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越多则密度越大,密度有极限吗?黑洞密度是不是无穷大?
一斤棉花和一斤铁的重量是相等的,但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它们的重量则相差巨大。为什么呢?因为棉花和铁的密度不同。
相同的空间之内,物质总量越多,那么密度就越大,铁的密度比棉花高,所以相同体积的情况下,铁就会比棉花重。任何一个物体,我们只要得知它的体积和质量,然后用质量除以体积,就得出了密度。那么密度有没有极限呢?以常识来看,似乎应该是有,因为空间是有限的,用物质将一个空间完全填满不留空隙,此时这个空间的密度也就达到了最大。不过,怎么才能够将一个空间完全填满呢?即使是一个完整的铁块,它也并没有将所在的空间完全填满,因为铁原子之间也是存在着空隙的。
密度最大的物质
事实总是与常识背道而驰,如果我们说密度存在着一个极限,那么我们却无法给出一个数值,说出密度的极限到底是什么。而当我们放眼宇宙,又会被不断刷新认知,因为在宇宙之中,密度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在宇宙之中,最耀眼的明星就是恒星,恒星通过自身的聚变反应发光发热。在恒星的主序星阶段,恒星通过氢核聚变释放能量,而在氢元素耗尽之后,向外的扩张压减弱,恒星内部压力增加,于是氦核聚变被点燃,如此,恒星上的聚变过程会一步一步向更重的元素推进。像太阳这样质量相对较小的恒星,由于内部的引力有限,核聚变在推进到碳或氧元素的时候就会停止,在因核聚变而产生的向外的扩张压彻底消失之后,恒星便会在引力作用下向内坍缩,成为一颗白矮星。
白矮星的密度很高,一颗恒星在坍缩为白矮星之后,体积会缩小为原来的30万分之一。
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在太阳质量的8倍以上,那么它的核聚变会继续推进,直到铁元素为止。因为从铁元素开始,核聚变不再释放能量,而转为吸收能量,而此时恒星会在强大的引力作用下坍缩,之后会反弹释放巨大的能量,这一过程被称为超新星爆发,大量的物质在这一过程中被抛洒到宇宙之中,只留下了一个高密度的内核,这就是中子星。
中子星的密度更大,一颗质量达三倍太阳质量的中子星,它的直径往往只有十几公里。中子星的密度之所以比白矮星更大,是因为强大的引力将原子核压碎了,电子进入到原子核之中和质子结合成为中子,中子又聚集到了一起,就形成了中子星物质。
中子要远比原子更小,所以由中子结合形成的中子星自然也就拥有更高的密度。
不过中子并不是物质的最小形态,中子星也不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在太阳质量的30倍以上,那么它会在强大的引力作用下无限坍缩下去,而最终形成宇宙中最强大的天体,黑洞。由于黑洞的引力过于强大,所以在黑洞的视界内部,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物质不断坍缩下去,因此,通常认为黑洞的实体只是一个密度无限大而体积无限小的点,称之为奇点。
这里最令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就是,密度为何会无限大,体积又怎么会无限小?无限大的密度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而无限小的体积又应该去如何理解呢?即使物质以基本粒子的形态存在,那么它也应该有一个体积,而并非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
无限大的密度
从数学角度来说,无限大的密度的确是存在的,因为在黑洞的引力作用下,物质会不断向中心坍缩。无论是大黑洞,还是小黑洞,用它的质量除以一个无限小的体积,都会得出一个无限大的密度。虽然我们无法理解无限大的密度是如何存在的,但它的确是存在。
根据宇宙大爆炸假说,宇宙也诞生于一个奇点,而这个奇点的物理性质与黑洞之中的奇点是相同的,如果我们把宇宙间所有的物质都变为基本粒子的形态,然后聚合在一起,那么得到的就不是一点,而是一个球,很大很大的球。而这显然与奇点的性质不符。我们无法理解奇点的构成,但奇点是一个密度无限大的点却是一个事实,而我们之所以无法理解密度为什么会无限大,很可能是因为在奇点之中,现有的物理法则都是失效的,所以超越了我们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