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灵璧大庙小白龙探母故事(下)
忠孝美德成佳话,白龙探母世代传
文/出泥不染
三、白龙探母
小白龙安葬了母亲,升到天庭,被玉帝的令臣李长庚送到天师张道陵的上清官去当书童,受教学艺。时间长了思母难忍,一心想回家探母,每到宫外,就面向北方流泪,饭不想吃,茶不想饮,夜不能眠,体弱面黄肌瘦。
张天师看出小白龙想娘的心思,因他不是一般仙人,行动必有风雨,不能自作主张让他回家探母。一日鬓发斑白银须飘胸的李长庚老人回殿复旨,路过上清宫。张天师见太白老人来到宫上,谦逊地说:“李老今日光临寒舍,有失远迎,请上座”。令小白龙上茶。太白金星见小白龙愁眉不展,问其何故?小白龙说想娘了,太白老人替小白龙向张天师请假,天师答复,七月十五日准假回家探母,并要上奏玉帝准本。
太白金星到灵霄宝殿复旨,顺便稟奏小白龙探母一事,玉帝准奏,令巳时去,午时回,要和风细雨。太白老人转告天师,张天师准小白龙回家探母。
小白龙高兴万分,出了宫门,纵身一跃离开天庭,变成一条巨大的白龙,从天空向北方飞来,顿时北方半个天,黑云滚滚,狂风怒号,山摇地动,大雨倾盆。小白龙探母心切,忘掉了和风细雨,快行似箭,穿越云空,飞过万水千山,来到母亲坟前,龙爪一挥,如万把钢锹向母亲坟上添土,一时坟墓大了起来,高有十余丈。
小白龙变成书童在母亲坟前,摆上祭品,斟上玉液琼浆,把金银纸箔燃成灰烬,趴在坟前连连磕头,哭声震天,大有依依不舍之情,眼看午时要到,不得已要离开。随即变成白龙,一声长吟,腾云而去。
小白龙探母,恶风暴雨,墙倒屋塌,庄稼被刮倒,有的大树被连根拔起,鸟儿被风雨打死成堆。白龙回到天庭,被打入天牢,玉帝令天曹官魏征斩死白龙,午时三刻赴刑场。
太白、天师、观音讲情不准,李长庚暗去告诉王母,王母速来以理说服玉帝:“白龙探母翻土筑坟变成书童,焚香点烛摆供品,斟洒祈祷,纸泊化灰,叩首跪拜,恸哭祭奠,陛下限巳时去,午时回,时间太短,白龙怕误时辰,飞行急速形成恶风暴雨成灾。这件事陛下有责,白龙无罪。白龙是个孝子不能斩,若斩白龙,天、地、人三界不服”。
玉帝认为王母言之有理,赦白龙不斩,封为孝龙。训白龙准你探母,带罪立功,做凡间忠孝双全之事。
四、探母施德
清朝乾隆二十二年,钦差吏部侍郎裘日修、安徽巡抚高晋,为解决淮北、宿、灵、泗、濉水患,新开发从濉溪经浍堂沟、大路、大庙入泗县等地,到盱眙入洪泽的濉河。开河挖到龙母墓地,朝廷钦差不准动龙母坟墓,下令绕道向东开河一里,转向东南方向开挖到洪泽。
到乾隆四十八年,黄河溃决与皇家马路,平地一片汪洋,楼房成瓦砾,草房随水付诸东流。同年七月十五,小白龙回来探母,见此惨况非常难过,濉河被泥沙淤浅,不能行船运输,河道不通,大雨成灾。他决定拯救苍生,为民出力。于是在河中打了一个滚身,向上游翻拱淤泥游沙,返回来拱向下游,穿过谷堆湖洼地,拱到盱眙。到盱眙西北部一带,地下岩石坚硬,翻拱不动,拱开的岩石碎片,像刀子一样刺破他的全身,遍体鳞伤,直流鲜血,累得几乎晕了过去,不想动弹。但他想到水患忘掉了疲劳,忍着疼痛,头一摇尾一摆,深入水下,用龙角翻拱岩石,用了全身力气把岩石拱开。这时,小白龙的双角折裂,疼痛难忍,但他仍继续翻拱淤泥砂石,越过洪泽,高邮等湖南下,经扬州地界拱到长江,把波涛汹涌的洪水送入长江,流向白浪滔滔,浩瀚无边的大海。
小白龙治水,使濉河成为大江似的水上通道,使谷堆湖洼地变成沃土良田。沿河一带,旱能灌,涝能排,确保年年丰收。到民国32年,龙母墓东的高场庄,还是规模很大的水上码头,停泊的船只有几里路远。大小船只来往如梭,把南方的大米,蔗糖等物资运到北方,把北方的小麦棉花等物资运到南方。由于水、陆畅通,促进了经济发展,大庙从此有了盐槽、布庄、骡马市、粮食行、猪羊市、酒坊、油坊拿各行各业生意兴隆。经济繁荣,掀起了文化高潮,民间文化娱乐也开展得轰轰烈烈。
为了纪念白龙的忠孝功德,人们一直把这个美丽的传说延续至今。故此,每年的七月十五,这里便自发的形成了白龙探母庙会。故事虽以过去几百年,但他的忠孝、善良一真在世间被传颂着,这便形成了一种民族文化风俗,被世代相传着。
(本文作者系灵璧大庙人、灵璧家园网知名写手朱现凤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