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易经》:益卦第四十二

【周易经文】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解读诠释】
【42.1】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白话】
益卦:适宜有所前往,适宜渡过大河。
【解读】
○益卦,下震上巽,风雷益卦。《序卦传》:“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侯乃峰《<周易>文字汇校集释》:“益”,传本《归藏》作“諴”,秦简《归藏》残缺。古音“益”影纽锡部,“諴”匣纽侵部,声同属喉音,或可通假。
李守力按:符合损乾益坤、损上益下的卦有咸卦、未济卦、益卦,这三卦都有损上乾一阳增益下坤一阴之象。楚简《周易》、帛书《易》、传本《归藏》“咸”作“钦”,而传本《归藏》益卦作“諴”卦(諴的初文为咸),这是因为咸卦、益卦都有增益民众、上下相感的卦象。由此可见《三易》卦符不变,卦义有继承,卦名有演变。
○【卦名“益”蠡测】
益卦下震上巽,震为雷,巽为风,风雷益卦。巽为东南,为春夏之交的辰、巳月(农历三、四月)。辰月谷雨气,巳月小满气,两气皆带水(雨、满)。盖地支五行,辰为水库,巳申合化水。对应实际气候,是指夏季东南季风裹挟太平洋暖湿气流吹到中原大地,风驰雷掣而雨生,润泽万物,故风雷曰益。孔子在帛书《要》云:“《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
益,上水下皿。益卦上巽,巽东南,先天卦兑泽位于东南,故巽风可裹挟泽水之汽,“益”上所以从水。益卦下震,震仰盂,震为长子主器(皿,器也),故“益”下从皿。
【42.2】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白话】
彖传说:益卦,减损上边,增益下边,民众喜悦无边,上层君王从上施恩于下层百姓,其道大为广阔。“适宜有所前往”,因为九五与六二中正而应,有喜庆之德。“适宜渡过大河”,因为巽木震动故能运行。益卦下震动而上巽随,日日增益,没有停止。上天施降恩惠,大地受益化生,其增益遍及万方。凡增益之道,要配合其时而行进。
【解读】
○损上益下,民说无疆:
益卦上巽下震,巽乾体,震坤体。损上乾之初阳而为巽,益下坤之初阴而为震,是为“损上益下”。乾为君,上也;坤为民,下也。益卦是上乾增益下坤之象,所以说“民说无疆”。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益卦是上乾增益下坤之象,“上”指乾之初阳,代表上层统治阶级;“下下”,前“下”是动词,指下降,往下施恩;后“下”是名词,指坤之初阴,代表下层百姓。乾之初阳“自上下下”到坤之初阴,于是上巽而下震。按卦象,上层君王从上施恩于下层百姓,其道大为广阔。光,广也。
○释卦辞“利有攸往”:
指九五与六二既中且正而且相互应与,有喜庆之德,故“利有攸往”。
○释卦辞“利涉大川”:
益卦上巽为木为舟,下震为大途为动为行,此之谓“木道乃行”,故曰“利涉大川”。此观象从上卦到下卦,是《连山易》的系辞理法。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
此按《彖传》传统思路,观象从下卦到上卦,益卦下震动,上巽随,动而随之,故“日进无疆”。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与“损上益下,民说无疆”意义相同,无方、无疆是互文,损上即天施,益下即地生。
彖辞服从于卦序,故损益对应泰否,但若认为其他的三阴三阳卦也由泰否“卦变”而来,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生出荒谬的“卦变说”。
“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言人事,要让民众受益;“天施地生,其益无方”,言方位,要让万方受益;“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言时机,要让民众随时受益。
损卦《彖传》出现三个“时”,说明统治者纳民税要谨慎适时;益卦《彖传》只出现一个“时”,两个“无疆”,一个“无方”,说明统治者施民惠要因时随地并持之以恒。此再次体现了《周易》的民本思想。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是由帛书《要》篇孔子论益卦“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提炼而成。详见文末。
损益两卦的《彖传》是对帛书《要》篇损益二卦四时变化之象的浓缩,《杂卦传》“损益,盛衰之始也”则是对损益两卦的《彖传》又做了高度总结。
○范仲淹《易义》曰:
《益》,刚来而助柔,损有余而补不足,自上惠下之时也。天道下济,品物咸亨。圣人下济,万物咸宁。《益》之为道大矣哉。然则益上曰损,损上曰益者,何也?夫益上则损下,损下则伤其本也,是故谓之《损》。损上则益下,益下则固其本也,是故谓之《益》。本斯固矣,干斯茂矣。源斯深矣,流斯长矣。下之益上,则利有竭焉。上之益下,则因其利而利之,何竭之有焉。是故,木以动也,涉大川而无患。雷风与也,兴万物而无疆。明《益》之道,何往而不利哉。
【42.3】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白话】
象传说:上风下雷,是益卦的象;君子由此领悟看到善行就跟着去做,有过错就立即改正。
【解读】
○益卦上巽,巽为绳直,为白,为逊,为絜齐,为进退,故曰“见善则迁”;震为雷,为改过,故曰“有过则改”。
《大象传》观象自上及下,此先儒所忽视者也。如李光地曰:
“雷者,动阳气者也,故人心奋发,勇于行善,故有迁善之义。风者,散阴气者也,故人心荡涤,消其恶念,故有改过之义。”
按《周易·大象传》,震卦有改过悔过之义,而无有迁善之义。如:
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身。
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震卦所以有改过之义,盖古人以为雷为天之怒,如严父教训子女之呵斥也。
【42.4】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白话】
初九:适宜用做农耕大事,至为吉祥,没有咎害。
象传说:初九能至为吉祥而无咎害者,乃因(居上位者)不增加民众农耕之外的其他劳务。
【解读】
○按卦象,益卦乃上乾初阳增益下坤初阴而得,故初九为益卦成卦之主(如损卦上九为成卦之主)。益之大者,莫大于耕植,《国语》所谓“夫民之大事在农”,“大作”谓农耕也。言“无咎”者,初九处于卑下之位故。处农耕大作之时,“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即“下不厚事也”。不厚事,谓不增加下民其他劳务,使能专事耕种。
○“大作”谓农耕(此义自汉以后近于失传,故特此论证):
1.《系辞传》“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2.虞翻曰:大作谓耕播耒耨之利,盖取诸此也。坤为用,乾为大,震为作,故“利用为大作”。震,二月卦,日中星鸟,敬授民时,故以耕播也。
3.侯果曰:大作,谓耕植也。处益之始,居震之初。震为稼穑,又为大作。
4.《国语·周语上》:
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注:農,从辰,震为辰。)
“先时九日,太史告稷曰:‘自今至于初吉,阳气俱蒸,土膏其动。……(注:震卦初阳上举,故为蒸,震为动。)
“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注:震为协风。“协”(劦)字为众人耕田之形象。)
“是日也……稷则遍诚百姓纪农协功,曰:‘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土不备垦,辟在司寇。’……(注:震为雷。垦,耕也。)
“是时也,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大意:“这个时候,天子的事务只注重于农耕,从不要求自己的官员干别的事而妨碍农务,春、夏、秋三季务农而在冬季演习武功,因此征伐则有斗志、守备则有财力。”此谓之“下不厚事也”。)
【42.5】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白话】
六二:有人来增益,进献价值十朋的神龟,无法推辞,守持正固而永保吉祥;被君王委任主持祭献上帝,吉祥。
象传说:有人来增益,来自意料之外。
【解读】
○损益二卦为互覆卦,益卦六二,似损卦九五,故其卦辞皆言“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然文字虽同而含义有别。损之六五,君位,以柔居刚,刚柔适中,故其占为“元吉”。益之六二,臣位,以柔居柔,恐阴柔不能固守,故其占为“永贞吉”。
○六二爻辞有两句,前句言六二与初九的亲比关系,后句言六二与九五的正应关系。
1.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
六二本可自守柔中之德而获吉,然六二柔爻居于柔位,阳刚不足,处益卦之时,理应有所来增益者,故卦辞言“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
损卦六五、益卦六二“弗克违”,帛书《易》作“弗克回”,违、回音近义通,意为无法推却辞谢。“永贞吉”,守持正固而永保吉祥。
《象》曰“自外来也”,是指六二所受之益从外来的,不是自己主动招取,此与损卦六五《象传》“自上祐也”之义接近。孔颖达《正义》说:“明益之者从外自来,不召而至也。”
2.王用享于帝,吉:
六二与九五正应,九五为君王,六二为大臣,故被君王委任要职,主持祭祀上帝大礼,为民祈福,而获吉祥。所以言“享于帝”者,六二处震卦中爻,应九五巽卦中爻,《说卦》云“帝出乎震,齐乎巽”也,齐与斋古相通。
【42.6】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白话】
六三:将增益用于抢险救灾之事,没有咎害;心存诚信,依中道而行,使者执天子珍圭符节通告公侯。
象传说:将增益用于抢险救灾之事,是本来应有的职责。
【解读】
○益卦损上益下,六三柔爻,故需增益。六三居位不中不正,《系辞传》云“三多凶”,故言凶事。益卦六三似损卦六四,故损卦“损其疾”而益卦六三“益之用凶事”。
○释“中行”:
朱熹《本义》曰:“三、四皆不得中,故皆以中行为戒。”
中行,谓中正之道、中正之行也。《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说:“找不到行为适中的人来交往,就一定要找到志向高远或洁身自好的人。志向高远的人奋发上进,洁身自好的人有所不为。”)
《周易》爻辞或《象传》言“中行”凡六处:师卦六五《小象传》、泰卦九二、夬卦九五,此三卦二五皆得中;复卦六四,得群阴五柔爻之中;益卦六三、六四,乃全卦六爻之中(《系辞传》所谓“中爻”),并非得中,故“皆以中行为戒”也。
○“告公用圭”是“有孚中行”的具体表现:
公,三爻为三公,四爻为诸侯,诸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称,以“公”为首。公,《尔雅·释言》“无私也。”有利公众之德行,方配公侯之爵位也。
圭,珍圭,是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或派使者去诸侯国赈灾时专用的符节。《周礼·春官·典瑞》:“珍圭以徵守,以恤凶荒。”郑玄注:“珍圭,王使之瑞节。制大小当与琬琰相依。王使人徵诸侯,忧凶荒之国,则授之,执以往,致王命焉,如今时使者持节矣。恤者,开府库振救之。凡瑞节,归又执以反命。”当诸侯国发生灾荒,天子派使者带着珍圭做凭信允许下边开仓赈济,拨款救灾,故《礼记·郊特性》曰:“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
【42.7】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白话】
六四:行乎中道,致意公侯,公侯同意。适宜作为依靠迁移国都。
象传说:致意公侯,公侯同意,都是以增益为志向。
【解读】
○六四阴柔得位,顺承九五于上,应与初九于下,志于顺君益民也。
朱熹《本义》:三四皆不得中,故皆以“中行”为戒。此言以益下为心,而合于“中行”,则“告公”而见“从”矣。《传》曰:周之东迁,晋郑焉依。盖古者迁国以益下,必有所依,然后能立。此爻又为迁国之吉占也。
○“利用为依迁国”,李鼎祚《集解》作“利用为依迁邦”,侯乃峰先生认为作“邦”为是,与上“告公从”之“从”字古音皆东部,谐韵。此爻辞“国”当是汉人避讳改(刘邦)。
【42.8】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白话】
九五:我(九五君主)心怀诚信,以施惠天下为念,毫无疑问必获元吉;庶民亦以诚信感惠我之德行。
象传说:心怀诚信,以施惠天下为念,无需占问吉凶;庶民以诚信感惠我之德行,我因此实现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解读】
○“有孚惠心,勿问之矣”,如“施恩不图报”之意;“惠我德,大得志也”,损上益下,本固邦宁也。九五与六四亲比,与六二相应,二至四互坤为民众,此上下交惠,心志相通,大得民心也。
○郑维岳曰:损之六五,受下之益者也;益之九五,益下者也。损之六五受益而获元吉,益之九五但知民之当益而已,勿问元吉也。
○帛书《缪和》曰: 
 ·西人舉兵侵

(魏)

(野),而[□□□](59上)

(魏)文[矦聞]之,恐,而遂出見諸大夫。過段干木之閭而式(軾),亓(其)僕李義曰:“義聞之,諸矦(59下)先財而後財(身),今吾君先身而後財,何也?”文矦曰:段干木富乎德,我富於財;段干木富乎[義],(60上)我富乎地。彼德而不吾爲者也,義而不吾取者也。彼擇取而不我與者也,我求而弗(60下)得者也。若何我過而弗式(軾)也?”

西人聞之曰:“我將伐无道也,今也文矦尊賢,□□此?”遂[還]兵。[□](61上)□□[□□□□□□□]何何而要之局,而冠之獄獄,吾君敬女(汝),而西人告不足。《易卦》亓(其)義(61下)曰:“又(有)覆(孚)惠心,勿問元吉;又(有)復(孚)惠我德”也。
大意:
秦人举兵将要侵伐魏国,魏文侯听说后有所恐惧,出来会见诸位大夫。经过贤人段干木的门口时手扶横木表示敬意,文侯的仆人李义问道:“我听说,诸侯先聚集财产而后敬重人身,现在君主您却是先敬重人身而后注重财产,这是为什么呢?”魏文侯说:“段干木富有品德,我富有财产;段干木富有仁义,我富有土地。段干木的品德不是我所能做到的,他的仁义不是我能取到的。他的择取不是我能给与的,而我的求取也不能获得啊(因段干木不想做官)。我经过他的门口如何不表示敬意呢?”
秦人听说了这件事,就说:“我们将要讨伐的应该是无道之国,而现今的魏文侯尊重贤人,怎么可以侵伐呢?”于是退兵。……(国人皆喜,互相歌颂说:“段干木德行崇高,我们君主敬重您,于是秦人不敢来犯我国。”这就是易卦说的“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这里魏文侯“有孚惠心”于百姓,通过对段干木贤人的尊敬表现出来,于是百姓皆欢喜踊跃,致使秦人惧之。此“有孚惠我德”,损上益下,本固邦宁也。
《吕氏春秋·期贤》有类似的记载: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其仆曰:“君胡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骄之?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於是君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则君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馆之。於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辍,不敢攻之。(《新序·杂事五》略同)
【42.9】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白话】
上九:不要再增益他,甚至有人会打击他;居心不安(而贪求无厌),有凶险。
象传说:不要再增益他,这是有求不应之辞;有人会打击他,这是求益不已导致的意外风险。
【解读】
○按卦象,恒卦下巽上震,益卦下震上巽,故有“无恒”之象。上九体巽,巽为进退、不果,亦“无恒”之象。因居心无恒而不安心,求益不已而贪得无厌,遂导致“莫益之,或击之”的窘状。
○王弼曰:处益之极,过盈者也。求益无已,心无恒者也。无厌之求,人弗与也。独唱莫和,是“偏辞也”。人道恶盈,怨者非一,故曰“或击之”也。
○《系辞传》曰: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孔子说:君子先安定其自身,然后才有所行动;先平和其内心,然后才发表言论;与人确定了交情,然后才可以求人。君子修习这三种德行,做人方可周全。自身不安而行动,百姓不会跟从;战战兢兢而发言,百姓不会响应;没有交情来求益,百姓不愿给予。没有人会给这种人利益,甚至损害他的人还会来到。《易经》说“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益卦总结】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
就六爻大义分析:下卦三爻主“受益”,上卦三爻主“自损”。其中初九阳刚处卑位而获益,利在“大有作为”,遂致“元吉,无咎”;六二柔中得正被赐“十朋之龟”,当长守中正美德,以“永贞”为吉;六三不当位而受益至甚,须不辞辛劳,努力施用于“救凶平险”之事则“无咎”。这三爻以居下获益,均当有所施为,不可安逸无事。至于六四柔正而居上卦之始,利于依附尊者行“益下”之道;九五刚中而居尊位,能够真诚施惠“天下”遂获“元吉”。这两爻体现损己益人的意旨,并表明凡施惠于人者,终将也获人之益。惟上九一爻极处高位而不能自损,反有损人利己、求益无厌的居心,故被“击”致“凶”。
【孔子论损益二卦】
《淮南子·人间训》:
孔子读《易》至《损》《益》,未尝不愤然而叹曰:“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与?事或欲以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祸福之门户,不可不察也。”
《说苑·敬慎》: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避帘而问曰:“夫子何为叹?”孔子曰:“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叹也!”
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道,成者未尝得久也。夫学者以虚受之,故曰得。苟不知持满,则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昔尧履夫子之道,犹允恭以持之,虚静以待之,故百载以逾盛,迄今而益章。昆吾自藏而满意,穷高而不褒,故当时而亏败,迄今而逾恶,是非损益之征与?吾故曰:‘《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夫《丰》,‘明而动,故能大’,苟大则亏矣。吾戒之,故曰: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注:此十一字与上文重复,卢文弨认为是衍文)‘日中则昃,月至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是以圣人不敢当盛,升舆而遇三人则下,二人则轼,调其盈虚,故能长久也。”
子夏曰:“善!请终身诵之。”
《孔子家语·六本》(王肃注):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喟然而叹。子夏避席问曰:“夫子何叹焉?”孔子曰:“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易》,《损》卦次得《益》,《益》次《夬》夬,决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吾是以叹也。”
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子曰:“非道益之谓也。道弥益而身弥损。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人,故能成其满。博哉!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故曰:‘自贤者,天下之善言不得闻于耳矣。’昔尧治天下之位,犹允恭以持之,克让以接下,(允,信也。克,能也)是以千岁而益盛,迄今而逾彰。夏桀、昆吾(昆吾国与夏桀作乱)自满而极,亢意而不节,斩刈[yì]黎民如草芥焉。天下讨之,如诛匹夫。是以千载而恶著,迄今而不灭。观此,如行则让长,不疾先;如在舆,遇三人则下之,遇二人则式之。调其盈虚,不令自满,所以能久也。”
子夏曰:“商请志之,而终身奉行焉。”
帛书《要》篇:
孔子(18下)䌛(繇/籀)《易》,至於《損》《益》一卦,未尚(嘗)不廢書而

(嘆),戒門弟子曰:“二厽(三)子,夫《損》《益》之道,不可不審察也,吉凶之[門/要?](19上)也。《益》之爲卦也,春以授夏之時也,萬勿(物)之所出也,長日之所至也,產(生)之室也,故曰(19下)《益》。授 <《損》>者,秋以授冬之時也,萬勿(物)之所老衰也,長夜之所至也,故曰〖《損》〗。產(生)道

(窮)焉而產(生)道產(生)焉。《益》(20上)之始也吉,亓(其)冬(終)也凶;《損》之始凶,亓(其)冬(終)也吉。《損》《益》之道,足以觀天地之變,而君者之事巳(已)。(20下)是以察於《損》《益》之變者,不可

(動)以憂

(憙-喜)。故眀(明)君不時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知吉與凶,順於天(21上)地之心,此胃(謂)《易》道。故《易》又(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星)辰盡稱也,故爲之以陰陽;又(有)地道(21下)焉,不可以水火金木土盡稱也,故律之以柔剛;又(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婦先後盡稱也,故要(22上)之以上下;又(有)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勿(物)盡稱也,故爲之以八卦。故《易》之爲書也,一類不足以亟(極)(22下)之,變以備亓(其)請(情)者也,故胃(謂)之《易》;又(有)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盡稱之,五正之事不足以產(生)之。而《詩》、《書》、《禮》、(23上)《樂》不[止?]百扁(篇),難以致之。不問於古法,不可順○以辤(辭)令,不可求以志善。能者䌛(繇-由)一求之,所胃(謂)(23下)得一而君(羣)畢者,此之胃(謂)也。《損》《益》之道,足以觀得失矣。”

李守力按:
《说卦传》云:“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后天八卦配八节

此言后天八卦,兑为正秋,即秋分,日夜等分故为正。以此推,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即“长日之所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即“万物之所归”、“长夜之所至”;艮为立春,“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
益卦下震上巽,按《说卦》,震为春分,巽为立夏,从春分到立夏,阴消阳息为增益,立夏之后就是夏至,白天日照时间达到最长,万物得以生长(出、產,生也、长也。春为生,夏为长),故孔子曰“《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夏至一阴生,《淮南子》“夏日至,阴乘阳,是以万物就而死。”故下文说“《益》之始也吉,其终也凶。”
《益·彖传》:“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言从震到巽,“春以授夏之时”,日日增益,没有停止。自春分到立夏,白日逐渐增长,夏至离卦在益卦之外,故言“日进无疆”。帛书《要》云益卦“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產之室也”,《彖传》浓缩为“天施地生”,李学勤《周易溯源》说“秦至汉初简帛文字,凡“生”多改作“產”,《说文》“產,生也。”
损卦下兑上艮,按《说卦》,兑为秋分,艮为立春,从秋分到立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秋分经立冬到冬至,阳消阴息为减损,黑夜的时间达到最长,故孔子曰“《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夜之所至也,故曰《损》,产道穷焉”;第二阶段自冬至到立春,艮为立春,《说卦传》言艮“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此即“产道穷焉而产道产焉”。故下文说“《损》之始凶,其终也吉”。损卦所包含的节气有四个,益卦只有两个,所以孔子对损卦的阐述较益卦内容多出一部分,益卦在“之所至也”后只有“产之室也”一句断语,而损卦在“之所至也”后有“产道穷焉而产道产焉”两句断语。
《损·彖传》:“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损刚益柔、损益盈虚,即是阳气消减,阴气增长,即帛书《要》云损卦“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夜之所至也”。
损益两卦的《彖传》是对帛书《要》篇损益二卦四时变化之象的高度浓缩,《杂卦传》“损益,盛衰之始也”则是对帛书《要》与《彖传》论损益两卦内容的最精简概括。
帛书《要》说,英明的君主不用序四时,不用日月星宿之占,不用卜筮之占,就能知晓吉与凶,因为他顺从了天地本性,这就叫做《易》道。研究天文之道,日月星辰不足以说明其全部(见于《尚书·尧典》),《周易》用阴阳来概括;研究大地之道,水火金土木不足以说明其全部(见于《尚书·洪范》),《周易》用刚柔来概括;研究人伦之道,父子君臣夫妇先后不足以说明其全部(见于《三礼》),《周易》用上下来概括;研究四时变化,复杂的万物不足以说明其全部(见于《夏小正》、《月令》),《周易》用八卦来概括。因此,《周易》之成书,是因为其他经典里的那一类概念不足以说明天道、地道、人道、四时之变,所以用阴阳变化的原理来囊括天、地、人的变化之情(以简驭繁),这就叫做《易》。
研究君主治国之道,用五官六府五正不足以说明其全部(“六府”见于《尚书·大禹谟》、《禹贡》、《左传·文公七年》、《礼记》等,郑玄注:“府,主藏六物之税者。”“六府”是君主理财之道;“五官”见于《礼记·曲礼》、《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和定公四年,“五官”是君主行政之道;“五正”见于《黄帝书·经·五正》、《鹖冠子·度万》,“五正”是君主正己以正天下之道),《诗经》《尚书》《礼经》《乐经》不止百篇之数,难以穷尽天道、地道、人道、四时之变以及君道。不考察《周易》古法,不可能使辞令顺达,不可能求得卦意完美。而有能力的君子可“由一求之”,由《周易》这一部经典求之,“得一而群毕”,一通百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李守力按:由此可见“《易》为群经之首”的观点源自孔子晚年,西汉晚期的刘向、刘歆说“《易》为六艺之原”只是沿袭孔子之说而已。)
以上“孔子论损益”文献的成书年代,《孔子家语》最初领纂者是孔子裔孙子思(前491年—前400年),到西汉由孔安国(约前156年—前74年)整理,三国魏王肃(195年—256年)作注。帛书《要》篇属于马王堆帛书,帛书的下葬时间是汉文帝六年(公元前186年,西汉建国二十年),帛书《易传》的内容大都是孔子早期研究《周易》的记录。《淮南子》成书,按淮南王刘安的生卒年为公元前179至公元前132年;《说苑》成书,按作者刘向生卒年约公元前77至公元前6年。以上孔子论损益的文献基本反映了孔子研究损益二卦的阶段性成果,到《彖传》成书方臻大成。
《说苑·敬慎》一共引用了损、益、夬、谦、丰五卦,“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这是言《周易》卦序,缺即夬(《孔子家语·六本》作“决”),损卦之后是益卦,益卦之后是夬卦;“《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这是《系辞传》的文字;“明而动”、“日中则昃,月至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这是丰卦《彖传》的文字。故《说苑·敬慎》的内容最接近传本《易传》。
我推测,以上孔子论损益的四处文献应该是同源的,《说苑·敬慎》中涉及《序卦传》、《系辞传》、《彖传》的内容所以不见于帛书《要》,是由帛书《易传》重视《连山易》的特征决定的。由于“明而动”释卦象卦德不合帛书《易传》风格,所以不见于帛书《易传》,而“丰之盈虚”仍是义理风格,故见于帛书《衷》论“刚柔之失”。《说苑·敬慎》孔子论损益的记载,反映了孔子从帛书《易传》阶段向传本《易传》阶段的转化,这一年孔子刚刚七十岁,孔子、颜回开始依据《易象》著述《易传》。
与刘向同时代的扬雄(公元前53年至公元后18年)《太玄赋》首句:“观大易之损益兮,览老氏之倚伏。省忧喜之共门兮,察吉凶之同域。”
“观大易之损益兮,览老氏之倚伏。”扬雄这里将《周易》与《老子》并提,显示《周易》与《老子》二者思想的相通之处:
《老子》第四十二章:“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帛书《要》篇引孔子曰“《益》之始也吉,其终也凶。《损》之始凶,其终也吉。”
《淮南子·人间训》引孔子曰“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与?事或欲以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祸福之门户,不可不察也。”
《说苑·敬慎》引孔子曰“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
《孔子家语·六本》引孔子曰:“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
可见,《周易》与《老子》思想多有相通之处,并非水火不容,儒道是同源的。
扬雄似乎读过类似帛书《要》篇“孔子论损益”的文字,因为《太玄赋》“省忧喜之共门兮,察吉凶之同域”与帛书《要》篇“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门也。……是以察于《损》《益》之变者,不可动以忧喜”相应。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释》,最新修订日期为2019年12月29日 ,为文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分享。)
(0)

相关推荐

  • 《易经•益卦》的六爻到底说了什么?必须配合《易传》来读解

    我们在上一篇<用孔子易传地思想,读解周易的益卦,感觉非常通顺>的文章中,已经利用孔子<易传>的思想,对<易经>的益卦作了初步的分析. 根据<序卦>:损而 ...

  • 孔子为什么要写作《系辞》,就是为了辅导后人读懂《易经》

    记得1991年的时候,在新华书店里买过一本<白话易经>,这是一本装订精美的书,是两名台湾学者合著,由岳麓书社出版的. 当时买书的时候,也没有关注作者是谁,只是看到书本前面的<重印说明 ...

  • 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解析「益卦」卦图

    第四十二卦 益 卦 卦图: 象辞: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卦辞: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传: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 ...

  • 「益卦」卦辞及其彖传破解

    (上接"二.象辞破解") 三.卦辞破解 卦辞曰: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释义: 凡损益之道,皆与时偕行.时损则损,时益则益,损益皆不失其时也,故<损>.<益&g ...

  • 墨海:六爻卦例四十二-陌生人起卦占小孩吉凶

    作者:墨海 本来打算写一个面试的卦,后来想想大家看这些功名利禄.感情婚姻的卦可能也有些审美疲劳了,我就想到上个星期在一个群里答题的一个卦,墨海当时只说了一句话,出题人很吃惊地说你经历过?后来出题人与我 ...

  • 轻松学《易经》:革卦第四十九

    [周易经文]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

  • 轻松学《易经》:井卦第四十八

    [周易经文]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 ...

  • 轻松学《易经》:升卦第四十六

    [周易经文]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初六:允升,大吉. ...

  • 轻松学《易经》:萃卦第四十五

    [周易经文]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 ...

  • 轻松学《易经》:姤卦第四十四

    [周易经文]   姤:女壮,勿用取女.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初六:系于金 ...

  • 轻松学《易经》:解卦第四十

    [周易经文]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

  • 易经《益卦》第四十二

    [原文]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译文]筮得益卦,利于有所往行,利于渡越大河. [原文]<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 ...

  • 解读易经(第四十二卦):益卦

    四十二.益卦 益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二卦.风雷益(益卦)损上益下.这一卦是异卦(下震上巽)叠起,巽为风:震为雷.风雷波澜壮阔,其势愈强,雷愈响,风雷相帮互长,交相帮助.此卦与损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