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嫉妒”别人?
十点邀约作者
提起嫉妒这个词,往往跟恶意挂钩。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候,会冒出一个念头:我嫉妒他。
这种想法让你羞惭,让你陷入自我抨击。
你有没有想过,其实嫉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
产生嫉妒,不是你的错,也不是嫉妒的错,你只是还没有学会与嫉妒相处。
解锁嫉妒
最近看到一条新闻:因嫉妒同学成绩好,某人删掉了同学专升本志愿,同学报警后,她被行政拘留。
我们看过太多跟嫉妒相关的悲剧:从学生到成人,从篡改志愿到下毒杀人。
在利益的驱使下,损人,但结局往往不利己。
大家都在感慨:嫉妒心要不得。
当形容一个人“嫉妒心强”时,就是在说这个人是见不得光的小人。
但嫉妒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糟。
学习嫉妒的第一课叫做:请正确认识嫉妒,它只是一种常态化的情绪,你可以自行决定它的正负、好坏。
就像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说的那样:嫉妒是一种感情状态,如悲伤一样,可以归结为正常的。
既然是情绪,你可以选择化解的方式:是正向化解,还是被负面支配。
被负面支配就像上文说到的悲剧一样,你会将嫉妒当成一场“零和游戏”:只有一方能成为胜者,只要别人过得不好,我就是赢家,我就舒服了。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有人见到上帝,上帝说:我可以帮你实现愿望,但你的邻居得到的是你的双倍。
那人大喜过望。但仔细一想,他得到一份田产,邻居就能得到两份;他得到一箱金子,邻居得到两箱……
最后他对上帝说:你挖掉我一只眼睛吧。
这个故事让人啼笑皆非,却也值得深思:当你产生嫉妒的情绪,是否钻进了“唯我能赢”的死胡同?
这个时候不是你在控制嫉妒,而是嫉妒在支配你。
正向化解,是在嫉妒中汲取养分。因为你会在嫉妒中逐渐探索越发丰富的世界、精彩的生活与优秀的个人。
它成为了你的风向标,你的驱动力。你在嫉妒中看到了目标,越走越开阔。
在嫉妒的情绪中,你适当添加了正念的情绪:你祝福着他人的美好生活,期待着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你选择在嫉妒中双赢。
你还记得嫉妒的初衷吗?
你的本意,不是见不得人好,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好。
如果你只会用“见不得人好”来解读嫉妒,那就成了偏执与狭隘。
请记住:嫉妒是一种情绪,你决定以什么方式宣泄这种情绪,那它就会变成什么样。
成全嫉妒
嫉妒的情绪里,藏着你的进阶密码。
利用嫉妒对自己进行查漏补缺、自我升级,是学习嫉妒的第二课。
大学期间,我很羡慕一个学姐。
她漂亮知性,人缘很好,能力很强,大三进了名企实习,毕业的时候拿了好多优质offer。跟她站在一起,我就是白天鹅旁边的丑小鸭。
我太想成为跟她一样优秀的人了!
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拥有她身上那些优秀的特质。
为了让自己更有亲和力,我学会了耐心倾听、微表情管理;
为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我学习了多种逻辑思维方式;
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口才,我试着打破自我设限,去跟陌生人交流,甚至是“提要求”。
后来遇到让我嫉妒的人,我沿用着这套模式: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厉害,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清楚地意识到一点:我跟我所嫉妒的人、事,存在偏差。找到偏差,向他们学习,我就能实现快速成长。
是嫉妒推动我的成长与蜕变。
可能连你自己都没有发现:你嫉妒的人,就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就有着你想成为的模样。
我们不会去嫉妒我们不在乎的点。
比如我不在乎钱,那你比我有钱一万倍,又跟我有什么关系?
嫉妒,折射出的是我们最真实的内心,它反映出我们缺少的,也反映出我们需要的。
抓住这个嫉妒的情绪,审视自己的内心,了解你想要的是什么。
不必因为这个欲望恐慌,也不必因为自身的不足妄自菲薄。你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从你嫉妒的人身上学习。
思考他们的优秀模板: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我该如何学习和利用这些优势?
一开始或许只是拙劣的模仿,但先有模仿,才有超越。
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而嫉妒为我们找到了这个进阶模板。
嫉妒可以成为我们向光、向善、向好的重要动力。
放下嫉妒
学习嫉妒的第三课是:从放下比较,到放下嫉妒。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我们之所以产生嫉妒的心理,是由于社会的欲望,而不是由于原始的本能。
我们的嫉妒,多数源于比较的痛苦。
从小到大,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都在或主动或被动地将我们进行比较。
“邻居家的孩子考满分了!”
“你的同龄人,正在将你甩在身后!”
是不是觉得这些台词很熟悉?
一个社会就是在互相比较中构成的,最小的社会,如饭局,也不例外。
饭桌上,酒过三巡,就进入了熟悉的攀比环节:在场的各位亮出自己的房子车子资产,男人女人对象。
稍有成就者指点江山,拿不出手的人带着尴尬的笑往后缩。
炫耀的风气在弥散,嫉妒的情绪在蔓延。
我们的情绪,因为攀比显得急躁不安;
我们的生存空间,因为攀比逐渐变窄;
我们的生活,因为攀比让人窒息。
在社会的驱使下,我们恐慌而又狭隘地四处打量着身边的人:
糟了,这个比我赚了更多的钱!
完了,那个已经生完二胎了!
不好,连孩子的教育都要落后了!
攀比从自己的成绩到薪资到生活模式,延续到我们的孩子身上。
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忘了自己为什么而活。
停不下来的比较,不断产生的嫉妒感,如洪流冲走了我们的初衷和本心。
你追逐、奔波,追上了这个,还没来得及高兴一会儿,又出现了那个目标。
如果你不放下比较,不放下嫉妒,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永远有太多的目标和欲望,你很难一一去满足、去实现。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你看似越来越好了,却也越来越体会不到幸福感了。
因为你追赶的速度永远比不上新的嫉妒对象产生的速度。
所以一个聪明人,总是懂得适时放下嫉妒。
你还记得你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吗?
你还记得自己最初的目标吗?
你还记得每次取得微小进步仍能充斥内心的成就感吗?
是时候停下脚步自我检索了,是时候在攀比之海中,稳住自己摇摇欲坠的本心了。
越是疯狂,越是焦虑,就越需要暂停自省。
多听听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外界的嘈嘈切切;
多看看自己的世界,哪怕不如外面花红柳绿;
多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随波逐流,任比较和嫉妒推搡。
我们将放在别人身上的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时,就是我们放下嫉妒的时候。
放下嫉妒,不是自我放逐,而是看尽千帆、回归本我的圆融。
嫉妒不是洪水猛兽,它更像是一种你进我退的游戏。
你把主动权交给它,它支配你、操控你、玩弄你。
你紧握主动权,它臣服于你,协助于你,助益于你。
它只是一种情绪,需要正确的认识、引导和排遣。
嫉妒帮你认识自己,找到自己。
人这一生,总要学会如何跟嫉妒打交道。
你要看穿它,才能不恐惧;你要借力于它,才能提升与进益;你要放下它,才能不为他人所累,回归本真的幸福。
看穿、利用、放下,这就是嫉妒的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