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逆从

​分部逆从:

皮部中的浮络

分为三阴三阳

有顺行

与逆行

的不同

脉道分为二

经脉和络脉

简称为经络

经是“纵丝”

直行的主线

络是网络

经络

的主要功能

为运行气血

例如:

水者地之血气

如筋脉之通流

经络的阴阳之分

经络也有

阴阳之分:

位于肢体,内侧的为阴

位于肢体,外侧的为阳

为了辨明

经络阴阳

中医学家

用阴阳来去

给经络命名

例如:

位于上肢内侧的分别为

手太阴、手少阴、平厥阴;

位于上肢外侧的分别为

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

位于下肢内侧的分别为

足太阴、足少阴、足阙阴;

位于下肢外侧的分别为:

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

经络相互联系:

经络之间

相互联系

并非像想象的

那样有始有终

各个经络

相互连接

有顺存逆

手之三阴,从藏三手;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经络与脏腑:

上古圣人,论理人形,

列别藏府,端络经脉,

会通六合,各从其经,

气穴所发,各有处名,

溪谷属骨,皆有所起,

分部逆从,各有条理,

四时阴阳,尽有经纪,

外内之应,皆有表里

经络,有阴阳之分

脏腑也有阴阳之分

五脏为阴

六腑为阳

阴经属于五脏,而络属于六腑

阳经属于六腑,而络属于五脏

例如:

手阴经与胸部的肺、心相联系

手阴经、足阴经与头部相联系

足阴经与腹部的脾、肝、肾相联系

经络与大自然:

经络的,阴阳运行规律

同大自然旳,阴阳运行规律

相统一

浮络的认识(上)

络脉的组成:

由十五大络

和无数浮络

络脉病,分两种:

一种是较深的大络与经脉

之间不协调所引起的疾病

一种是较浅的浮络与经脉

之间不协调所引起的疾病

古人对浮络的认识和

浮络病的表现及治疗

继续阅读之前

要先放下以前

对根结的认识

尤其是要

放下对于

太阳为开、

阳明为合、

少阳为枢

的旧认识

无论这种

开阖枢理论

看起来符合

心中的想象

但是客观并不符合

《灵枢经》的本意

是曲解根结的理论

《根结第五》:

太阳为关、

阳明为合、

少阳为枢

关键理解错了

那么一切延伸

也都不合本意

《根结第五》

奇邪离经,不可胜数

不知根结,五脏六腑

折关败枢,开阖而走

阴阳大失,不可复取

这是总的概括

奇邪离经的病

而且下边的内容都是

讲浮络的运行及病变

并非所有的病都可以

用根结的理论来解释

《素问·皮部论》

是在讲关合枢

浮络行于皮部

皮部就是浮络

只是名称不同

《本输第二》

经脉是如何

由细流逐渐

汇聚成大河

最终注入

人体深部

《根结第五》

络脉如何,由细流逐渐汇聚

最终注入,人体主干的经脉

足太阳

根于至阴

溜于京骨

注于昆仑

人于天柱、飞扬也

以太阳经的浮络来说

气血

由小趾末梢开始汇集

到京骨附近越聚越多

到昆仓附近

就聚集成潭

继续越聚越多

下肢的络脉,从飞扬穴,注入到大经

头面的络脉,从天柱穴,注入到大经

经脉都注于

五输穴的输穴

就是经走到,输穴附近

像河水一样,汇聚成潭

因此在

输穴附近

多能摸到

脉搏搏动

络脉都注于

五输穴的经穴上下

在络脉所注的位置

附近多能看到血络

如果有怒张的血络

无论大小

也皆需要

点刺放血

决出多余的

流通不畅的

恶血

树有本末

枝叶为末

树根为本

人体浮络

亦有本末

即根与结

四肢末梢,为络脉的根

头面,为络脉的结

大部分,外来邪气,侵入人体

都需要,先过肌表,这一关

人体的,浮络密密麻麻

充满了,全部人体肌表

这些浮络像

忠诚的卫兵

守护着人体

《根结第五》

人体的浮络,比喻成大门

主司着人体,气的内外出入

大门由

关、合、枢

三部分组成

关是门栓

合是门面

枢是门轴

人体阳面的浮络:

太阳为门栓

阳明为门面

少阳为门轴

人体阴面的浮络:

太阴为门栓

厥阴为门面

少阴为门轴

门栓、门面、门轴都非常牢固

则人体的浮络,能够正常工作

任何折损都会,打破人体平衡

太阳为关

阳明为合

少阳为枢

故关折

则肉节渎

而暴病起

故暴病者

取之太阳

视有余不足

渎者皮肉

宛膲而弱

合折

则气无所止息

而痿疾起矣

故痿疾者

取之阳明

视有余不足

无所止息者

真气稽留

邪气居之

枢折即骨繇

而不安于地

故骨繇者

取之少阳

视有余不足

骨繇者节缓

而不收也

骨繇者摇也

当穷其本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