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章一大抄,《卡片笔记写作法》告诉你,如何做到“会抄”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是从小时候听到现在的一句俗语。家长和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写作文,会用这句话;自己借鉴了别人的东西,宽慰内心时也会用到这句话。这句话虽然登不上正规写作课的大雅之堂,但我们一直承认它很有道理。

市面上铺天盖地的优秀作文选是做什么用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是什么意思?很显然,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自有它的道理。

但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告诉你写文章“能抄”,而是提醒你一定要“会抄”。那么,到底怎么“抄”才能抄得合情合理,抄得妙不可言呢?“会抄”绝对是个技术活儿。

《卡片笔记写作法》中有一句非常实在的话:“从一张白纸或者空白的屏幕开始写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解。”我想,但凡有写作经历的人,都能认同这一点,不管是学术论文、单位公文,还是个人总结,亦或是媒体观点文,都多少有参考借鉴的痕迹,

《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副标题是: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是由德国作家申克·阿伦斯,根据德国高产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的“卡片盒”工作原理整理出来的,他本人也是卡片笔记的践行者。

“卡片盒”原文是Slip-box,是一种记笔记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发明者是德国人尼克拉斯·卢曼,凭借着这套记笔记方法,卢曼从一个酿酒师家庭出身的普通公务员,闯进了学术界,仅用了一年时间,卢曼又从学术界小白变成了专家级高手。接下来的30年里,卢曼轻松写就了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成了德国殿堂级社会学理论家。

卢曼曾说,他的生产力源自于他与“卡片盒笔记系统”的合作,卡片盒笔记就是他受用终生的知识库。那么,这个神奇的“卡片盒笔记系统”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们又能用它来做什么呢?

01“卡片盒笔记系统”是什么样子的?

“想要把别人的发现和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笔记。”基于书中的这个观点,做笔记的必要性就不用多说了。我们是在认同“做笔记有用”的基础上,讨论如何来做笔记的问题。当然,这里的笔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抄写或摘录

“卡片盒笔记系统,是一款个性化的,用于思考和写作的工具。”关于卡片盒笔记系统,书中是这样说的。

通俗地讲,卡片盒笔记就是由一些卡片和几个盒子组成的东西。其工作过程就是先把一条一条的笔记写在“卡片”上,再把这些卡片分类放在“盒子”里。但是,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轻松,每个环节里都是智慧。

首先,说说卡片笔记“记什么”和“如何记”。书中介绍了卡片盒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闪念笔记,也叫临时笔记(Fleeting Notes):日常生活学习中,只要是想要记录的东西随手写在卡片上。例如,灵光一现的想法,偶然看到或听到什么后的触动、某一事件让你想到的一个观点等等,都可以随时记录下来。

这类笔记只是用来提醒我们要收集哪些信息,保存时间很短,一般一两天之内就得整理,然后就可以扔掉了。

二是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这是最核心的卡片,是日后创作的起点。这类笔记一个卡片写一个要点,按顺序存放,有联系的笔记要相互关联,而且还要创建索引。

这类笔记要尽量把句子写完整,确保后期创作时不用任何修改,只需要加一些连接的文字,就可以组合成文。这类笔记包含了必要且重要的信息,是我们卡片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永久保存的。

永久笔记的特点是:要有统一的命名规则,方便顺序存放;要有统一的链接规则,方便组成网状知识体系。

三是项目笔记(Project Notes):这类笔记与特定的项目有关,保存在单独的文件夹里。这个项目完成之后,就可以丢弃或存档了。

如果做笔记时自己心里很清楚这条笔记的归属,最终形成的笔记就能发挥出“群聚效应”了。

其次,看看卢曼的笔记卡是如何存放的。书中介绍了卢曼的两类卡盒:

一类是文献卡片盒,里面的卡片都是文献和对文献内容的简要说明。

另一类是主卡片盒,这里的卡片,主要是针对所阅读的内容收集和产生的想法。卢曼把这些笔记都写在索引卡片上,存放在木质卡片盒里。

反观我们惯用的传统做笔记法,不管是记在本子上还是电子设备上,都相当于是用了一个盒子,把内容保存起来了。而卢曼的笔记系统多了一个盒子,这个盒子是对其它卡片进行索引和整理用的。

通过这些索引和整理过程,对原来保存的内容有了一次再认识,不仅提高了理解和记忆,提取起来也更加方便快捷了,这个方法很适合学术研究和信息密度大的人来使用。

再次,看看笔记盒里的卡片是如何关联的。卢曼经常用的索引有四类:

第一类是主题索引。当某个主题的内容积累到足够多时,卢曼就会做一张主题索引卡,概括这个主题的核心内容,同时把相关笔记的编码或链接汇集在上面。

第二类是临近位置卡片索引。这和主题索引卡类似,但这次不是针对某一主题,而是针对盒子里相近位置的卡片所涉及到的不同主题进行概括。

第三类是当前内容索引。标清楚这条笔记和前面或后面的哪一条笔记有逻辑关系。这样,虽然有联系的卡片并不一定紧挨着,也能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了。

第四是笔记和笔记的连接索引。比如,把两条或几条笔记关联在一起,看看能产生出什么新思路,这样的结果是,能够产生出一个又一个打破常规的新主题。

最后,我来规整一下卢曼卡片盒从记录到应用的工作流程。

第一步,读书、查资料、听课时,看到或听到有感觉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感”,统统记录到临时笔记卡上。

第二步,及时整理灵感临时笔记,并认真将其转化成永久笔记,否则那些灵感就死掉了。

第三步,文献笔记也需要及时按统一的格式整理,将知识点用自己的话语重新组织起来,形成知识卡片。

第四步,整理后的文献笔记放入文献笔记盒,按统一的命名规则命名,同时按统一的链接规则将其与之前的笔记链接上。

第五步,定期整理永久笔记、文献笔记,按相应的规则建立索引表。

第六步,创作时按照索引表调用永久笔记或文献笔记,直接或稍作修改后插入使用。

个人感悟:及时整理笔记很重要,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命名规则和建立索引更是需要一个清晰的思路。整理笔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笔记盒能为你做出多大的贡献。

02 “卡片盒笔记系统”对写作有什么好处?

这本书的原名是《How to take smart notes》,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个笔记不一般,它是“聪明的笔记”。做普通笔记本来就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更何况做个聪明的笔记呢?

本书作者申克·阿伦斯说,“如果阅读时没有做笔记,对写作者而言,就相当于是没有读过那本书。”事实的确如此,有研究显示,如果阅读时没有做笔记,几个月后将会把那本书80%的内容忘掉,而且时间越久,忘得越多。

那么,这个“聪明笔记”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记录方便。我们在阅读或做其他任何事情时,如果脑海里蹦出了灵感,可以随时随地写在小卡片上,小卡片的背面还可以写上想到这个灵感的场景,如书名章节页码或者所遇到的事情。因为这是灵感笔记,整理后要丢弃,所以不用太多呵护,随身携带几个卡片,方便使用就好。

第二,知识结构合理。我们之前惯用的笔记本子,是一页一页地记录,积累的素材都是线性的,不方便改变前后顺序,有时候同一主题的笔记也可能不连在一起,整理的时候需要靠脑子来重新排列,才能得到他们之间的关联。而小卡片没有时间顺序,它们是分散的网状结构,这与人类大脑里的知识结构一致。

第三,容易整理。从数据结构的角度来分析,小卡片是一个个节点,把节点连起来就是一个网状结构,而不是以往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一旦连接起来,一个卡片可以同时属于好几个主题,笔记之间的关系更明确,索引时也更容易找到最相关的内容,整理思路符合大脑思维过程,做起来也相对容易些。

第四,方便新知识的嵌入。随着学习的深入,小卡片会越来越多,如果某一领域的小卡片已经通过链接形成了一个网状机构,增加笔记的过程就是将新知识嵌入到现有网络中,这和人类的记忆模式很类似。这种发散的结构,很有可能在重新整理笔记时发现一些新的链接,这些新的链条,也许就是一个新的学术观点。

第五,方便应用。有人说卡片笔记的原理有点像大厨的备菜。大厨炒菜前,小工早把食材准备好了,这也是现代流水线作业的精髓。其实,写作也是如此,如果到了写的时候再到处找素材,相当于边炒菜边找食材,结果肯定是效率低,质量差,有时甚至会半途而废。

如果写作前已经有了卡片盒子这样的知识储备,到时候根据索引找到相关主题的东西,就容易多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卢曼用这种方法写出38本书和几百篇论文,也就不足为奇了。

03 我从《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想到了学习古诗词

读完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我对这本书的看法是:卡片笔记写作法,它其实就是一种如何学习和思考某一领域知识的方法,一种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管理的方法。我目前正在学习古诗词,潜意识中觉得这个方法很有用,读诗时做卡片笔记,创作时可以直接调用。

因为古诗词领域的创作,本来就有集句和化用的做法。比如宋词集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载取白云归去;

几处睡痕留醉袖,且教红粉相扶。

这四句分别来自苏东坡《定风波》、张炎《八声甘州》、晏几道《浣溪沙》、苏东坡《西江月》,组成了一首有新意的词句。

宁不凄然,雨雨晴晴,断送一生憔悴;

可怜又是,莺莺燕燕,能消几刻光阴。

这六句分别来自洪皓《木兰花慢》,陈允平《蝶恋花》,赵令畤《清平乐》;蔡伸《柳梢青》,石孝友《蓦山溪》, 韩疁《高阳台》,放在一起也是颇有意境的创作。

再比如,有一首我非常喜欢的词:山之高(作者:宋 张玉娘)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

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

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这首词语言通俗,音律婉转,里面明明用了很多典故,但读起来是那么自然,完全觉察不到其中化用了很多别人的东西,不信来具体看一下:

第一部分的“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读完这句,是不是可以看到《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的影子?

还有,“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其中的“所思在远道”引用《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作者在前面加了“我有”二字,使全诗更具民歌韵味。“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像是把《诗经》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采葛》)和“忧心悄悄”(《柏舟》)融合了。

第二部分的“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化用了《诗经·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原意是劝人们不要轻信谣言,作者这里可能是想表达她相信对方绝无他心的意思。“忡忡忧心,其何以堪”,化用了《诗经·草虫/出车》“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刻画了不见心上人的愁苦之状。

第三部分的“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又是让人联想到了《孔雀东南飞》焦仲卿与刘兰芝的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而“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又与谢庄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一句有关,作者化用此句表示对这段感情抱有美好的幻想。

古诗词中类似的集句和化用非常普遍,这绝不是简单地搬运、引用或抄袭,而是一种对原作深刻理解后的欣赏和致敬。巧妙地利用原作的某个词或某句话,来表达当下的情境,引经据典,写出来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高质量作品。

现如今,有不少人开始重拾古诗词,特别是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让很多人喜欢上了古诗词,喜欢读诗的人不在少数。其中,有人已经不满足于欣赏诗词了,也想自己学习写诗填词。但是,总听人说:已经读了不少诗词,也学习了作诗规则,自己写出来的诗总是缺少诗的味道。

原因何在?我觉得,问题出自现代人写诗最缺乏“诗家语”。所谓“诗家语”,就是“诗性语言”,其特点是凝练、含蓄、委婉、曲折,以这种类似于音乐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主观情志,写出来的诗就有诗的味道了。

诗家语从何而来?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肯定不好使,一是古人的好作品太多太杂,背不过来;二是背下来的东西没经过深度思考和理解,不会活学活用,抄上去也很不好看。

多欣赏阅读,勤捕捉思考,理解、感悟、实践,这样积累到一定程度,好东西变成自己的,写诗自然会水到渠成。这个过程是不是有点像前面说的给大厨备菜?所以说,卡片笔记法也许很适合学习诗词创作呢。

04 关于《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一点思考

“从一张白纸或者空白的屏幕开始写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解。”

我特别认同书中的这句话。这么多年,无论是之前写学术论文、科研报告,还是写公文、写总结,亦或是现在写书评、写诗,如果哪一次没有提前准备好素材,注定是坐在电脑前发呆。只不过以前是普通的收集资料,而不是用卡片笔记来积累,自然也没有卢曼的高产和高效。

如果能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看到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我想,我的学术成就应该不会只是完成了几个科研课题,写出几篇科技论文,获得几个科技进步奖了。卢曼靠这个方法出了58本书和几百篇论文,我最起码也应该出来一二本专著才对。

话说回来,我虽然把这本书读完了,对书中所讲的“聪明笔记”有了认同,也总有跃跃欲试的感觉。但真正实操起来,可能会有不少阻力和困难。我觉得,主要的困难可能是习惯的改变。让一个人突然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真的有点难,需要勇气和耐力。但是,我还是想要在接下来的阅读和写作中尝试这种方法。

目前,我想先把这个方法应用于读书和习诗之中。记录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和感悟,产生共鸣后用于后期说理文输出;记录读诗过程中因某一句或某一个词产生的灵感,用于后期诗词创作。

具体来说,我可能会创建两个主题盒子,一个是读书笔记盒子,另一个是诗词笔记盒子。每个盒子里都从“闪念笔记卡”和“阅读笔记卡”开始记录,“闪念笔记卡”记录灵感和想法,“阅读笔记卡”记录书里或诗词中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有可能用的上的场景。

然后定期整理“闪念笔记卡”和“阅读笔记卡”,根据对这两种笔记的思考,形成各自的“永久笔记卡”。也许,某个“诗词永久笔记卡”就是一首崭新的诗;几个“读书永久笔记卡”就能形成一篇说理文。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怎么抄才算会抄呢?用卢曼卡片笔记法形成一篇有自己思想的作品,肯定不是“抄袭”。因为这是聪明的“抄”,是有技术含量的“抄”,有创新的“抄”。所谓“会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0)

相关推荐

  •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从0到1,写出一篇深度长文?

    "传统的笔记系统是为了找到你意图搜索的东西,让你的大脑疲于回忆,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则是为了给你呈现你已经忘记的想法,让你的大脑专注于思考." --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 ...

  • 用正确的方法记笔记让写作不那么难

    多年来我一直有写作的习惯,围绕生活感悟.练琴心得.教学方法等方面写了一些文章,写了很多年还是觉得没有素材.写着写着思想就枯竭了,之前报名参加了训练营完成2000多字的书评作业一直觉得很困难,最后硬是东 ...

  • 用系统思维写读书笔记,你也可以像卢曼一样快速建立知识体系

    我一直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我的新书<写作公式:新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中,专门向读者介绍了四大笔记术,目的是想帮助读者建立一个精华知识库.今年7月初,在我的新书出版之际,我读到了德国申克 ...

  • 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知识复利”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下,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出现焦虑. 为什么优秀的人可以游刃有余地纵横于不同的领域,而我使劲浑身解数还是看着阶层的玻璃天花板无法突破? 为什么有人可以过着五光十色的绚丽生活,而我 ...

  • 《卡片笔记写作法》:让知识体系自由生长

    做到持续为爱发电也能月入过万12021.07.16 10:53:32字数 2,485阅读 100说到写作,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写小说,甚至是写严谨的学术论文,大众认可的写作方法通常是:列提纲--找资料-- ...

  • 如何聪明地做笔记:彻底改变笔记和写作的10个原则(一)

    神译局 做聪明笔记,给大脑开外挂.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卢曼是德国一位20世纪的社会学家.他在学术界以多产出名 ...

  • 激发阅读、写作深度的笔记法,告别无效摘抄

    ‍‍‍‍‍‍‍‍‍‍‍‍‍ 做書按:在上周发布<卡片笔记写作法>后,我们收到了大量的读者好评.很多读者激情购买后,期待着用卡片笔记实现自己的思想跃升. 本文来自一位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博士生朋 ...

  • 比写笔记更重要的是用笔记,三个阶段,学会卢曼卡片盒写作法

    开智君说 卡片写作法,是开智一贯倡导的写作方法.如何利用这种方法高效创作呢?阅读下文,倪考梦老师将从笔记整理.系统构建.写作应用这三个阶段,为你介绍卢曼卡片盒写作法.文章是<卡片笔记写作法> ...

  • flomo weekly vol.029 - 不写,就无法思考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 思考和实践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在这过载的时代,唯有极简生活,才能找到你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来自少楠的知识管理分享直播 最近看了少楠推荐的<卡片笔记写作法>. 虽然听他 ...

  • 30年写了58本书,这个方法让你的写作更高效

    这是知树堂的第217篇文章,文章长度4392字,需要阅读时间5-8分钟. 导读荐语 森克·阿伦斯(Sönke Ahrens)博士是一名学者兼作家,他在本书中探究了写作的意义,讨论了如何利用" ...

  • #读书笔记《卡片笔记写作法》——每天写3...

    #读书笔记 <卡片笔记写作法>--每天写3张卡片,半年以后再来回头看 卢曼的卡片盒里大约有9万条笔记,听起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但这仅仅意味着,从他开始使用卡片盒进行工作的那天起,直到他 ...

  • 卡片笔记写作法:一种从素材积累开始 教你学写作的方法

    作者:Whalien 52 1 我们都知道,写作是一项很有用的技能.从古至今,无数人都在用手中的笔实现着理想抱负.唐朝有王勃一首滕王阁序,引经据典,文风优美,名震天下:民国时期的鲁迅弃医从文,用犀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