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池诗社】吴禾旺《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吴禾旺《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吴禾旺
一
每当我看见(《搔痒——吴禾旺作品集》一书,下简称《搔痒》),我就想起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记得想出书那年,也就是二零一三年四月的一天,我找到知名诗人,望江县作家协会主席张建新,请他为我的《搔痒》一书写个序。言谈中,他积极鼓励我,说私费出书是好事,但书出之后如何处理。我说求助系统领导们帮忙把书推销出去。他想了想,说这个法子可行,并满口答应为书作序。当即,我就将整理打印好的书稿放在他眼前办公桌上,好让他审阅。他还积极为我提供了出版人的联系方式,说那人很靠谱,值得信任。书稿分亲情篇、情感篇、生活篇、职场篇四个部分收集整理的,共一百零玖篇文章。大概一周左右的时候, 也就是四月二十二日他来电告诉我,《序》成稿已发到你新浪邮箱里,让我看看哪里可需要充实的?我打开电子邮箱从头到尾拜读了三遍《序》,我从心底里感佩他,《序》字里行间说得真好。
张建新在《序》中说:“吴禾旺长我十九岁,自九十年代初我作为一个毛头小子认识他的时候,他已写作多年,粗略估算一下,大约有三十年左右文学创作的历程了,多年的物是人非,斗转星移,禾旺一直未间断过文学创作,这样的坚持令我感佩。
就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念而言,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正是这些使人与人区别开来。我想,禾旺之所以多年来未曾舍弃创作,可能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对文学的热爱,另一部分也许是文学创作给他提供了一种审视生活的方法和途径,帮助他在生活这样一个大染缸中保持一种“清醒”,在物质社会飞速发展,精神信仰普遍迷惘的当下,这种“清醒”就显得尤为重要。拥有这样的“清醒”,作品自然就会拥有一种正直的批判力量。
禾旺的作品样式大都以随笔和小说为主,生活气息浓郁。禾旺的作品篇幅一般都不长,具有代表性的是他的小说,他的小说长则千字左右,短则二、三百字,因此,我将其划归为小小说或微型小说的范畴。禾旺微型小说涉及的内容大都是身边琐碎的小事,这也正是微型小说的特点之一,看起来简单的小事如果要写成优秀的微型小说,需要作者具备独到的眼光,准确地将自己的思想完美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小小说不小,闪烁出玑珠之光。
禾旺的微型小说涉及情感、生活、职场等等,如同一幅幅生活的浮世绘。在禾旺的作品中,时时渗透出他的生活态度,如同他在《协约》中借母亲的话表明的生活态度:“有吃有喝有穿有用,就是幸福。”简单、朴实生活态度也贯穿在他的作品中。在本书中,关于职场的作品是禾旺的亮点之一,如《搔痒》这篇作品,读后令我忍俊不禁,又引人深思,令我不由想到清代《笑林广记》中的作品。下面就以这篇作品为例,简析一下禾旺微型小说的特点。
《搔痒》故事很简单:A领导喜欢搔痒,于是便有人投其所好帮他搔痒,结果帮其搔痒的人得到升迁并成为了A领导的上级。搔痒这个点选得有独特性,很平常的搔痒事情因人物的不同而在作品里就产生了不平常的效果,具有很强的隐寓指向,将官场上通过献媚和阿谀奉承才能获得升迁的不正常现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品的后面“丁似笑非笑地说:……现在我也……”,言下之意,自从当了领导之后,他也“痒”了,而这“痒”究竟是不是身体的痒呢,令人深思。
追溯起来,微型小说(小小说)在唐宋之时就已存在,至明清时期,微型小说达到了一定的高峰。在国外,微型小说的发端也较早,托尔斯泰研究认为小小说产生于中世纪:“小小说产生于中世纪……是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批小鸟。文艺复兴时代的小说家赋予这种笑话以文学的形式。十七世纪又把生活及政治的热血灌入了小小说。它还造成了十八世纪戏剧创作的百花争妍的繁荣局面”(托尔斯泰《什么是小小说》),托尔斯泰的这番话不仅道明了微型小说的源远流长,还充分肯定了微型小说这一文体的重要价值。在当下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微型小说枝叶尚不够繁茂,甚至有些“冷门”,因此,需要更多如同禾旺这样锲而不舍的创作者将微型小说的创作坚持下去,使这棵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枝繁叶茂,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禾旺的微型小说创作就会有更大的突破,给我们带来新的喜悦。
是为序!”
拜读《序》过后,我连忙把《序》的电子文稿编排到《搔痒》书稿第一页,静候出版人佳音。
张建新帮我联系到的出版人宁珍志,是辽宁大连人,五五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小学生》、《文学少年》编辑,《鸭绿江》编辑室主任等职。
于是,我将《搔痒》电子文稿从博客邮箱发给了他。这之后,我和宁老师之间就有了短信往来。
我:宁老师,您好!请问书稿进展如何?何时能出书?
宁:您好。现正在排版。另外,只有待费用全部交付出版社,签订合同,才能确定出书时间。您的书款还未付呢。
我:宁老师,您好!今下午时分,我朋友、青年诗人、望江县作家协会主席张建新跟我说了您为我出书的事情,并将您的信息转发给了我。我很高兴,但也担心(要换位思想),这个数目可不是小数(您我什么手续未办,也未见到样书)。您我都是快六十岁人了,我是诚信的人,您也会诚信。近日将打款。
宁:非常理解。我电话、身份证号码都给张先生了。汇款银行会打印凭证,那是我真实姓名的卡号。您到哪儿都可以找到我。收到款后,我会再写个收条快递给您。
我:今明将出书费用打给您,收到款回复我。请问,出版社?书号?开本?纸张?责任编辑?策划编辑?责任终审?装帧设计?有无插图?费用到位几日出书?
宁:中国文联出版社。主编是我。封面设计会发给您看。没有插图。其他待出版社告诉我,我会告诉您。请放心。
我:宁老师,一万四千元出书费用已打到你中行卡内,请查收。
宁:已经收到书款。请放心。
我:宁老师好!刚几个朋友说起出书,我便想起我的一书。请问现在进展如何?
宁:刚好才接到文联社电话,丛书在等待之中,因现在严格了,必须是同一题材才许可。而且审查严格。所以,您的书还得拖。怕您着急,请发我一个卡号,把书款退给您,请再找他人出吧。实在对不起,没想到形势变化这样快。请多原谅。
我:请问拖到何时?有大概时间吗?
宁:年底前。
我:宁老师,您好!请问中国文联出版社的丛书号下发没?
宁:您好。昨天接到电话,丛书等至现在,文联社停止了,除非同一作者。原以为政策能松动,文联社停办了二百余本,没办法。请告诉我您的卡号,今天把款给您返回去。非常抱歉,拖至今日,请您原谅。有事咱们再联系。
我:有机会来黄山游玩,请告诉我,将热情欢迎您到望江作客。
宁:书款已汇入您中行卡内,请查收。再次致歉。
我:宁老师:退回书款收到。您还是垫付了汇款费用,真是对不住。要不汇给您?再次谢您了!
宁:不用客气。耽搁了这些时日已经不好意思了。谢谢理解。
我:好吧。您的情意,我将永记在心。
后来,我把想出书的来龙去脉跟文友说了,文友却倒吸一口冷气地说,你老吴胆子也太大了,那么多钱要不回来怎么办?,文友还说,他不敢做那危险事。我说,信任他人,他人就会信任你。
后来,我在博客上找了一个出版人何梅,前后折腾了半年多光阴,花一万三千元费用,《搔痒》一书终于在二零一三年十二月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九百六十本书堆放在自家院门右边那张方木桌子上,进出门都能见到,老伴埋怨,孙子催我卖掉。说实在,我看到堆放的书,心里着实急得很。于是,我便找到本系统说话算数的上司领导,领导笑盈盈地留下了一本《搔痒》,并说听候消息。听候来听候去,上司前后拿了我三本书,说是一块结算,我当时听得好开心。三次之后,不见回音,我心冷了。我想,领导有领导的想法,领导有领导的苦衷。
就在我苦倦无果的一天晚上八点钟的时候,我突然接到A的电话。A是才女,又是文友。平日里,我们几个文友时不时聚在一起,喝喝“革命”的小酒,讲讲“革命”的大话。 A告诉我两件事,一是我托她修理的照相机已送修理店了,看看有没有修的价值;二是她读到我的《搔痒》何时卖完的博文深感触动。于是,A就主动找自己单位的B书记介绍我和新,请求能否帮我和新销若干本书?B书记应许了。A很高兴,就及时把这一好消息告诉我。A说,B书记很忙,如果他在单位,她就打电话给我,让我马上带上书直接找B书记。我听后很感动,一来我没有向A提及帮助卖“书”之事,二来A能主动帮助人不曾多见。同时从中也给了我无穷的动力。
十多天之后的一个上午,A给我电话,说她单位工会C主席在办公室,让我带上书找他。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带上二十册《搔痒》来到工会主席室门前,敲了敲门,C主席不在。等了一会儿后,我来到同楼层一个办公室门口客气地问了一个女同志,女同志说C主席开会去了。我有点不相信,又在原地待了一会儿,但仍不见C主席的身影。于是,我发短信告诉A,说C主席不在办公室。A回短信说,让我再等等。不一会儿,A来到我跟前,A一边说C主席去开会了,一边拎起我的二十册书来到她办公室。A让我把书放在她办公室,省得我来回带。
当日下午上班时,我应A的电话之约,拎着书跟随C主席进了办公室。我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接着说书的事。年轻的C主席说,B书记跟我讲了。我连忙打开外包装从中拿出一本书放在C主席桌子上,我说,这是我的书。C主席拿起《搔痒》捧在手里笑着说,搔痒,可以,不错。C主度接着说,B书记说多少本?我说,这是二十册书。C主席默念一会儿说,我们只要十本……要开正式发票,随到随给钱。C主席说到此份上,我不能再强求把书全留下。他有他的难处,况且我与他又是初识。
书卖给单位,必须提供正规发票报销。我考虑再三,还是想到我单位一楼一书店开具发票,该店会提供方便的,理由有二,其一,我单位所有办公用品等都是来源于该书店,我还亲手在购买商品的备忘本上签过字;其二,我孙子的二十余册《查理九世》(每册十五元)系列课外书也是我在该书店买的。一个下午时分,我来到该店找年轻女店主开发票,还送上一本我的书。女店主说,没有发票。我说,单位要发票怎么办?!女店主说,设法子搞。我说,多少税我照给你。女店主勉强答应后,我让她记下买书单位名称、书的单价和册数。女店主连忙翻开我的书拿笔准备记在扉页上,我连忙动手阻止了她的行为。第二天下午,我将信将疑地来到该书店取发票,我一问,女店主却说,没有开到发票。我一边摇头走出店门,一边在想,该店女店主或许是赚周边学校学生的钱赚晕了头脑?或许是女店主天生就这个德行?后来,我在县政务中心税务窗口开了发票,从A单位拿回了书款。这是第一笔书款,甭说我有多高兴。
由于A的动力,激起了我的积极性,堆在家里的《搔痒》一书,着实到了该推销出去的时候了。于是,在我内心里翻腾半年的想法,终于按照自己的设想,用短信投石问路的方式,请求十个乡镇系统领导推销我的书,因为我是老同志,经常写东西,系统人都晓得,又是老搞“中心”工作的,他们对我多少也了解,大小面子可能会给我的。
我的第一条短信说:“XXX,你好!老吴去年十二月份私费出了《搔痒》一本书,早就想找你伸出橄榄枝,帮助老吴销售若干本书,每本二十八元,但老吴没好开口。今天想来思去,老吴还是斗胆来求你,请帮助一把,意下如何?”
我的短信内容都是一样的,但不是群发,而是一个一个地发,因为他们的姓氏不同,同时又显示我的真情实意。不料,他们都及时回复了我,表示愿意伸出援手。我又一一回复他们表示谢意!
过了几天之后,我又发出第二条短信说:“XXX,你好!你若干本书?开发票名称?何时送书给你?”他们又一一回复了我。
根据他们各位敲定的册数,我先后驱车将《搔痒——吴禾旺作品集》一书一一送到他们手里。几经努力,我的《搔痒》一书已所存几十册,书款也回笼了,算下来,出书赚钱。
在此,我衷心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