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马兰花,不知养肥了多少牛羊,芬芳了多少岁月

本文作者:李云彪


那天晚上,央视电视剧频道开播一部叫《马兰谣》的电视剧。大概说的是一批军人大学生在新疆罗布泊建立导弹基地的故事。里面有一个村子叫马兰村,村子里长着一种花叫马兰花,那样子和我们村的马兰花一模一样,一下勾起了我对家乡的回忆。

我们村坐落在村西小丘向东延伸处,中部高,南东北三面低。村南的低洼地带叫南滩,村东的叫东平,村北的叫北滩。村的四周被丘陵包围着,是一个三十多户的小村庄,一百多口人。南东北三面都长着马兰,马兰又叫马莲,我们那里的人叫马莲。特别是南滩和北滩,马兰长得非常稠密,丛丛叠叠,满滩都是。

大集体时期,经济短缺,买不起牛耕地的套绳,队长让男人挖马兰根,妇女集中起来剥根须,搓胚子,然后用搅绳机搅成绳子。马兰绳虽然没有麻绳结实、耐用,但它毕竟解决了耕作之急。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马兰的叶子也从它们发紫的根部悄无声息地钻了出来,先是鹅黄色的,后来一天天变绿。马兰茎上孕育的花骨朵也慢慢长大,趁你不小心的时候,忽然绽放出美丽的花瓣,有蓝、紫、白三色。马兰花开遍了南滩北滩东平,马兰的香飘逸在村庄的里里外外,马兰的美陶醉了村里的男男女女。马兰飘香十里,马兰芬芳全村。早晨,飘香的马兰送走了劳动的人们,晚上,吐芳的马兰迎接归来的男女。马兰花开,美化了我们的家园;马兰花开,滋润了我们的心田。马兰花开也是我们小孩一年中最快乐的事之一。

盛夏之时,一场大雨使北滩的两个小水塘溢满了水。雨过天晴,骄阳似火。水塘周围长满了马兰,水上面蜻蜓、蝴蝶飞来飞去,不时有鸟儿光顾喝水。孩子们被太阳晒得直往水塘跑,在水里嬉戏打闹,抓蝌蚪,逮青蛙,追蜻蜓……常常玩得忘了回家。

晚上,当袅袅炊烟缭绕村庄上空时,狗吠、鸡叫、猪哼、羊咩、马嘶、牛哞……与村外的青蛙、鸟的叫声混合在一起,自然形成了一首美丽和谐的交响乐。

端午节到了,村里村外的人们忙着抽上些马兰叶,破成细条,包扎粽子。用马兰叶包扎的粽子,别有一番清香之美,沁人心脾,让你越吃越想吃。

马兰花,从春到夏,一开就是好几个月,她们像接力赛似的,一花落英,马上又有其他姐妹绽放了。马兰花谢,果实慢慢成熟,就像一个小指头大小一样的玉米棒子,籽是紫红色的,她们紧紧抱在一起,任由风吹雨打,散落各处,再长出新的马兰。我们小孩好奇,在果实没成熟的时候,扒开马兰果的外皮,露出一排排整齐的小果粒,我们试着往嘴里吃,一吃,还有点甜味儿。不过,不能多吃,吃多了难受。

晚秋,打草的季节到了。选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队长一声令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开始一年一度的割马兰大会战。马兰叶晒干,是喂羊喂牛的好饲料,香甜可口,隔三差五喂一顿,足够一冬天吃的。土地承包到户以后,村里人们养起了兔子,马兰叶又成了兔子的最爱。

可爱的马兰叶绿叶黄,不知道陪伴我们的祖辈度过了多少个年头,她的叶不知养肥了多少牛羊,她的花不知芬芳了多少岁月,她的根不知给我们挣了多少钱粮。

也许,马兰是一种吉祥的花。大集体时,我们村是全公社的先进村。工分挣得最多,分红也最多。我们村还出了不少人才,光吃皇粮的就有十来个。几乎家家都有大学生。

近几年回老家,忽然看不到村子前后的马兰花了,寻寻觅觅,竟然找不到一丛。那两个小水塘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地的枳机草。大部分的村民已迁移出去,和其他三个村组成了新村。旧房子不是墙倒就是屋塌,满院杂草,偶尔能听到几声狗叫。让人倍感荒凉,甚是失落。

我想,或许是马兰完成了她的一个历史使命吧!

在辽阔的内蒙古高原上,曾经镶嵌着一个小村庄,周围被马兰花包围着,散发着清香,美美的。虽然她已成为过去,但她是我永远的记忆。

家乡的马兰,我爱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