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看清朝初年上层社会流行服饰(2)

——从《红楼梦》看清朝初年上层社会流行服饰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可以说是“清初女式冬装流行款式发布会”。黛玉是“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1众姐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戴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里面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麀皮小靴……”2“鹤氅”是《红楼梦》中最为常见的服饰之一,本为“神仙道士衣”,在这里已成为清初上层社会冬季“流行时装”,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鹤氅”二字,见于古代典籍。《晋书·谢万传》云:“著白纶巾,鹤氅裘。”《世说新语·企羡》:“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五代史·卢程传》云:“戴华阳巾,衣鹤氅,据几决事。”又据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云:“以鸷毛为衣,谓之鹤氅者,美其名耳。”可知鹤氅是一种以鸟毛为原料的毛织物,故名。明刘若愚《明宫史》水集“氅衣”条云:“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旧制原不缝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大概样子像道袍,而不缝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只鹤。这种服装在明代宫中已有,勋臣贵族之家也纷纷效仿。清曹庭栋《养生随笔》卷三“衣”类云:“式如被幅,无两袖,而总折其上以为领,俗名'一口总’,亦曰'罗汉衣’。天寒气肃时,出户披之,可御风,静坐亦可披以御寒。《世说》王恭披鹤氅行雪中,今制盖本此,故又名氅衣,办皮者为当。”“羽纱”属毛织物,也称“羽毛纱”,疏细者称羽纱,厚密者称羽缎,制成衣服可防雨雪,出自荷兰、泰国,为外国贡品。清王士祯《皇华纪闻》中有记载:“西洋有羽缎、羽纱,以鸟羽毛织成,每一匹价至六七十金,着雨不湿”。王士禛在《香祖笔记》中又说:“羽纱、羽缎,出海外荷兰、暹罗诸国。康熙初入贡止一二匹。今闽广多有之,盖缉百鸟鹬毛织成。”据《大清会典事例》卷五百零三有关外国朝贡的记载,康熙二十五年,荷兰国的贡物中有“羽缎”、“羽缎”。雍正三年,西洋伊达里亚国教化王伯纳第多贡物中有“大红羽缎”。雍正五年,西洋傅尔都噶尔国王若望贡物中有“大红羽缎”。这都证明羽缎、羽纱是舶来品,在当时是十分稀贵之物。至于“白狐狸里”,“讲究的用狐狸腋窝部分的皮毛,皮质轻软,毛色纯白,又称狐白。”3:《史记·孟尝君列传》云:“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足见,白狐皮历来是名贵的皮裘。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也说:“凡狐貉亦产燕、齐、辽、汴诸道。纯白狐腋裘价与貂相仿。黄褐狐裘值貂五分之一,御寒温体功用次于貂。”“洋线番羓丝”,是一种丝线和毛线混合的织物,也是一种“舶来品”。宝钗的这件“鹤氅”,应该是“指雪青色(也即是藕合色)方胜纹地加团花或折枝花的外来毛绒披风,当时这类材料有倭绒、倭罗绸、剪绒……等等。”4所谓“大红猩猩毡斗篷”,“即是用鲜艳的红色毛料制作的斗篷,因古谓猩猩血可作红颜料,所以后将艳红色称为'猩红’而红毛料常被称为大红猩猩毡,毡作平面薄呢解。”5“褂子”,应该说是比较典型的满族人对外衣的称谓,进而引申为清代服饰名称。“褂子虽说在明代也有,但明方以智《通雅·衣服》中即说是'今吴人谓之衫,北人谓之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记载:'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谓之外褂,男女皆同此名称,唯制式不同耳。’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为:'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1湘云所穿的“里外发烧大褂子”,就是里外都用皮毛作成的衣服。所谓“昭君套”,也称“昭君卧兔”,是“用貂皮或其他细毛皮作成的帽兜,在额间耸聚如鹬冠,是女风帽一类。明末清初妇女冬装喜用到。”2为明清妇女常佩带的一种御寒额饰。樊彬《燕都杂咏》诗注云:“冬月闺中以貂皮覆额,名'昭君套’。”这个“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昭君套”,是“指嫩黄色织金缎子挖成云头如意折边里子的大红毛呢面的女帽兜”3。《红楼梦》中另一件十分“惹眼”的“昭君套”是第六回王熙凤“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4昭君套作为妇女额饰不分年龄老少。至于这名字的由来,“当于王昭君出塞有关”。5

除了那有名的“昭君套”,第六回中的“大红洋绉银鼠皮裙”也颇具特色。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回中王熙凤的打扮是“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6这洋绉又是一件舶来品,是表面呈绉缩状的纺织物。“洋绉和后来之湖绉材料相近,多本色花。这里'撒花’也可指丝绸上本色花。也可指在洋绉上另用铺绒法绣的散朵花。”7

《红楼梦》里的“裙子”特别多,上面提到了凤姐儿的“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翡翠撒花洋绉裙”,袭人有“葱绿盘金彩绣绵裙”、“白绫细折儿裙子”,香菱有“石榴裙”……花样质地各不相同。从上面所举可以看出,清初女装裙子的选材各异、种类繁多。“按季节来说:有单裙、绵裙,进而还可以有皮裙……自然也该有夹裙。按折儿来说,有细折,自然也可以有粗折、宽折、大折或无折。按颜色来分,有葱绿、有白、有翡翠、有水红、有石榴红。按花纹来分有盘金彩绣、有撒花(即散花、碎花),自然也可以无花。按用料有妆缎、绫、洋绉、绸等等,自然也有布裙。”8清初上层妇女家常装束中,多是“明式领扣,……穿长比甲,裙作百摺,如明清之际南方常见流行样式……”9在明清之际,还流行一种“月华裙”,为一种浅色画裙,裙幅共十幅(最初为六幅,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腰间每褶各用一色,轻描淡绘,色极淡雅,风动如月华,因此得名。清代月华裙,在一裥之中,五色俱备,好似皎洁的月亮呈现晕耀光华。另一种较为流行的裙装“作法是以绸缎裁剪成条状,每条绣以花卉纹样,两边以金线镶滚,走起路来,彩条飘舞,金线闪烁,颇似凤尾,称'凤尾裙’。”10

由于从明到清男装改变十分显著,且曹雪芹在创作时对社会政治的有意回避,因此,我们很难从《红楼梦》中看出太多的清初男装的样式,但是小说中也并非完全不留痕迹。如第十九回,宝玉的装扮:“大红金蟒狐腋箭袖,外罩石青貂裘排穗褂”。11活脱的清代标准官服一袍一褂的瘦袖袍和貂褂。“所谓箭袖,实际上就是马蹄袖。它袖身窄小,袖端头为斜面,袖口面较长,可覆手,弧形,以便保暖,同时还不影响射箭动作。清代宫廷因极力主张不废除骑射,因此将箭袖用于礼服。”1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马褂的形制为对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别。对襟马褂多当礼服。大襟马褂多当作常服,一般穿袍服外面。缺襟(琵琶襟)马褂多作为行装。马褂多为短袖,袖子宽大平直。颜色除黄色外,一般多一天青色或元青色作为礼服。其它深红、浅绿、酱紫、深蓝、深灰等都可作常服。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服饰文化的嬗变也是民族文化传播、传承的重要表现。其所承载的民俗,是稳固的,是具有极强穿透力的,它往往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跨越人为的障碍。尽管曹雪芹极力想要借那一块不知何年何月的石头,来隐藏真实的时空背景,然而书中种种的服饰描写,依然清晰的呈现出清代服饰的特色。从《红楼梦》中的服饰形象上,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中国服饰艺术难以掩盖的美,以及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最扎实而厚重的再现,同时又是最浪漫而诗意的抒写。服饰文化,永远在文明的舞台上,闪耀着其璀璨的光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