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名人崇拜王阳明,还有人认为他是先秦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被冠以多种“家”的称号,什么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当然当他老了之后,也是老人家,哈哈)。王阳明这样的人才即便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王阳明也是儒家的著名代表人物,历史上将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并称为孔、孟、朱、王,可见王阳明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之高。

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王阳明因得罪了大宦官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做一个小官——龙场驿丞。

龙场地处偏远,条件困苦,但是在这里,王阳明得以接触底层的老百姓和底层的生活,也有了足够的时间思考形而上的问题。这样的环境,为王阳明提供了一个反思人生,积累学识的良好条件。

有一天夜里,王阳明在龙场的一个山洞里打坐,忽然顿悟,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心即理”的哲学话题。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最终,他创造出“阳明心学”这一哲学体系。

从此,王阳明的人生就像开挂了一般,以后在立德、立言、立功方面颇有建树,影响深远。

有人说王阳明是自先秦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但是我个人认为不太恰当。

先说说王阳明的思想吧。他的思想最早源于宋朝的陆九渊,直接源头是明代的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陈湛心学”。

王阳明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主要观点: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主张万事万物之理皆在心中,何必外求?)

王阳明曾研究过程朱理学,但后来改弦易辙了,他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他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这些理论曾一度火爆当时的文化界,并受到许多人的追捧。从他的思想诞生以来,流传至今,更是传播到全球,信徒十分之多。

从明代的王世贞、李贽、张岱、黄宗羲,到清代的纪晓岚、曾国藩、梁启超,乃至民国时期的孙中山、章太炎、蔡元培、蒋介石,以及现当代的郭沫若、钱穆、张岱年等文化名流都对王阳明的“心学”大加赞誉。

在海外,日本的东乡平八郎(1848年1月27日-1934年5月30日,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侯爵,与陆军的乃木希典并称日本明治时代的"军神")更是将王阳明当做神一样膜拜,曾说:一生低首拜阳明。

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更是崇拜王阳明的心学。他把王阳明心学“致良知”的思想融入到企业管理,他曾说:“遵从发自真我和灵魂的理性和良心”,“以理性和良心抑制感性和本能,积善行德,就能磨炼心智,达到醒悟的至高境界。”

由此可见,王阳明的影响是多么得深远和广泛。

那究竟王阳明的思想价值几何,我认为这个就见仁见智了。能肯定的一点是,王阳明的心学自有它的独到精彩之处,要不然也不会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了。

再说说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可是中华民族思想大爆发的光辉一页,我们熟悉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阴阳家、农家等思想流派异彩纷呈,纷纷登上历史舞台,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思想流派有的到现在也还是中国人的重要精神食粮,影响也很深远广泛。比如,道家思想历经两千年的时光而愈发显得光芒四射,成为了中国人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许多都与道家(包括后来发展的道教)有关。伟大作家鲁迅曾说:“中国文化的根全在道家中。”

如果单论思想的影响而言,那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佛学思想,也是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曾有人说,标准的中国人的气质是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三大中流砥柱,影响了中国文化千年的发展,缺一不可。就好像是一个家庭一样,有父母,也有孩子。这样的家庭才是完整的啊。

那在这种情况下,能说王阳明一家的心学是自先秦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吗?肯定是不可以的。王阳明的心学仅仅是儒家思想的一种表现而已。那么,伟大的孔子和老子呢?他们的地位放哪?

中国文化界一直都有个观点:“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王阳明的心学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谈不上最伟大吧?要知道一支独放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春。

综上,我认为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不是最伟大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王阳明的“心学”对于中国文化发展独特的贡献与作用。有空和我们还是可以读一读王阳明的一些经典,摘录一些以飨读者: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5.破山中之贼易, 破心中之贼难。
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8.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9.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10.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2.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4.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5.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6. 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7.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8.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19.为学大病在好名。
20.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2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4.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5.“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26.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27.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8.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29.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读了之后,是不是有所收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