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会宁老封尘 惊现千古乱马川 || 作者 杨进荣


揭开会宁老封尘 惊现千古乱马川
作者    ‖    杨进荣
辛丑九月,一连数日,阴雨不开。今天,天气转晴,约应奇和李金,到素有历史传说的甘肃省会宁县刘家寨子镇元淌村乱马川社一观。
从刘家寨子镇向南十公里车程,下唐家坡、过枯水河,就到了乱马川。
当地坐家达百年以上的大姓刘家后裔刘建信接待了我们。老刘性格开朗,热情好客,拿出多年贮藏的一品陈酒召呼我们,关于乱马川的故事,他从祖上口中听传下来的零星故事很多,但连惯的、能佐证史实的可凭之证奇缺。
乱马川,原叫论马川。乱马川宋城被屠后,改名乱马川。论马川兴盛在宋。匈奴攻城掠池是在元代。从现宁夏海源县红羊房到乱马川,再到会宁河畔镇,沿川原有车道,宽六米左右,两辆马车可并行,现间段性的路道遗迹还十分明显。宋时夏日驯马,方园几十里车道尘土飞扬,马嘶啼疾,场面非常宏大壮观。
乱马川残城一般人推认为宋时所著,城长八十米,宽六十米,城北墙因被枯水河的洪水逐年蚕蚀而塌陷于河。城池现发现有六口古井,井深四十米左右,井底与枯水河沙层相平,井用二寸厚杏木板箍成。现当地刘师(木匠)所用推刨,系井内挖出的杏木所制。两千年,木质瘸烂了表皮,刮开表皮,至今完好无损!
从河底沙土中渗出的水,供应了一城人和千万头军马的吃喝饮用。
当年,乱马川以北,刘家寨子以外,少数民族和汉民以及朝廷争纷不断,建寨筑城,练兵驯马,论马川,便是朝廷建在北地的一所既有防御功能,又兼供各军事要塞战马之需的驯养基地。传说从红羊房到河畔镇,一九二O年地震前,一马平川,地震后川谷撕裂,加上积年雨水冲涮,便有了既深又宽的枯水河。
宋时,军人跃上战马,在宽阔的川马道上,整日驰骋训练!训好一批,送走一批。
解放后至今,当地村民推地建校,有大量死人头骨出现,前几年有村民用探杆探测古井,借用好多绳子打结相连,快下到井底,只感井底阴冷异常,通过携带的手电筒照射,下面全是白骨,赶忙打出信号,让在地面上拽绳子的人拽了上来。
大量头骨埋在城池周围,无数死体被撇在深井之中。这么血腥的场面在陇中大地还不多见。但我数次探寻,念地域在不同朝代划管县名各异,翻遍新旧《会宁县志》《靖远县志》《西吉县志》《海源县志》均未记载,这么大的城池,记载几句也属正常,遗憾的是,片言只语都没有。好似这个地方在附近各县根本没有存在过一样,无数的故事都被岁月收藏,只能让后来的我,空有一腔情怀,无法找到历史的真谛。
从东河村双湾社到乱马川,至今存有五个塌盘盘营,乱马川南山上至今还有一座烽隧(烽火)台的残迹。
站在元淌坡顶俯看乱马川,秋色已把川山熏染的一片苍茫。残城在秋阳的照射下,苟延残喘地静立在枯水河的南岸。西南山顶上,名寺九龙山被云雾包裹着,有几分灵动的意蕴缥缈其上。该寺先有张真人掏银两修建,并在其上修道圆寂,后被烧毁。刘氏族人到此,地震后占田为业,并很快致富,便又重兴修建九龙宝寺。解放后大多庙宇被拆除,改革开放后恢复重修。来到刘家堡子,堡子坐癸山丁向,走丙字门,实乃生息吉地。刘氏族人百年前从陕西泾阳县迁居此地周围,因地震回乱,几经搬移,伤人不少。解放前系当地富庶之族。至今人口畅盛,究其原因除刘家人能吃苦耐劳而外,与其慈善乐施,捐资重修九龙山不无关系。
车行至乱马川,沿岸群峰逶迤错落,开关自然。远古时代,东西有驻军严格把守,外军入侵乱马川,十分困难。有水易守,是此处筑城养马的主要原因。
站在废弃的南城墙上,城池周围玉米叶子发黄,老乡开始收割。洋芋有些还在开着蓝花,落雨迟,颗不多,正在生长,但愿浓霜能迟降几天,让幸苦一年的百姓有一个好的收成。
而今的乱马川静的有点让人心悸。据杨建林先生讲,平时只剩几位牧羊的攒劲人,大多都是老弱病残者留守。
昔日战马嘶鸣,旌旗烈烈的盛大繁闹的场面已被雨打风吹去,没有几个人能说清它的过去,更没有谁能知道它的未来。生存在乱马川的人,悄无声息地居住在残城以南,此地似一座座失去灵性而被遗弃的寺院,一两个人偶尔进出,放羊,铲苜蓿,种点洋芋玉米。
时间可以磨平一个人的心性,岁月能够增删一个地方的光芒。乱马川是否就是一处被尘封在岁月深处而失去光芒的地方。
乱马川,你是一部散遗民间的绝本古籍。不知曾经你的惊世骇俗,如何更改成而今你的处变不惊?落寞荒凉地让人眼泪汪汪!
乱马川,你是一位有过很多故事的谢世老人。但你的故事被遣散在历史的尘埃中。后来人啊,不知因何缘故,都没舍得花费一寸纸张,让我在云山雾海中,看不清你的模样。你可曾知道,喜欢史海拾贝的我,离开你时有多遗憾难忘?
乱马川,你是一幕历史悲剧。那么多的人头白骨,无序地被黄土掩埋。他们从何处到此,祖籍何方?是被屠戮的城内百姓,还是为守彊土牺牲烈士的遗骸?无从查考。今天看来,这些人都是中华儿女,相互残杀,最不应该!如果人有未卜先知之通灵,无论汉族、回族,还是蒙古族,可能都不会发生如此血腥之残案。因为我们都是一个家,这个家叫中国!
乱马川,一座被遗忘的历史古地。企盼有更多的人,通过考古发掘,揭开历史真相,正本清源,还原乱马川的本来面目!
知道事情而不知事情的真相,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今天的我就有这种不忍不安,因为我到了风情千年、有历史残迹的乱马川。
作者杨进荣,曾用名绿云、罗巴、走天涯。甘肃省会宁县人。本科学历。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时代起在《中学语文报》《诗歌报》《散文林》《诗人》《驼铃》《白银晚报》《白银文艺》《甘肃日报》《首都文艺》《乡土文学》《乡韵》《陇上风情》《天南地北会宁人》《中华诗词》中国网、神州网、《今日头条》《陇上风情》、凤凰网等网络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多篇。有《抱朴》散文集出版。现供职央企,从事管理工作。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周末》《雪落会师园》《今夜的雪,湿了我的眼睛》《丑娃的故事(小说)》《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一一写给抗美援朝还健在的一位老兵》《乡绅——杨儒林先生》《活着》《我的故乡并不美》《“为了这口气”——长庆油田第四釆油厂洲20集气站正式投产侧记》《醉爱青山绿水间》《时光失语,惟石能言》《生若夏花》《霞怜池塘一席苇》《风正花浓会师园》《华家岭上》《“端午时中夏,人清时世长”兼写“山里人”——题送魏其儒老师》《凋谢的花瓣》《念那三个人》《听那一声钟 品那一杯茶》《毛乌素畅想曲》《烟火里生成的人(外一首)》《小时候》《“懒”爹“秀”娘就是天》《春色满园》《远方(外一首)》《跨古越今说刘寨》《初春,与你在一河清流里的相遇》《春天,我的爱》《幽思浊泪堡子山》《留在故乡的人》《写给马镜阳(外三首)》《农事修成了心境》《荒村》《一场春雪落故乡 》《推磨》《廿三的爆竹》《故乡人忆(一)(二) 》《父亲的天良》《故乡的那一口腌缸肉》《感念老师  恩重如山》《春雪润故园》《足至辋川,相遇王维》《印象陕北(两章)》《太乙近天都》《两个玉米棒》《沙漠人家》《家乡的那棵老杏树》《思学感悟(两篇)》《生如夏花》《半城湖光一城景》《会宁刘家寨子,一部古旧的书》《崇山残堡话刘寨》《红柳》《天地同哀(二首)》《心怡风来一地浪》《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一)》《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二)》《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三)》《短篇小说〈乡事村人〉(四)》《拜佛》《三舅舅》《中考时,我走进了故乡》《诗六首》《母亲与麦浪》《活的村名里有消失了的姓》《姨娘》《大伯》《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一一怀念老哥杨生春》《会宁古镇刘家寨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