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宏生命日记(255): 酒驾尚且受罚,顽童岂能不打
胡子宏生命日记(255):
酒驾尚且受罚,顽童岂能不打
(一)
沧州琴台写了一篇《好孩子是打出来的吗》,引发了粉丝们的热议。琴台反对老师以暴纠偏,自有情理。她不反对校园教育的惩戒,但她认为,学校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切。在她眼里,老师的耐心说服教育,似乎成了治病的良方。
嘿嘿,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干。如果让琴台姐当几天班主任,以她的性格,早就河东狮吼,跟那些顽皮学生拼了老命。作家,尤其是女作家,可能把学校教育想象得花好月圆。她的论点,遭到了一线老师的反对,有些老师取消了对她公号的关注。
多年来,我们的舆论宣传,过分渲染了学校教育的魅力,似乎学校教育可以让一个孩子脱胎换骨。“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要不懂教育的老师”这句话众多教育工作者头上的紧箍咒。可现实中,学校教育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医生,不会治疗好全部的疑难杂症。警察,不会管束全部的违法犯罪。再明亮的眼睛,也不会把眼帘下的事物尽收眼底。你要是指望着学校教育解决青少年成长的全部问题,岂不是天方夜谭?如果能在学校里,就把学生教育成完人,那还要公检法干嘛呢?警察岂不是要失业了吗?
因此,我谨慎支持琴台的部分观点,但是我反对她对学校教育影响力的扩大化。优秀生不是教师们打出来的,他们优秀,实际上更多地归功于家庭教育的影响。而后进生之所以令老师头疼,确实因为家庭教育出现了纰漏。
家庭教育出了纰漏,就会出现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家长。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家长跟学校闹事,跟教师吵架,如果学校乃至上级教育部门,不能旗帜鲜明地站在教师立场上,而是息事宁人,反过来批评老师,于是,就没有哪个老师愿意因为对学生管理严格而惹祸上身。
难怪,昨晚我那篇《老师们要记住,对有的学生就要果敢放弃》,不仅引来了老师们的点赞,而且有老师告诉我:我们早就在悄悄地、果断地放弃那些无赖家长的孩子了。
有老师坦言道:我也曾下定决心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但是学生的劣根性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一个无理取闹的学生背后,肯定有一个蛮横的家长!多次的劝导,多次交涉的无力感,让我不得已有了放弃的念头。
(二)
好孩子是打出来的吗?不是。单靠简单粗暴的打,任何家庭都培养不出所谓的好孩子。家长的言传身教和育子有方,是培养出一个好孩子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环境,也使得好孩子避免了不良习气的沾染。
好孩子之所以是好孩子,有一点不容置疑,那就是,好孩子必定是有规矩守规则的。
要想让那些屡教不改、暴戾且无赖的学生,成为大众认可的好孩子,跳过了惩戒,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时候,我家点的是煤油灯,妈妈说了无数次,不让我和妹妹用手去触碰燃烧的火头,但是,那种好奇一直在催着自己去摸摸那发光的东西是什么。终于有一天,我去触摸灯头,结果被烫得哇哇大哭。从此,我再也没有摸过燃烧的灯头,我知道,那是烫的,而且烫得很疼。
对年幼的我来说,手指头被烫疼,就是最管用的惩戒。
大人应该明白事理吧,但总是有人会酒驾,他们心怀侥幸心理,结果呢,被警察逮住一次,拘留几天,罚款且扣分,一下子就改正了。关于禁止酒驾的宣传开展了千万次,哪个驾驶员不懂得道理?大人且明知故犯,何况一个孩子呢?
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道德高尚的人不是警察管教出来的。但是,好孩子、道德高尚的人,都是懂规矩的人。让一些柴孩子和缺德的人,成为守规矩的良民,必须要惩戒。不遭受违规之疼,怎么懂得规矩的重要性呢?
琴台回避了一个焦点问题,想让赖孩子成为所谓的好孩子,除了“打”,你还有好办法吗?几千年的中国教育都验证了一点,玉不琢不成器。如果靠讲道理就能奏效,那么古人干嘛非要在私塾里准备一把打手心的戒尺呢?
往往是,赖孩子必须要接受严格的惩罚,才能改变恶习。以前的少年劳教所,不就是对畸形成长的孩子的惩戒所吗?
所有的惩戒措施,都不是让接受者感到身心舒畅的,要么心理难受,要么肉体难受,或者身心都难受,否则,怎么算是惩戒呢?
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但是顽童想成为好孩子,必须要接受点身心之痛。如果单靠和风细雨的说教就能成功,那么,为什么千万次宣传依然制止不了酒驾呢?
(三)
其实,令教师们头疼的不是顽童,而是顽童背后的那些蛮横的护犊子家长。
有读者给我留言道:我小时候见过父母狠狠地打孩子,孩子屡教不改,老师告状到家长那,家长吊打孩子,抽打责骂,孩子的叫声听着瘆人,30多年过去了,那副情景至今还记得。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父母和玩伴的家长,都是无条件配合老师的管教。我在学校受了老师的惩罚,回到家里不敢告诉父母。如果有学生犯错,老师通知家长,那么,学生轻则受到痛斥,重则要挨皮肉之苦。在我12年的求学中,从来没有见到有学生家长跟老师吵闹。老师惩罚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即便是再调皮捣蛋的学生,遇到老师,也像是老鼠遇到猫儿。为什么呢?因为他背后没有家长给撑腰。
如今,世道变了。也许是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孩子,两代人守着一个娃,无形中会娇惯孩子。加上90年代初《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出台,使得学校老师对学生的管教,变得缩手缩脚。孩子们的心灵日趋脆弱,加上课业压力较大,校园问题日益增多,学生跳楼的惨痛教训也日益增多。此时,家校矛盾变得激化起来。有些家长开始与学校老师产生对立,他们接受不了孩子受惩戒,而孩子也变得蛮横无理,无法无天。
有一所初中学校,一个女生没有完成作业,老师令其罚站。女生就敢于不服管教,恶语相向,师生之间发生冲突。家长闻讯,在网络上大肆宣扬,并且告发到教育局。校方为了维护校园稳定,批评了老师。违纪的学生占了上风。
试想,任何一所学校,一旦有这种家长寻衅闹事,有几个教师还敢于惩戒学生呢?她不写作业,关我屁事?我严格要求她,却被她和家长视为仇人,我怎么不放弃她呢?她即便将来沦为最底层的打工妹,也是她咎由自取,会影响我一分钱工资吗?
尤其在一些乡镇中学,那些染指头发、叼着香烟、打着口哨的劣质学生,好言好语没法规劝,严格管教却容易惹来伤身之祸,你说让我怎么教育他们呢?通知家长?这种痞子学生,本身都是家长娇惯出来的,家长早已没法管教。此时,沧州著名作家琴台大姐,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对这些学生,学校教育实际上已经无济于事,只能等待着社会法制,去做他们心灵的手术。
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但是好孩子在成长中,肯定会服从惩戒。对那些屡教不改的柴孩子,家长都无动于衷或无可奈何,学校敢给他们惩戒吗?没有法律依据,再加上有护犊子家长四处告状,老师们除了放弃他们,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酒驾尚且受罚,顽童岂能不打?打,不一定非要让孩子皮开肉绽,但肯定会让他接受些教训。那些醉酒驾驶的司机,只有在拘留所里住几天,今后才能抵御酒瘾。和风细雨的说教,阻止不了酗酒的司机去醉驾,更教育不出来好孩子。
(四)
这里,想对教师们说几句。请您继续抓紧对学生的惩戒和管理,同时要采取稳妥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交流对学生的管理措施。对毛病多的学生,教育和惩戒中,要征得家长的支持。
在对学生惩戒的过程中,最好不要产生正面的冲突。一旦学生蛮横无礼时 ,及时通知家长,老师与家长共同惩戒,是更好的办法。
增加学生犯错的成本,是学校惩戒的好办法。在大名鼎鼎的衡中,当学生触犯规矩后,学校往往会通知家长,把孩子领走反省数日。家长奔波到学校,要请假开车。接了孩子,再送孩子,又是一番折腾。用不着太多的言语数落,学生就会知道违纪的后果。
放弃,是最无奈的选择,只能针对那种不懂情理的家长,只能在自身遭受人身伤害的危险下,才不得已而为之。
这里,我也想对家长们说几句。有很多家长,自己对孩子管教无方,就寄希望于老师。也许,在孩子眼里,老师有更多的威严,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孩子是自己的孩子,不是老师的孩子。我们必须配合老师,完善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一般情况下,家长应该无条件地遵从老师的安排,而不是吹毛求疵。
我们为人父母,有时候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往往容易情绪化。那么,我们也要理解老师的辛苦。班级几十个孩子,老师们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我们孩子身上。甚至,老师在管理孩子时,也难免情绪化。老师也是人,也难免说出不中听的话。如果家长非要跟老师辨明是非,分个高低,最终吃亏的是自己家孩子。
请不要对老师这一职业强加上很高的使命。教师,说白了,就是一种职业,我们不能指望着老师们废寝忘食、殚精竭虑,真正成为“蜡炬成灰泪始干”。尤其是小学和初中家长,我们要明白,这个阶段,孩子的受教育影响,一半以上,要来自家庭。如果你想一劳永逸地退给学校,最终吃亏的是自己的孩子。
当你义愤填膺地想跟老师辨明是非的时候,当你觉得自家孩子遭受了奇耻大辱的时候,当你想让老师身败名裂的时候,请记住,这种“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行为,实际上坑害了自家孩子的成长。无论你取得何等辉煌的胜利,实际上,你娇纵着孩子跟老师作对,在逼着老师放弃对自家孩子的管教。
若非遇到那种流氓无赖的老师,家长们请记住,老师的管教永远是对的。即使有些委屈,为了自己孩子的成长,也要与老师保持正能量的足够一致。毕竟,学校教育中,教师是主导,家长只有成为老师的朋友和助手,才有益于孩子成长的顺利。
胡子宏,供职于河北邢台市文联,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河北作家协会会员,20多年来,在全国400多家报刊发表200多万字的散文随笔。作品有8篇次入选8册大中学课本、阅读教材。2016年7月罹患鼻咽癌,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