,前段时间,聆听了原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的讲座,同样是掌管一个世界第一人流量的博物馆,他励精图治,不说上万种文创产品,每年上万场讲座培训,单是6年安全无事故,就是一个不菲的业绩。显然,单院长为一切做好了准备,把安全做到了万无一失。我听到一个细节,他说自己卸任的第一天,就领着继任者参观安防设施,他讲,要把安全工作首先交出去。可见安全在他心目中多么重要。
单院长讲到一个细节,原来各个宫殿光线黯淡,游客不满意,他主导采用冷光源的LED设备,而且与木质设备保持足够的距离。从一个运动员,到一个顶级管理者,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都是心思缜密,切实做到了BE prepared for everything。
单院长曾经创下工作之初,和助手五个半月走遍故宫9900多间房屋、磨破六双鞋子的记录。他给故宫增数万个摄像头,确保了万无一失。故宫强化消防演练,经常组织防火演练,确保了消防方面的安全。
反观巴黎圣母院。她简直就是上海教师公寓大火的翻版: 施工明火可能是造成火灾的危险因素之一。科贝特认为,火炬上的明火、焊工产生的火花以及其他脚手架上的易燃材料带来的危险都是潜在的灾难。巴黎圣母院的屋顶为木质结构,高度还非常高,这给地面救火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巴黎圣母院没有接受历史的教训,无论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它的院长,没有做到“为一切做好准备“。
不知道维克多雨果地下有灵,会不会为今天的悲剧感到痛惜,那个曾经属于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建筑,毁于一旦,写到这里,我已经黔驴技穷,不知所云,请允许我用雨果在《巴黎圣母院》小说的一段话做结尾:
最伟大的建筑大半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个人的产物。与其说它们是天才的创作,不如说它们是劳苦大众的艺术结晶。它们是民族的宝藏,世纪的积累,是人类社会才华不断升华所留下的残渣。总之,它们是一种岩层。每个时代的浪潮都给它们增添冲积土,每一代人都在这座纪念性建筑上铺上他们自己的一层土,人类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