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坊 ‖ 王丽梅:印象平遥(散文)
【编辑絮语】“名家坊”是《毛白菜》微刊的一个特设栏目。每次我们将隆重邀请一位名家出场。或推出其最新力作,或介绍其成功经历,相信总会让您大快朵颐。本期出场的是作家王丽梅。
平遥,一座当今为数不多且保存和修复较好的古城,因古城文化和晋商文化而声名远播,近年来更成了旅游胜地。心向往之,于是趁国庆长假来到平遥。
经过一夜火车的颠簸,清晨到达平遥。平遥火车站的建筑风格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模式。也许是因为清晨,一下车,感觉异常的冷,仿佛来到塞上,又遇初冬,身上的衣服明显穿少了。
出站乘车不远就到了平遥古城,远远地看见城墙上的垛口,背景是蔚蓝的天,阳光从垛口斜射下来,在城墙、城门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拉长的影子,从城门洞向里望去能看到街道两边的商铺,各种彩条招牌热闹非凡,突然想起年少时在国产黑白电影里的看到老城街巷,那么熟悉。
随手先拍了一张城门照。天气寒冷,拍出来的图片色温很低。进了城,窄小的城门口附近有几家小吃摊,摆在当街。长方形的青石砖地面,使街道看着平整而修长,两边店铺上的各色招牌和帆布,恍如置身于黑白电影中的老城之中。
行囊和口音昭示着我们是游客。一个黑脸膛,中等身材的三轮车夫来到我们面前,毛遂自荐地要做我们的向导,他一边熟练地报着价一边介绍着他的导游简历,他很淳朴,言语之间能感受到他的乡土气息,我们坐上了他的双排简易观光车。
时间还很早,未到开市的时间,清冷的街道,零星的玻璃门后面有几位早起的老人喝着茶向外张望着,玻璃上氤氲着热气。街道两边店铺和招牌完全保留明清时代的建筑样式,不同的是这里人们现代时尚的衣装。
向前走看到远处路中央有一个鼓楼。清晨的寒气尚未散去,坐在四面敞风的 车里更是觉得清冷。向导带着我们来到一家私人古宅院,尽管浅灰色高大的门楼褪去了初建时的气派,但依然不失典雅大气。房屋的建筑保持着清末建筑的风格,院落和房屋的布局有着明显的旧时代宗法和礼教的痕迹,长幼尊卑森严有序。
一位帅气精干的小伙子为我们介绍这个院落的历史和结构,这个三跨院曾经是清代一个四品京官的府邸,院落建筑结构考究,底层的房屋是窑洞式,二楼是砖结构,屋顶、走廊和露台极其讲究,尽管岁月久远翻修与保护得不得力,但依稀可见的是曾经雕梁画栋上烟红柳绿里的亭台楼阁、才子佳人。
站在西厢房平台式的屋顶,一眼望尽远远近近的青砖灰瓦,一间间房屋错落有致,飞檐上的琉璃瓦和各种灵兽雕塑,暗示着每一户主家的身份和地位。
在西跨院的东厢房里,是平遥著名的漆器作品,小伙子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平遥漆器的来源、传承和发展。他的父亲就是平遥城里著名的漆器工艺美术大师,这个展馆里的展品全出自他父亲的笔下。这个宅院,也是他们家20世纪80年代从别人手中购得。
平遥古城建成已有2800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级城市。平遥古称平陶,北魏避太武帝拓跋焘(焘与陶同音)名讳,改平陶为平遥县。隋唐时期,为防御北方突厥族的侵入,作为“表里山河”的军事重镇山西,在战略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平遥以一座土夯的城垣,经历过冷兵器时代一场场自卫战争的严酷考验。北宋初,赵匡胤为讨平北汉政权派兵焚烧平遥城,然而,平遥城池毕竟土不为火克,保持着“城”的雄伟。
唐宋时期,平遥古城的商贸初具规模。
平遥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现今城内有保存完好的文庙、城隍庙和县衙。站在文庙的庙堂、院落,香烛缭绕,钟鼓声鸣,抬眼望见大殿高高屋脊飞檐上站立着的两只喜鹊,时空仿佛又转回到了往昔的岁月……
平遥是晋商发源地,到了平遥,不得不提的是票号。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晋商中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为晋商实现跨地区经营商业,实现资金融通,晋商文化的代表日升昌,以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应运而生,成为最初的中国银行业雏形,为晋商在全国的崛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日升昌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迅猛发展,鼎盛时期平遥有二十多家票号,成为当时中国的金融中心。在中国近代的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地位。
与票号相关联的一个行业是镖局。在平遥仍能看到保存完好的镖局,镖局的门脸看起来仍然是那么威风。
平遥的古城墙闻名天下。登临古城墙,在窄窄的城墙上眺望平遥城,在一片城郭中感受历史,明清两代修筑的城墙至今完好无损,城内的建筑均低于城墙的可视高度,民居建筑依然完整地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整个城中不见一处现代建筑的楼房。
站在平遥城墙上,突然对中学课本中的“城郭”一词有了新的感悟。“一片城郭万户侯”突然跳出我的脑海,矮矮的,阡陌纵横的古建筑平房,那些衙门、那些大户、票号、镖局,那些做小买卖的百姓,诠释了城郭的全部含义。
平遥城墙与西安古城墙的区别在于:一是城墙的内墙没有砖,它是黄土加黏米混合而成,历经千年风雨,它仍然保存完好,城墙内的泥土几乎没有剥落;二是城墙很窄,没有西安城墙宽度大;三是城墙的垛口、城楼和角楼建造的形式和气度显得更简单、粗糙和单薄,砖的质地建造工艺的精细度都感觉缺乏一种文化的厚重和庄重感。或许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位置、建造历史、军事战略的原因,比较而言,平遥城墙更实用,更适合作战,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城墙外的护城河,壁垒森严,高高的城墙让人望而却步。南北各一门,东西各两门,形成了龟城,这是平遥给人最深的印象。
一路颠簸,来到平遥,像是去赴一个内心向往已久的约会。庆幸的是在古城平遥,作为一个游人,一个过客,越千年而来,平遥的古城街道,平遥的质朴民风,平遥的山西小吃,平遥的孔子遗风、古老的晋商文化,让人流连忘返。
有人说,旅行的意义,不在于看风景看人文,也不在于追求感官的享受,而在于寻找与自己灵魂能够产生对话的环境。这也正是我追求的。
【作者简介】王丽梅,笔名黎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国防作家协会副主席,龙山书院签约作家。散文、文艺评论、报告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妇女报》《中国航空报》《中国剪报》《新湘评论》《生态文化》《创作评谭》《青海湖》《重庆晚报》《文化艺术报》《湖南报告文学》等报刊。多篇系列散文作品入选陕西省作家协会编辑出版的“丝路之魂丛书”散文集《丝路之魂·往事与前瞻》《丝路之魂·历史与文化》。曾获2015年度《人民文学》第三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旅游散文征文大赛佳作奖。
延伸悦读
名家坊‖王丽梅:那迎风飘舞的粉红丝带 ——乳腺癌患者调查手记(4)(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