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风物】贺剑作品|家乡的风雨桥

家乡的风雨桥

文/图   贺剑

“风雨桥”,这三个字相信家乡人民老幼妇孺皆知晓。作为一个常年在外的游子,偷得浮生半日闲,今日终于有幸驻足游览本县县城标志性建筑“风雨桥”。

绥宁,位于邵阳市境西部边陲,木材资源丰富,民用建筑大都釆用杉木结构,因此,为了体现本土文化的独特性,桥身全部釆用杉木结构制作而成。

“风雨桥”又叫花桥、长廊、廊桥,屹立在巫水河上,横跨本县东西两侧,既是巫水河两岸居民的交通要道,也是百姓休闲娱乐的平台。桥底下为桥墩,釆用围堰的施工工艺将一排独立式钢筋砼桥墩,从清清的巫水河中引出水面,拖住整个桥身。从大汉商业街上完台阶后,整个长廊便映入眼帘,廊桥开间130.26米,进深15.6米,每排6个柱子,40排,共约240个柱子。

柱子下面是石雕芝麻灰花岗岩抱鼓石。巫水河河床托住桥墩,桥墩托住桥面。桥面托住抱鼓石,抱鼓石托柱,柱托梁。梁与柱采用传统榫卯结构,连接紧密形成一体,构筑了整个“风雨桥”长廊。从下往上观看,桥面采用600*300mm的青石板进行工字铺。

因为青石板的颜色体现了古朴的民族特色,这也体现了设计师精湛的设计水平,使大自然与构筑物融为一体。桥面两侧是护栏,护栏材料采用芝麻灰花岗岩,柱子与石板相连,分段连接成为整体。每块石板上都进行阳刻,把“龙”雕的活灵活现。我们是龙的传人,也寓意家乡人民的生活腾飞发展。

护栏内侧是坐凳,供民众休息娱乐,坐凳上一排排“美人靠”看上去像音符,给整个长廊增添了灵气。往上看,横梁下方是木雕而成的“龙”的格栅,体现了传统的雕刻手艺。横梁上挂着LED彩色灯带,夜幕下的灯带时而变成黄色,时而变成绿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给整个长廊披上了美丽的裙子。跳广场舞的大妈,下象棋的大叔,聊家常理短的妇女,恋爱的小哥哥小妹妹,在灯光下尽情享受着生活和快乐,让民众享受着太平盛世的幸福生活。

再往上看便是梁与柱连接而成的错综复杂的杉木结构主体,三阁两廊制,中心阁为六角三层重檐阁。长廊往左下台阶便到了河堤,护栏上刻有绥宁本土山歌:

问哥一走几时回,

郎要出山妹想留。

扯根眉毛丢床头,

郎的眉毛做灯草。

妹的眼泪做灯油.....

本土的山歌,贴切的生活,妻盼郎归,儿盼父归。

站在河堤远眺,清清的巫水河中泛起一叶扁舟,河边杨柳依依,迎着春风摇曳。妹盼郎归,子盼父归,父盼子归。各位游子,家乡亲人,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累了请记住,巫水河敞开怀抱在等你归来,家乡的亲人在盼你归来......


作者简介:贺剑,苗族,绥宁县水口乡罗沙村高坡组,大专文凭,2003年毕业于邵阳学院,一直从事园林施工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