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常常说某地是“兵家必争之地”,究竟争的是什么呢?

自古以来,常常说某地是“兵家必争之地”,究竟争的是什么呢?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在史书当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熟悉的话,那就是某地某地,一直都是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而在古时候那些战乱的年代,也常常会有记载说,得到了某地,就如同得到天下一般,然后这块地方,就会被后世的人称为“天子之地”。

事实上,如果了解历史的人,也会察觉到,古时候,在群雄割据的最后,都会形成一种现象:几个诸侯,分别占据几个险地,然后将兵力都用在争夺一些地方上。比如说三国的荆州;或者说被称为“天下险关”的潼关、虎牢关、山海关等等。

那么,为什么这些地方,往往都会被诸侯所看重呢?说要争,究竟是为什么争?争什么呢?笔者今天,就来好好讲解一下。

一、争人口

我们都知道,因为古代的卫生条件还有自然条件,所以导致了很多人,是往往活不到五十岁以上的,但是人类既然能够活下来,自然就要靠集群。这样久了,人口就会在人多的城市,开始逐渐增加。古代没有先进的科技,也没有热兵器等物品,在战争时期,最能发挥作用的,毫无疑问,就是人口数量。也就是我们往往说的,“数量上的压迫”,这一点,在一些策略游戏上,最能体现出来。

但是我们常说解放生产力,是要有科技的。一张嘴,就要吃一口饭,笔者之前提到过,古代人往往受限于条件,无法活得太长。而农业上也需要劳动力,军事上也要人去服役,还要算上战死的或者失踪的。一场战争下来,人口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的改造还不是很有效率,人口往往会聚集在北方,没有那么大的流动性。因此,北方的中原,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这一块,在古代常常会被人所争来夺去。

二、抢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时,其实资源不像今天那么多,现在有很多水果或者粮食之类,都是大航海时代后,才传入了中国。比如辣椒或者一些水果,都不是中国古代就有的。这就导致了,如果想要满足大军的伙食,就要有足够多的粮食。因此古时候的产粮的地方,还有马场或者铁矿之类的,自然都是诸侯所重视的。

比如说今天的江南还有湖南等地,在古时都是历战之地,因为要保障有粮食,来养活自己的大军。况且在古时,没有农药,也没有重工业的科技,而粮食是需要土壤和水的。古代虽然可以靠人力来挖运河之类的,但是这么做,往往让百姓民不聊生。因此,不如直接依靠长江和黄河,要来得方便和简单。所以,夺下了这些粮区,就意味着,你也控制了足够的水资源,和其顺带的其他资源,人口也会逐渐增加和聚集。

三、守地理

受限于自然条件,再加上战争期间,也没有力气去搞什么开山改河道的事情。因此,在古代的兵书或者史书当中,往往不少有名的“兵家必争之地”,都是凭地形建立起来的关卡或者城市。这些城市,因为依靠地形而建立,缺乏交通手段的大军,往往是无法绕路而行的。比如说剑门关,在唐朝的时候,就被称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卡”,可以算得上是“咽喉要地”,绕路而行费的力气,不比打下来少多少。

哪怕是三国有名的灭蜀之战,姜维把守剑门,都拖延了邓艾将近数个月的时间,要不是邓艾找到小路,偷入蜀国腹地,那么还不一定打得下。而且就算是如此,邓艾的军队,在记载中,也损失了将近一半,并且为了保持方便,还抛弃了不少粮食。要不是蜀国投降,邓艾恐怕还会陷入无米可食的困境。此后,更是没有人再一次重现这场战,其难度可见一斑。

四、威慑性

最后一点,就是这些地方的代表性,往往要高于其他地方。“兵家必争之地”,在战争年代,我们都知道很重要,那么等到和平之后,这些地方必然会被统治者加固城防,派信任的人来把守。因此,在古代,这些城池只要不是太偏僻,必然会成为周围城镇、乡村的龙头和代表,如果这些地方被打下来了,就会给周围的城市,传播一个信息:“能打下这座城市的军队,可以轻而易举地攻破其他城市。”这就能有效地对周边造成威慑,瓦解其他守军的斗志,打响自己的名气。

这些地方,往往都是当时一个地区的“省会”,或者就是都城,比如说董卓进入洛阳,就把控了汉室,使得汉朝的威信力一落千丈,让东汉彻底走向了破灭。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