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丧三年紧,一婚十年穷?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农村,在红白喜事上有很多讲究,就是因为讲究的多,才留下不少关于红白喜事的俗语。我今天来谈谈,先人们用敏锐的智慧总结出来的一句话,到现在也已然实用的俗语,叫“一丧三年紧,一婚十年穷”。婚丧嫁娶家家有之,为什么先人们要说:“一丧三年紧,一婚十年穷”呢,想知道原因吗?请看下文!
先人们给后人留下的婚丧嫁娶习俗,本应是文化的传承,婚庆喜俗是给新人留下的美好记忆和难忘的瞬间;丧葬习俗,是让后人更加珍惜和缅怀先人。但是在不断的流传和发展中,受炫耀、跟风、攀比思潮的影响,导致在婚、丧之事上的花费越来越多,致使很多家庭难以承受。为了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哪怕是高筑债台,也要死撑下去。
“一丧三年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办一次丧事,三年内花钱都受限制。过去的我们没经历过就不谈了,就说说现在办丧事吧。假如是谁家摊上了白事,有办三次宴席的习俗,即三天宴(也叫倒头纸)、出殡宴、回丧宴。其间还要请唢呐班子,搭台子,唱大戏,还要置办一大堆封建迷信的纸船车马、凉亭楼阁。办宴席的钱不算,竟在这项无用的开销,就得花费好几仟块钱。粗略的算一下,一头白事,事主的透支,大约都在万元以上,甚至还会更多。
由于农村受到几千年的封建迷信习俗影响,当你遇到了,就得这样办。假如你不照着这个样子去做,就会有人在背后戳你脊梁,说你不孝顺,这是送别的最后一程,你还舍不得花钱。其实,每个人都知道浪费,还得照办不误,即便没钱,借钱也得打肿脸装胖子。粗略的计算一下,遇到一头白事,事主的透支大约都在万元以上,甚至还会更多。真的是办一次丧事,三年之内手头都会很紧张,所以就有了“一丧三年紧”之说。
“一婚十年穷”,它的意思是说,家里有个结婚的,在十年内,日子过的都会是紧巴巴的。这样的说法以前就有,可到了物流横飞的现在,那可就更严重了!我认为说的还少了,就拿我们家乡婚庆花费来说吧,谈到结婚,男方家,光凭在农村有两层小楼那可不行,必须要在县城或镇里买房才行。有房没车也不行。竟是订亲礼、彩礼、上车礼等等,估计没有个十万八万的,恐怕也别想婚。再加上婚房、车子,保守计算也得七八十万。而我们当地农民仅靠种地年收入,除去种子、化肥、及农药,真的所剩无几。七八十万,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也许不止是十年,甚至是一生的不懈奋斗,都难能达到终点。即想把娶媳妇进门,又想保住不值钱的面子,只好打肿脸撑胖子,靠借钱来支撑面子,也得把孩子的婚结完。剩下的债务,全靠紧衣节食的在还,说句“结婚穷十年”,并不为过,就按现实实例来讲,的确如此,甚至还得超越多多。
我认为“一丧三年紧,一婚十年穷”,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许在农村还会愈演愈烈。现实生活中真的出现了死不起,婚更是结不起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伪孝和跟风,要想解决伪孝,就必须要破除封建迷信思维,正确树立厚养,薄葬之风气。要想根除攀比之陋习,也许还需每个人的认真反思和换位思考,假如是我,该咋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