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全:特斯拉在中国量产,真的值得那么高兴吗?

科技洞察 丨 深入科技行业最前沿

“创新是制造业升级的原动力和主引擎,资本是助推企业发展的助燃剂。”当前,全球制造业的分工布局正在发生变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中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支撑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制造业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竞争局面。

10月25日,以“创投风口:科技创新与制造升级”为主题的大咖沙龙活动,在温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举行,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做了两个小时的讲座和分享。

关于中国制造的发展趋势,他是怎么看待的?目前的科技创新与制造业的结合机会在哪里?下面以清单体的形式,将核心内容分享给大家。

特斯拉上海工厂开始生产,先别急着高兴

特斯拉的量产大关,可以说是它的生死关。最近中国特斯拉厂的建成,开始新车量产,也让其股票一路飞涨。

这个事件令大家兴奋,也让我很感慨。中国制造业的效率无人可及,但是这些惊喜的背后,是中国资本、人力等的巨大付出,是中国给国外科技公司送出去的礼物。过去我们习惯吸引世界500强,而不是吸引未来可能成为500强的公司进来。

今天的500强只是过去,中国制造业可以为全球创新赋能,但是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对可能成功的企业和科技的预判,让更多科技创新公司建立、发展和成长,他们,才是未来。

对科技趋势的预判,让MIT名家辈出

我们知道先进技术的科技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科技成果的转化时间通常是5-8年。中国习惯给成名英雄颁奖,但是,对于MIT、哈佛大学这样的牛人辈出的机构,他们更多是关注、投资还没有成功的团队和技术。

谁可能成为突破者,在漫长的科技成果转化路上,预判非常重要。MIT、哈佛等美国名校之所以研发人才不断出现,就是他们乐此不疲,投资、竞争、挖人,进而使创新得以在本校发生。

技术走向市场的难题,如何克服?

我们知道,在技术成果的漫长转化过程中,企业家是这个事件的主要推动者。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因素我们不能忽略。

一是制造能力,这个代表了企业是否可以及时交付产品,能够抢占市场先机。第二是市场验证,大多数科技企业家太迷信技术而忽略了市场,殊不知把技术转成可用的产品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能为科技赋能的制造业,是未来的中坚力量

当国外大量的小科技企业成为创新的主力以后,制造和生产是它们最稀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全世界只有中国有。

为什么只有中国有这种开放性、大规模、复杂产品的制造能力?因为中国在帮助跨国企业做制造的时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出大量有科技制造经验的企业家,我们称其为“科技制造家”,而这才是科技制造业的中坚力量。

中国的制造就是世界最好的,我们要有这样的自信

并不是所有制造业都有价值,传统制造业需要做积极的科技转型。中国是全球科技出口第一大国,这一点我们自己应该足够重视。

中国解决了很多国家无法解决的量产问题,这个背后要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中国制造就是世界最好的,因为全世界制造的关键并不是制造本身,对接创新,为科技做制造,才是制造的核心和关键。

金融资本应该扮演产业协调者角色

我们知道,中国制造在科技创新中无可替代,但是这个事情的意义在世界范围内、甚至中国都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中国OEM是低端制造,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

对于科技企业,有自己的代工厂会有很大的资本价值和融资价值,而对于代工厂而言,即使目前并没有和科技企业建立明晰的股权关系,但是一旦科技企业上市,代工厂的价值也将得到最大的展现和发挥。在这个过程中,金融资本最容易形成产业协调,金融资本扮演了产业协调人的角色,我们希望做的是产融资本的具体方案提供商。

在讲座的最后,王煜全对在场的温州企业家、投资人等关注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升级朋友的积极提问,也做了相关解答。他认为,中国目前缺的全面硬科技,要做的是全产业科技升级。对温州甚至更多中国的企业家而言,首先要反思的是自己能为科技做什么,不是科技为我们做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