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太极拳|和、李学拳还有这样一段故事!98%的人都不了解!(连载)
和兆元学艺
第十七回
和兆元,生于1811年,卒于1891年,字育庵,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和彦方,精通中医内科,善治疑难杂症,在当地有一定影响。为使和兆元公能秉承家学,振兴家业,其父嘱其习文学医。和兆元 15 岁时,时值清王朝后期,社会动荡,其姐夫李棠阶劝其兼习武技。1825 年冬,和兆元拜太极拳名师陈清平门下,开始习练太极拳。因他天资聪颖,活泼机敏,有习武的天分,并尊师重道,勤奋好学,功夫出类拔萃,深得陈青平赏识。
和兆元全面继承了陈清平的拳技、内功心法,后又应三朝元老军机大臣、太子太保李棠阶之邀一同进京。和兆元在李棠阶的影响下,对武学精华兼容并蓄,以老庄之道、医学之家、周易中庸之理,指导规范拳架,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他在保留师传拳术精华的基础上,对拳架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改动,创编了一套体用一致、技理相合,以自然柔和之体,养吾浩然之气,内劲浑圆,松活自然,技击上滑如鱼、软如棉、硬如刚,初始以外带内,而后以内带外的和式太极拳,开创了太极拳“代理架”之先河。和兆元武功高强,忠信可嘉,被清廷例授“武信郎”之职,归乡后著有《和式太极拳谱》《刀、枪、剑、棍谱》等。
和式太极拳特点:就拳架而言,劲力较陈式拳架显得柔和,动作幅度不如杨式拳架般宽舒,不像武式拳架那样紧凑,孙式拳架那么灵巧,而是在与太极拳各式拳架的劲力刚柔和幅度大小的比较中,处于一种“居中”状态。和式太极拳拳架能大能小,能快能慢,大而紧凑圆活,小而舒展轻灵。拳架七十二式,细分一百零八式。以一圆、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太极十三势为理论,指导拳架的练法和用法。练架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即头直、身直、小腿直,顺步、顺身、顺脚、顺手,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膀与胯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同时,练架也要遵循合、顺、中、平、轻、柔、圆、活八字要领,以“背丝扣”贯穿于拳架始末,在技击上擅长拿、跌、掷、打、靠、吞、吐。初学可有蹿、蹦、跳跃、腾挪动作,但无明显发劲动作。
和式太极拳的推手讲究上、中、下三盘二十八法,分单人推和双人推。单人推手主要是在意念引导下推手,可单手推,也可双手推。单人定步练习有左右里合圈、外开圈、左右前后平圆、立圆圈、左上右下、右上左下的斜圈等,圈可大、可小、可快、可慢,在圈中体会一圆、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使意、气、劲浑圆一体。
双人推手可分单手推和双手推、定步推、上下步推、活步推、大捋推、散手推,以活步推手为主,讲究上、中、下三盘四十八法,以通为顺,如禹疏九河,以其势而导之。“且拳勇之势,固贵乎手灵也,尤贵乎手敏。盖身不灵则无以为措手之地。而手不敏,亦无以为动身之处。”(和敬芝《高手武技论》)手法上要求一举手,拳无定向、手似离弦之箭,快而有头,如长蛇缠绕封击、大圈化小圈、小圈过大圈、化而可打、过劲击人,身法上讲究近人近身、不贪不欠、固守身正、阴重阳轻,步法上打死不退步、退步必伤人、脚晓虚实、步要过人、进退自如、三法相合、有意而不露形、起落相随,身、手、步三者齐到,粘之如胶、击之如电,打人无不在惊险,有惊骇而无疼痛,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也。
和式太极拳的特点是在套路、架势及太极拳的理论基础上融进实用技法贯穿成套路,讲究自然、大方、实用,在意念的导引下神气贯注、浑圆一劲,无一处不蕴涵阴阳、八卦之理,应用刀、枪、剑、棍之术,再现了器械是手的延长之意。
和式太极拳继承了中华武术技击、养生、健身之道,集内功拳架、养生于一体,融一圆、上下、进退、出入、领落、迎抵为一体,充分体现太极这一哲理。和式太极拳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
李景炎学艺
第十八回
忽雷太极拳由河南省温县赵堡镇陈新庄村人李景炎所创。自清咸丰四年(1854年)起,李景炎拜别陈清平师门,以护院走镖,授徒为业,世代传承,迄今已有 120 多年历史。
李景炎,河南省温县陈新庄村人,家境贫寒,从小随陈氏族人学拳,因受保守观念影响而遭歧视,于清道光二十年 (1840 年 ) 改投师叔陈青平门下,继续深造。其酷爱太极拳,苦心钻研,凭着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尽得师门真传,功夫纯正,拳艺精绝。
忽雷太极拳俗称“忽雷架”,是在陈式太极拳小架拳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对习练人的体质要求较高。此拳演练起来发劲不断,顿促有声,如闷雷风起,动作刚劲精巧,连续不断,身手忽起忽落,忽柔忽刚,快如迅雷电闪,两脚挫碾震促,嚓嚓有声,浑身如雄狮出水抖擞有力。拳架开展而紧凑,看似刚劲实则松柔,别具风韵。
忽雷太极拳的特点是:软如棉花、硬如铁,滑如冰溜、粘如鳔,身手忽起忽落,忽柔忽刚、如闪电似迅雷,动作威劲精巧,周身抖擞如颤抖然,两足磋碾震促“嚓嚓”有声,促步磋脚,挂撩跪蹬,步法灵巧奇异,腰似车轴,脚似钻,两手如轮旋滚翻,一动一太极,寸寸皆阴阳。
忽雷太极拳十一层练功法:一联、二圈、三身转、四分、五劲、六圪节、七起、八落、九自尊、十朝、十一哲。
忽雷太极拳后由李景炎之徒张国栋、杨虎完善发展。
忽雷太极拳身法练法要诀:身要正,气要静,分子午,转阴阳,手提起,舌上挑,眼要和,进要急,退要速,行架快,实架缓。
忽雷太极拳套路有杨虎传和张国栋传两种。杨虎传全部套路八十式,细分为六个套路,六种练法。前三个套路分:柔架、快慢架、快架。此为基础练法。四、五套为恶形架,分快慢劲架和快架的劲架。此五套练法完全掌握后才能进入第六套忽雷太极拳的练法。第六套为功夫架,练成后方称忽雷太极拳。张国栋传套路有一路七十八式,二路四十五式,春秋大刀三十一式,单刀十八式,十三枪十三式,花花棍,四枪一路六式,八枪对刺八式,太极大杆,太极棍等。
忽雷太极拳推手法主要有定步,活步,花步,滑步。辅助训练法有击沙袋,太极桩,太极锤,太极双轮,桩功,养生功,打树桩,二人对练,双臂功等。
自忽雷太极拳问世以来,发展到全国各地及海内外,日本、韩国、美国、马来西亚、英国等20多个国家均有传人。
李作智学艺
第十九回
腾挪太极拳由河南省温县南张羌村人李作智所创。自清同治七年 (1868年) 李作智拜别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清平研拳开始,世代传承,迄今已有110多年历史。
南张羌村位于温县县城东8里地,拥有九千多人口,面积约5平方公里。距陈家沟约4里地,距赵堡镇约8里地。
李作智,南张羌村人,生活在清末民初,在师傅陈清平所传太极拳基础上遍访名家,结合自己多年习武对阵心得体会,在十九世纪末,创编了一套强调双手并重、极重下盘功夫、步法更加灵活、身形起落幅度较大的太极拳套路,被称作“腾挪太极拳”。异名有:矮桩架(矮架)、衩拖架(衩架)。李作智著有《太极拳讲述》等。
腾挪太极拳特点有五:一是拳走低架,腾空挪动。这是腾挪太极拳的重要特征,要求动作变化既有腾空之意,又不离开地面,虽然拳架很低,却动作敏捷,毫无迟滞。二是大开大合。腾挪太极拳“小架不小”,要求动作大开大合,舒展开圆,像拉开之弓,时刻蓄势待发。三是以裆带手。腾挪太极拳特别强调“运裆”,从练拳开始就刻意要求训练腰胯的“运裆”,由裆胯带动肢体运动。所谓:“以手领手,手笨力粗;以身领手,架活松柔;以裆领手,心意神驰”。四是手法以立掌为主,半阴半阳。两手像两把刀,始终处于将发未发、将用未用的状态,反掌即可打人。五是五趾抓地。凡脚一落地,足趾必须抓地,落步生根。涌泉穴悬虚,形成足心窝,两脚时时依地生根。
目前,腾挪太极拳已传至第五代。从李作智开始,腾挪架的历代传人少有以教拳为生者,因拳架套路难度较大,与其他太极拳流派相比,传播范围不广,不为世人所熟知。目前传播地域主要有:温县境内的南张羌村、东南冷村、西南冷村、张王庄、许北张村、滩张庄、杜庄、小黄庄等;河南省境内的温县、济源市、博爱县、武陟县、沁阳市等;全国境内的河南、陕西、四川、山东、安徽等省。
未完待续……