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读》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少年聪慧,早有文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四杰”。上元二年(675),前往探望父亲,次年渡南海时不幸溺水,惊悸而卒。有《王勃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编诗二卷。清人蒋清翊有《王子安集注》(上海古籍,1995)。
毫无疑问,位列四杰之首的王勃,在初唐的诗坛上,绝对是一流的诗人。他家学浑厚,又能刻苦,十来岁便开始发奋著书,尤其滕王阁上临时发挥的那篇《滕王阁序》,更使他一举成名。不过,不知是否这一次宴会上的构思过于辛苦,用尽了他的全部才情,除了举世传诵的那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外,我们竟很难再找到一首稍微见点才情的诗。但他的名气又实在不容置疑,于是我们只好无奈而又乐观地猜想:他的许多好诗,都散佚了。(注:史载王勃有集三十卷,已佚,明人张燮辑得十六卷。)
附带说一点,王勃应该算是唐代较早一个提倡诗歌变革的诗人,他的朋友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转载了部分王勃的意见。这些意见,基本上开启了陈子昂的先河。(注:杨炯《王勃集序》:“(王勃)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
城阙:指长安的城郭宫阙。 风烟:即风景。(见施蛰存《唐诗百话》第2话。 三秦:项羽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故后人多以三秦代称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 海内二句:从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二句化出,但更精炼,故历来传诵。 无为二句:不要在分别的路口,象小儿女那样伤心哭泣。 儿女:儿女子的省写。指未久经人事的年轻人或见识短浅的妇人。《史记·高祖本纪》:“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后汉书·来歙传》:“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此处用做状语。 沾巾:流泪的代语。之所以不说流泪而说沾巾,是为了押韵。又因为“巾”字属平声真韵,同韵字较多(即宽韵),较为常用,故唐诗中多言沾巾不言流泪(尤其在韵脚处),如杜审言诗: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