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亲邻是“等秤”
禅堂湖土话:
亲邻是“等秤”
文/胡桃夹子
我们 禅堂湖一带还有这么一句土话:亲邻是“等秤”。
“等与秤”是两种度量物品的器具。
“秤”有一斤十六两和十两的两种,“秤”只能称一件东西是多少斤,至多精确到两或者“半两”。对小于“两”或“半两”的东西就无法称了。这“等”的作用,就是用来称量“秤”所不能称的轻小东西。“等”能精确至毫厘,多用于称量金银药石等贵重物品。所以从前这“等与秤”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称量东西所离不开的最精确的两种器具。
因为“等”和“秤”的精密准确,童叟无欺,在人们的长期商贸交易中,确立了至高的信誉和地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又被有心的人借用,引申、纳入到了语言交流的范畴中来。“等和秤”从此被“置入”了人们的心里,又作为了衡量品行的一种最高标准。
“亲邻是等秤”,是一句劝慰人的话,意思是,不管事情的表象是什么样子,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公正公平的标准。
在交往中,对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允,最能看出来一个人的品行好赖。
如果占了便宜的人不仅不知道感恩和愧疚,还巧舌如簧,百般狡辩。恰巧吃了亏的人又笨嘴拙舌,不善言辞,如此肯定会激起人们的公愤。这时候就会有好心的人站出来为公道说话,在谴责那刁钻之人的同时,定会劝慰那吃亏之人:不要难过,我们亲邻都看着呐,大家伙心里都有杆秤,谁对谁错,我们清楚。
这也许就是“亲邻是等秤”的形成和由来。
行文至此,在佩服我们中华民族语言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同时,更佩服这些流传于民间浅显易懂,又富含哲理的语言魅力。通过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和教化,最终使它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标签的一部分。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一级作家,灵璧禅堂湖人氏陈长柱先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